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截止2013年9月,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例如:转基因食品——土豆;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在栽培过程中,可能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   
转基因食品一直是人们争议的一个话题,到底安不安全,应不应该使用转基因食品。下面例子,完全可以看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甚至是疑点重重。
转基因饲料导致猪患胃炎几率增加事件
由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显示,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猪的胃炎发病率远高于传统饲料喂养的猪。不过实验太多缺陷,包括发表的期刊并没有影响因子,实验统计方法错误等。
“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事件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在勘察,山西和吉林并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而且“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根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老鼠数量较往年的确有所减少,这与吉林省榆树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多年禁用剧毒鼠药,致使老鼠天敌增加;农户粮仓多使用水泥地板,使老鼠不易打洞造成;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北京备用机场,曾经做过集中灭鼠措施有直接关系。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也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文章还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事件2010年2月2日,乌有之乡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后来据核实,广西省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最终查证该文章有意篡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博士关于《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得出上述耸人听闻的“结论”。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转基因技术环境安全性的争论。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 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 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无风不起浪,转基因是否安全不好说。但也有人表示,转基因食品便宜而且安全环保。方舟子说:“中国要求对某些转基因食品做出标记,比如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就要求标注“含转基因成分”。虽然在中国超市里也能见到标注“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在推销,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转基因大豆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那对于转基因食品,你吃不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