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介绍说元大都城遗址公园很大,适合赏花,同时也可以品味历史。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工期够长哟!事实证明,这里的花品种很多,想要去看的朋友,一定要关注花期。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个地方叫海棠花溪,每年春天的海棠花节,西府海棠,垂丝海棠争相斗艳,美不胜收。下面就为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分享。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才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土城西壁有肃清门遗址,旧有楼馆废墟,又有双阜壁立,树木葱茏,呜禽四翔,富有郊野风光。明永乐年间,即有"蓟门烟树"之称,为京师八景之一。其实,早在金中都时,已有"燕京八景","蓟门烟树"即是其一。明、清以来,徒以"蓟门烟树"之虚名相传,而城垣遗迹则日见残毁。
元大都城遗址公园的景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双都巡幸”景区是公园的最西端,在建德门桥东侧。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在燕京设立都城,并改名为“中都”,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又将其地位提升称为“大都”,将大都提升为首都。当时在草原上有另一个政治中心为开平府,称为“上都”。这种两都并立,是元代政治统治的特点之一。
每年春天,元帝携同后妃,诸多贵族及大小官吏人等,从京城大都前往陪都上都度夏,秋天再从陪都上都返回京城大都过冬。年复一年,从无例外,形成了“双都巡幸”的习俗。景区内的“双都巡幸”浮雕墙生动的反映了元帝春秋往返,百官迎送的场面,使广大游客在了解元帝国强盛的同时,又知道了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以及大都和上都并重的政治统治特点。景区内还设有游船码头,泛舟于清澈的河中,游客可尽览小月河两岸如诗如画的景致。
“四海宾朋”景区位于中华民族园南侧,此景区反映了元代是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礼贤纳士,世界各国纷纷前来朝拜、觐见或进行交往的政治特点。
景区北侧三个下沉式马面广场上的“清花瓷器”、“箭与盾”、“铜城铁壁”雕塑反映了元朝艺术、军事等方面的成就。景区南侧将原来的“百鸟园”迁走,为游客铺设了广场,同时在景区内保留了“百鸟园”石碑和部分飞禽,使游客在鸟语花香中感受到“百鸟园”的存在。
游览了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感觉北京作为古都,历史古迹实在太多了。元大都土城遗址如今城墙早已拆除,只剩下了一条北土城路。沿着这条路自东向西修建了一座公园,绵延数公里,分为几段管理,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景观,是北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