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92|评论: 0

清泉村的致富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jpg 3.2.jpg
6米宽的通村主道上,摩托车、满载着农产品的三轮车进进出出;5条12公里的入组路上也有不少村民,挑水、运货,来来往往;一旁,玉米、南瓜长势正好,梨树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近日,记者到乐至县蟠龙镇清泉村采访,村长邓邵福说,别小看这一条条普通的水泥路,是它们开启了清泉村的致富之路。
走出去的销售路
“为争取资金修路,我还没上任就往省林业厅跑。”驻村干部李学彬认为,要致富先修路,制约贫困边远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道路问题。为此,他三“访”省林业厅,争取项目修建村道,先后启动2.5公里水泥路建设,两年来共完成5条12公里水泥路建设,超三年规划33%,实现公路通村入户。村里的农副产品随着开进来的商品大篷车,顺利地踏上了销售之路。
“桃子都卖完啦,你早来几天还可以尝尝鲜。”在村里的“农家书屋”,记者巧遇刚刚卖桃归来到书屋看书的村民杨启刚,“今年卖桃又快又轻松,都是因为我们的路修得好啊!”杨启刚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他一人种植180多株桃树,每到卖桃时节就犯愁,总是天不亮就与老伴挑上70多斤桃子坐船到土地垭口,再换车到乐至贩卖;今年路通后,女婿买了三轮车,几天就卖完了。
“以前全是泥巴路,村主干道都只有3米,农用车都不敢过,下起雨来人就更没法过了。”邓绍福远望着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感叹道,路通了,已经有小伙子回乡创业了,以后会有更多的青壮年回来创业。
产业调整的新思路
“因村民年龄偏大,劳动力较低,我就带领他们种‘懒庄稼’。” 李学彬说,针对清泉村土地撂荒化、村民老龄化的实际,他把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品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先后2次召开动员会,广泛征求民意,理出了一条产业调整的新思路。
“懒庄稼,就是挂果早、管理少,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适合年龄稍大的村民干。”李学彬说,经过多次考察,香梨、核桃成为首选。(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截至目前,该村已集中成片建设香梨基地700亩、核桃基地200亩,共建林果基地面积138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86.8%;还引入四川旭宏舰公司建设香椿基地480亩。
“我们也不晓得种啥子最合适,反正他们喊种就种嘛。”在新修的屯水田埂边,72岁的村民杨玉光正在挑水灌溉土地,说起种梨子,他笑嘻嘻地说,“村里组织好几次田间现场教学,我也听出了门道,等大面积开始收获了,我家门口那几分地也不种蔬菜吃了,都种上梨子。”
清泉村大规模的种植产业调整始终坚持以脱贫为目标,支持发展短平快项目,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6500元,两年增加近2000元。
帮扶凝聚的好出路
“乐至县林业局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农场做好,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鸡致富。”今年24岁的退伍军人杨华兵告诉记者,回乡养鸡创业,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从一间鸡舍、200只鸡苗到6间全自动化鸡舍、4000只土鸡,村里多次组织他参加专题讲座,到简阳、中江等地“取经”,却在土鸡即将出栏时,一场鸡瘟把他打回了“原形”。“县林业局在知道我的情况后给我送来了慰问金,今年5月份,又给了我3万元扶持资金,并引导我如何养鸡、避免瘟疫,让我有了重头再来的信心。”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才能让清泉村彻底脱贫。”李学彬告诉记者,驻村扶贫总有期限,重要的是要把好的思路、新的理念和长远的规划留给村里,带出更多致富能手。为此,他们制定方案,30名党员干部与20户群众户结成帮扶“对子”; 根据群众推荐,将杨启志等3户特殊困难户、邓绍轩等5名困难党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突出创业引导,赠送种植大户配方肥料,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
走在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上,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这条路实实在在的作用,更看到了条条致富之正朝前方无限延伸。(文章来源:资阳日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