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己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都城至此,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的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驰名天下,在城西南设置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植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茏、繁花似锦的“花城”。
成都是灿烂的巴蜀文化发源地之一。随唐至宋时期,成都的造纸术为全国的高峰。成都也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祥地之一。宋代的成都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成都又是一座工艺名城。漆器久负盛名,蜀锦、蜀绣风靡天下,金银丝制品、瓷胎竹编名播遐迩。唐宋时期,成都的音乐、歌舞、戏剧己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也被称颂为“天下第一”。饮茶文化始于中国。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而四川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是成都新津。诗歌中最早饮茶记录亦在成都。唐宋时期,成都是全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也是茶叶贸易的集散中心。清代以来,成都的茶馆文化,别具一格,相沿至今。成都茶馆之多,世界第一。
成都自古人文荟萃,汉赋四大家成都有司马相如和杨雄,西汉哲学家严君平,东汉经学家杨终,晋代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隋代制造发明家何稠,唐代女诗人、书法家薜涛和音乐家段安节,五代诗人欧阳炯、孙光宪和著名绘画大师黄筌,宋代大学者范镇、范祖禹、著名医学家唐慎微、理学家魏了翁,明代雄才杨慎,清代著名将领岳钟琪等都诞生于成都。成都还是名流云集之地,大政治家诸葛亮,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韦庄、苏轼、陆游、范成大都曾寓居这里。现代的朱德、吴玉章、郭沫若等曾就学成都。巴金、艾芜、周太玄、李鹏也是成都人。
呤怀成都之一
王孙画阁对屏开,酒肆喧灯夜饮杯。
未是当垆卓家女,也思为客荐琴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是一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汉代著名才女。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亦邀了司马相如来作陪。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回到成都后,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打杂跑堂,“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美谈一直流传到现在。后来,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诗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这些诗联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千古韵事。
野史杂谈:据说当司马相如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时,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凡,曾经兴起休妻的念头。有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卓文君看了信,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十分伤心。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美丽往事,就提笔写道: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收信后惊叹不已,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很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夫妇和好如初。
楚调曲•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呤怀成都之二
花团锦簇蔽村町,十里香闻百里馨。
两汉文章浑忘却,风流亦在子云亭。
扬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垆,西蜀子云亭”,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在当时名气是很大的。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主张一切言辞应以“ 五经”为准则,而“ 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鄙薄词赋,以为“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 玄”作为宇宙精神本原的学说,不同于董仲舒“ 天人感应”说。曾指出“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法言•君子》),认为“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强调学习儒家礼义以“修性” 。所作《方言》,记录了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对文字学有一定贡献。所著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呤怀成都之三
九曲栏杆雪尚飘,雕梁画栋对歌谣。
落花前夜寒溪水,不到城西十二桥。
十二桥遗址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十二桥路,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遗址。其东西长约142米,南北长约133米;系1985年12月在该范围内进行基建时发现。遗址的文化堆积厚达4米以上,地层以上至下可分为13层。建筑遗迹在最底层,即第13层。由于建筑遗迹尚未揭取,故13层以下情况不明。
遗址发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宫室群是由形制不一的大中小型房屋组合而成,主体建筑为一座面积达1248平方米的大型干兰式房屋,对木材按需要进行了削平加工。工程复杂宏大,堪称当地建筑史上的精华。在商、西周地层中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铜器。出土陶纺轮上文字,与所谓“巴蜀文字”不同,与殷墟甲骨文字系统相接近。
该建筑遗址与构件数量繁多,所用材料主要有圆木、方木、木板、竹篾、圆竹及茅草等;建筑基础部分,采用地梁与打桩两种形式。出土的5根地梁,皆为砍凿整齐、加工精细的独木。其断面呈矩形,宽40厘米,厚23厘米;由于北端压于修好的大楼之下,仅知露出部分为8.5米长。各地梁上有位置、间距相等的圆孔和方孔;有的孔内还存有立柱残痕。值得注意的是圆孔大者直径达40厘米,方孔大者长71厘米,宽32厘米。据此可推测上部用材之宏大。有如此规模的地梁基础,看来此建筑决非民居、很可能是当时达官贵人的官府。
遗址内更多的是小型建筑遗物,似为主体建筑的配套设施。这些小型建筑采用桩基础,构成"干栏式"建筑;其墙体结构与省内现代一些居民结构相似。
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建筑技术和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1987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呤怀成都之四
西南松柏绝幽姿,怅望荆门立雪时。
谁念青梅曾论酒,栖身还在武侯祠。
武候祠始建于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李雄为纪念诸葛亮而建于少城。唐朝以前迁往成都南郊,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为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候祠搬进汉昭烈庙内,以前后两大殿分祀刘备与诸葛亮,形成了君臣合庙的特有格局。武候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跨进汉昭烈庙大门,可见前方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东侧碑廊内那通唐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绝碑。穿过过厅,可见两侧廊坊内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这就是蜀汉文臣武将廊房。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 武候祠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今存高达12米的刘备墓(惠陵)、蜀汉“直百五铢钱”和47尊蜀汉人物塑像等珍贵文物。尤以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和文、书、刻号称“三绝”的《汉丞相诸葛亮武候祠堂碑》最为知名。
呤怀成都之之五
十里清幽竹径凉,浣花溪水绕村长。
当时不是西川使,谁借诗书向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总面积约20公顷。
“大廨”里陈放着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呤怀成都之六
府南夜月细如钩,卷上帘栊韵未收。
轻粉红笺换歌舞,分流便是望江楼。
望江楼,又名崇丽阁,建于清光绪年间,高39米,上下四层,楼顶金顶黄脊,翘角凌空,极为壮观。四周有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景点,大都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传说薛涛一生爱竹,望江楼成为竹集中的公园,有各种名竹一百多种,如人面竹、佛肚竹、鸡爪竹、紫竹、观音竹等。
薛涛(?~832至835),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年(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望江楼公园还悬挂不少的对联,最有名的莫过于钟云舫(1847—1911)先生的一副212字的长联了。钟云舫与孙髯翁犹如唐诗中的李白与杜甫,难分仲伯。钟素有“长联圣手”之称,一生坎坷,曾在狱中写了一副1612字的长联,是国内真正的第一长联。钟先生的望江楼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上联写“西川”的景物,由前来吊古凭栏的文人墨客、至戌边守疆的无畏将士,进而想到花蕊夫人、才女薛涛,百感交集,叹道人生如庄周一梦。下联历数了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诸葛亮、庞统、李崇和公孙述,因而联想到自已,主持正义反而坐牢,只好登顶高喊:“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传说时任四川巡抚的岑春煊读了这句,很受感动,便主持公道,为钟恢复了自由。
比钟先生晚生25年的兴绪举人林思进(1873—1953)的一副望江楼联值得一读: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传说薛涛故居门巷里有枇杷树,作者抓住这树下笔,虽说经历了许多人和事,依然忘不了薛涛井。林思进曾官至内阁中书,在宦海中沉浮,经常与亲人聚少别多,不免触及到自已的情怀。
望江楼曾有一绝对:“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此联一出数十年无人能对,当代四川人李吉玉联想到家乡的印月井,灵感突生,对了出来:“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其实一个叫彭大侠的人早就对了:“薛涛井,薛涛冢,薛涛井畔薛涛冢,涛冢至今,涛井至今。”
薛涛井就在望江楼公园内,相传薛涛制笺(即著名的薛涛笺)用此井水所制。清末湖南大庸县的陈桐阶为此撰了一联:
乐部想芳徽,好将司马大名,别为校书更小字;
花笺留雅制,除却买驴博士,最宜才子写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