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07|评论: 9

一周盘点:天灾人祸,地球不太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9 19:57 | |阅读模式

一周来这个地球不太平,继上周台湾高雄发生特大气爆事故、中国大陆昆山工厂发生严重爆炸之后,8月3日,中国云南昭通又发生6.5级地震,造成严重伤亡,自然灾害让人哀伤,但也激发了全省全中国各地民众的爱心和支援。在中东,以巴继续炮击再炮击,短暂的三次停火未减平民伤亡和伤痛。非洲也不甘寂寞,在西非,伊波拉病毒席卷四国,其势汹汹,疫情蔓延至今已致近千人丧失性命,国际卫生组织周五宣布全球处于健康紧急状态。另一方面,台湾高雄上星期发生的气爆事故肇祸元凶还未查清,本周有关事件却越演越烈,在凡事皆蓝绿的台湾,终于引发了“政治气爆”。天灾无常,人祸无情,本期《周点》,除了沉重,还是沉重……


一、天灾万民心寒 人情千里送暖
二、以巴炮战不息 “停火” 如同儿戏
三、伊波拉,西非大地上徘徊的幽灵
四、高雄气爆引发台湾政治气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02 |
2014年8月3日,中国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遭遇了14年未有的6.5级大地震,灾情十分严重。地震发生后,从灾区不断传来令人哀恸的消息:伤亡人数节节上升、幸存灾民缺水缺食物、重灾区道路阻断、余震不断、堰塞湖水位上升威胁安全……让这个经济腾飞而又多灾多难的国家,再一次陷入伤痛,哀思罹难同胞、忧心灾民安危、牵挂灾区重建。

救灾行动展开后,感觉是官方的应急响应比较迅速有效,灾区未听闻较大的混乱情况,震后十余小时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二天也迅速赶到现场,并亲自“指挥抢险”及召开协调会议。虽然指挥救灾有点“做秀”成分,总理不是专业人士,指挥救灾也不一定在行,交给救灾连长去干更有效率。但这也表示了一种重视的姿态,在现在的中国国情中是必须有的。事实上每个人在行动中都有自己的优势或卖点,李克强的卖点就是职位和权力,现场的各路人马协调会就是最大发挥了这个卖点,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一)天灾万民心寒,人情千里送暖
灾难也激发了人民的互助精神。大自然的灾害,不以人类的意志所控制,但人的爱心,却能在灾害面前得到升华。在这次震灾发生后,亿万中国人又一次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从中国国家的相关部门到军方、从企业机构到民众个人,大量的救援人员、物资、捐款源源不断地迅速地送往灾区。

但是,突如其来的不幸会激发一时的热情,而漫长的重建扶持却需要坚毅的慈怀。有人说人性的弱点之一是:能够共苦,却难同甘。是否这一人性已经在废墟上得到了一半的验证?那么另一半,则需要善良的人们在今后的行动中去否定。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05 |
(二)以巴战火不熄,停火形同儿戏
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的72小时临时停火,在当地时间8月8日终结,双方炮火再起并造成新伤亡。据联合国公布最新伤亡数字,已有1.1万余人伤亡,1400余名平民在冲突中丧生。

以巴“火”冒三丈,非一日之缘。既有宗教民族的历史因素,亦有大国干预等政治因素;有旧恨,有新仇;有突出的犹太定居点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也有背后隐藏着的利益争夺障碍。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其复杂性非同一般,尽管国际社会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但是中东的和平看来在短期内是无望实现的。

但是,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因素,应该是任何一方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平民不应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正因如此,我国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8月6日在国会表示,在目前的复杂情势下,以巴双方互相指责,但其实都必须为现状负责。他说:“如果事实显示无辜市民成为攻击目标,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且是一项国际罪行。我们将支持根据国际法进行制裁。”

虽然以巴双方都有责任,但并非是各打五十大板。一方面,国际社会对哈马斯的暴力行为颇多微词,但由于无辜巴勒斯坦平民大量在以色列的炮火下丧命,令人不得不质疑以色列的“反击”力度是否成正比。尤其是以色列袭击位于加沙的联合国学校等地,更是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以巴之间,或可实现短暂停火,但难以实现永久和平。就今年7月8日以色列展开军事攻势以来,加沙地区已宣布过多次的停火。然而,今日硝烟又起,不知加沙停火,下次是何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06 |
(一)八方驰援,鲁甸不哭
2014年8月3日,中国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遭遇了14年未有的6.5级大地震,灾情十分严重。地震发生后,从灾区不断传来令人哀恸的消息:伤亡人数节节上升、幸存灾民缺水缺食物、重灾区道路阻断、余震不断、堰塞湖水位上升威胁安全……让这个经济腾飞而又多灾多难的国家,再一次陷入伤痛,哀思罹难同胞、忧心灾民安危、牵挂灾区重建。

救灾行动展开后,感觉是官方的应急响应比较迅速有效,灾区未听闻较大的混乱情况,震后十余小时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二天也迅速赶到现场,并亲自“指挥抢险”及召开协调会议。虽然指挥救灾有点“做秀”成分,总理不是专业人士,指挥救灾也不一定在行,交给救灾连长去干更有效率。但这也表示了一种重视的姿态,在现在的中国国情中是必须有的。事实上每个人在行动中都有自己的优势或卖点,李克强的卖点就是职位和权力,现场的各路人马协调会就是最大发挥了这个卖点,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灾难也激发了人民的互助精神。大自然的灾害,不以人类的意志所控制,但人的爱心,却能在灾害面前得到升华。在这次震灾发生后,亿万中国人又一次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从中国国家的相关部门到军方、从企业机构到民众个人,大量的救援人员、物资、捐款源源不断地迅速地送往灾区。

但是,突如其来的不幸会激发一时的热情,而漫长的重建扶持却需要坚毅的慈怀。有人说人性的弱点之一是:能够共苦,却难同甘。是否这一人性已经在废墟上得到了一半的验证?那么另一半,则需要善良的人们在今后的行动中去否定。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08 |
(三)埃博拉病毒肆虐
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30多年前首次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的伊波拉河地区发现,它是人类所知最致命的传染性病毒之一,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0-90%。它的名字就叫做“伊波拉”(Ebola virus,也译作埃博拉)。

1976年,伊波拉病毒疯狂地虐杀“伊波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602人感染,其中431人死亡,许多人全家无一幸免。随后,伊波拉病毒时而神秘地销声匿迹多年,时而又暴发流行,最后一次是2000年秋在乌干达北部疫情爆发,共导致425人死亡。

然而最近伊波拉病毒又开始出现,像个幽灵在非洲大地上徘徊,疫情席卷西非四国,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和恐慌。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宣布,目前在西非暴发的伊波拉疫情已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估计目前已有至少1000人死于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自1976年发现在人类中传播后,至今没有有效疗法。

在“恐慌”面前,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幽灵”究竟离我们多远?应该如何防控?不论情势如何严峻,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恐惧没有用,唯有各国和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严密防控,科研机构加快疫苗和药物研发,民众客观、理性看待疫情,才能为从根本上战胜幽灵带来希望。

我国卫生部已启动预防机制,包括要医院和医生提高警惕,尽早辨识出现疑似症状的病人。

发表于 2014-8-9 22:28 |
天意难料
发表于 2014-8-10 15:55 |
按此势头,第三次世界大战快了!

发表于 2014-8-10 20:45 |
不平静的甲午年。

发表于 2014-8-11 09:55 |
平安是福啊!!!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