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竹 海 于竹,我是颇有感情的,我的家乡因竹而得名,也有一个像模像样的竹海公园。私下以为可与蜀南竹海相较,自诩“蜀北竹海”,不过这是我还未到竹海之前的想法。
盛夏七月末,邀挚友二三去蜀南竹海游走,看到真正的“海”,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家乡的竹充其量称为“溪”,自知是“望洋兴叹”典故中的自大狂。 这里是竹的世界,除了竹,容不得一点杂树的“入侵”。还没进入景区,车窗外翠竹掩映,一根根笔直的竹像是迎宾小生,似乎早已在十里开外布置下了迎接贵宾阵仗,会让你误以为享受了麦其官寨最高规格的接待。那种最纯粹的绿挣得了不少的游人的眼球,如果单凭视觉的感知,想必这里的人们是分不清春夏秋冬的。 穿过绿色的时光隧道,来到山顶(也许是山腰),布置着小镇一枚,说是小镇不过一条生活街道,虽然不具古朴味道,却给人有穿越的感觉,让人想着旅游业还未兴起时,它如一叶孤舟,隐匿在这“大海”深处,跟与世隔绝有什么差别呢? 每每出游归来,总有人问起好不好耍,借用朋友的话:去哪里旅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谁一起。私下以为,旅游如读书,只有读到你才能与书中人交流,好与不好自有判断,旅游也是一种心境,在游走中分享你的心事,相遇一些此生与你擦肩而过的他人,每一次都变得异常珍贵。 在竹海深处零星地藏着一些靠竹为生的农家,这次我们便住在这样的农家。一路上的饭店总会以竹命名,要么高端大气吸人眼球,要么婉约含蓄软透人心,总之是占尽了这著名风景区的光。沿着集贤村的牌子往上走,第一个三叉路倒左,经过又一段“绿色通道”就看到这个“外来物种”般的名字:玖捌饭店。我们走过去,男主人在打扫房间,女主人在准备午饭,见我们来就和我们打招呼,好像我们早就熟识,这次只是一次平常的串门子,这样的迎接比起大酒店里,外表彬彬有礼,内心冰冰凉凉的客服小姐要温暖得多。安排好住宿,就和店主闲聊起来,问起他们的店名,原来是男主人排行老九,女主人排行老八,因此命名,我想何不叫“相约九八”呢!又想,朴实的农家人哪像我们这些酸文假醋的文化人,没工夫绕那些花花肠子。 学过根雕的男主人细腻朴实,掌大勺的女主人开朗热情,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去上海打工了,女儿在临近的镇上工作,遇上周末便回家帮忙,用井下打上来的竹根水清洗床单被套,干净清香。就地取材制作美食,竹笋炒肉,竹荪炖鸡,竹荪蛋,竹花炒蛋......舌尖上满是竹的味道,很多菜是我以前没吃过,甚至没听说过的,严重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严重刺激了我的味觉神经,悔恨自己不是美食节目的主持人,无法将我尝到的美味形象地表演出来。 每到夏天,这里就有常住避暑的老人,打打麻将,聊聊天,逛逛竹林,晚年生活好不惬意!晚上,我们挤在床上,聊着天,想着我们老了也来这里,重回朝夕相处的上学时代。 竹海之所以称为“海”,可能不仅仅是以量取胜吧,至于因为什么,唯有亲自来走一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