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傍晚,安岳县洗墨池社区紧邻安岳县人民医院的一棵大树下,居民陈大爷惬意地享受着向晚的凉爽,他前面是一片刚硬化的约150平方米的水泥地。陈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一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臭水横流、无法落脚的泥地,之前他乘凉得去街那边。最近县人民医院出资将这里修整好了,“现在对了,干干净净的真舒服”。洗墨池社区党总支书记严秀容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一个月前全县开始推行的社区“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报到 认领服务项目
今年4月30日,为进一步拓展在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区,安岳县在全县全面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根据活动要求,设有社区的乡(镇)和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实际,结合报到单位职能职责、党员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安全稳定”三本台账,征集家庭困难居民“微心愿”或“家庭梦”,分类筛选居民群众期盼、社区组织难以完成、“报到”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提供帮助的事项,统筹编制成各类服务项目,提供给“报到”机关党组织或党员选择认领。全县县级部门、设有社区的乡(镇)党组织和机关在职党员,7月前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登记,并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出现相应的帮扶措施、确定服务项目。
由此,全县308个党组织和4830名在职党员纷纷走进社区,拉开了“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大幕。
7月1日,县妇联机关支部和7名在职党员到岳阳镇王家坝社区“报到”,与社区党支部见面、报到登记,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社区7名困难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7月7日上午,县直属机关党委、岳阳镇计生办一行到洗墨池社区报到,同时为尿毒症患者陈艳家送去慰问金35800元。下午,县直属机关党委又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人民医院、农业局、实验中学四个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洗墨池社区,根据社区“三本台账”中列出的困难问题,组织“报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社区人员,到民生诉求中的6个基础设施项目现场勘察,测算项目资金。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制定相应服务实施方案,并表示按时间、按进度完成好;
7月10日,县畜牧食品局牵头,协调到龙王庙社区报到的几家单位,研究解决社区“三本台账”中反映出来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协商确定了服务项目,落实了“1对1”结对服务项目。7月16日,县科技局、县气象局、县烟草局等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再次深入社区认领服务项目,确定了实施细则,并承诺限期完成各认领项目;
……
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杨洪素告诉记者,到7月中旬前,所有参加“双报到”的党组织、在职党员,都已到社区“报到”,并认领服务项目,对问题台账进行了分解。
逐一销账 解决迫切需求
8月6日上午,洗墨池社区党总支书记严秀容正和几个工人冒着酷热安装监控设施,杨洪素拿着一张表匆匆来到现场,她一边和社区干部搭讪,一边翻看手中的表。她告诉记者,这里的监控设施是“双报到”活动中,认领单位帮社区安装的。她手上的表就是一份“双报到”台账,等工人一安装完监控设备,这一笔账就可销了。全县14个社区都有“民生诉求、安全稳定、困难群众”三本台账,每一份台账都记录着社区梳理出来,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事项,每完成一项就销一笔。
在杨洪素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各社区近期问题台账,上面详细地列出了项目区居民的需求,项目认领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着重对落实情况作了记录。
石坝子社区,福临小区外公路两边的下水道溢出,脏水流在公路上,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环境卫生,急需整治。项目单位水务局,近期已完成;
土地堂社区,北坝路西段27号楼院坝硬化150平方米,水沟清淤28米,换盖板15块。项目认领单位县第三人民医院,7月已完成;
洗墨池社区,紧靠岳阳河的居民楼旁有一石梯直达河边,由于没有阻拦,经常有小孩下到河边玩水,曾发生过多起小孩溺水事故,居民们希望能安装铁门,由于无法满足多方面要求,加之资金无着,一直未解决,居民间因此有些不愉快。认领单位实验中学,7月中旬出资安装了铁门;
……
杨洪素告诉记者,从7月初活动开展一个月来,全县14个社区已销掉梳理出来的民生诉求类台账70余笔、安全稳定类24件、困难群众类209笔,其余已全部认领分解,并正在逐一解决。对已认领分解的项目,各责任单位均已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实施方案,并拟定了完成时限。对每个认领项目,县直机关党委则负责随时掌握动态,对照台账及时逐一跟进督促,完成一项销一笔。到目前为止,参加“双报到”的各单位都在按既定的目标,积极地推进各项认领项目。
贴心服务 群众赞声连连
8月7日午间,与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一墙之隔的土地堂社区某小区,几位居民正坐在围墙边树荫下的石桌边聊天。他们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们所坐的地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泥地,由于水沟盖板断损、缺失,加上淤塞不通,污水四溢,这一带又乱又臭,蚊蝇乱飞,久而久之便越来越荒芜。由于部分居民思想不通,不愿出钱,这个问便一直未得以解决。7月中旬,隔壁的医院领导和社区干部,组织小区居民协商,做工作,最后每户居民自筹100元,医院出大头,将这里打成泥地,修整了下水道,还安了几张石桌凳。对此,居民感激不已,“这本来跟医院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想到他们竟然肯出钱帮我们,太感谢了。”
“开展‘双报到’活动就是为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杨洪素一边翻看“双报到”民生项目台账,一边告诉记者,开展“双报到”一个月,全县14个社区就已有相当一部分遗留难题得以解决,大部分困难群众得到有力帮扶。各单位的真情帮扶、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如潮好评。
洗墨池社区有三位脑瘫儿童,均家庭贫困。7月9日上午,实验中学负责人上门慰问,详细了解他们的康复治疗情况及生活状况,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康复。对实验中学党组织给予的关心,孩子们的家人十分感动。
洗墨池社区外南街有一片近200平方米的泥地,杂草丛生、臭水横流,附近居民苦不堪言。7月上旬,县人民医院党委、6个党支部、全院230名在职党员均到洗墨池社区报到。在县直属机关党委的牵头下,投入6万元,于7月13日将这一片硬化成了平整的坝子。环境改善了,居民们感激不已。一位其门市紧靠坝子的大姐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坝子打起了,可以召集大家跳坝坝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