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08年收关在即之际,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动荡。在这个非常时刻,笔者抱着关切与探求之心,走进北部新城——新都区,亲眼审视该区2008年的“建设画卷”,亲耳聆听该区明年的发展谋划。在这里,笔者看到的是一条条通衢大道的铺就,不仅区内交通的“毛细血管”更加密集,而且区域交通的“动脉血管”也通畅顺达;听到的是一个个新建项目的规划,不仅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的添置构想,也有关乎整个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的宏伟蓝图。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条件下,唯有逆风而上,奋力一搏——新都区负责人坦言,政府将会用更多资金“注血”城市建设,以拉动内需提升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新都区在2008年的发展基础上,在2009年会诞生更加华彩的“画卷”。
项目篇
建项目拉动内需 筑金巢引来彩凤
引子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需要我们加大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力度——这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日前提出的。以一批政府项目的建设拉动内需,同时增加区域承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面对困局,新都区走了一步“建项目拉动内需,筑金巢引来彩凤”的破局之棋,意在一举两得的成效。
镜头
“这里以后就是金融服务中心、电信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昨天,新都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指着一片空地告诉笔者。金融服务中心,13层,45.15米高,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将作为银行、税务部门集中办公的新兴楼宇;电信服务中心,19层,61.4米高,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通讯部门的“新家”;群众文化服务中心,24层,94.65米高,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将来这里会是集图书馆、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服务设施以及新都区电视台、报社等文化传媒机构的集中办公区。
扩大内需,区政府该做些什么?面对这一问题,新都区政府身体力行,首先启动了一批政府项目的建设。“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实实在在地增加我区的硬件环境。”新都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区级财政的投入的体育公园,占地100亩,投资5000万元;新城小学,正在紧张建设,明年将形成招生能力;而金融服务中心、电信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政府项目也纷纷启动。
公建设施建设方面,新都区采取BOT方式建成的万和污水处理厂全面投运,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万吨;新城区万和变电站8万千伏安实现了“满覆盖”;城东派出所、新区劳务市场、马超农贸市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5500平方米的新城区体育森林公园正式开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运动场所;橄榄郡等三个 “小游园”已全面建成并开放。
……
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加入新都的城市建设。“保利·公园198”项目,总占地6000亩,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销售近6亿元。它紧邻该片区的熊猫基地,北湖公园、植物园、泥巴沱风景区等生态公园,构成成都北部生态屏障。该项目的启动将极大地完善城北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形象,为广大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态、休闲、运动、宜居的“198生活方式”——形成 “南有麓山,北有保利”的态势。目前该区域的开发呈现出井喷之势,未来这里将成为成都市旅游、休闲、置业、居家的高地。一些相关专家参观该项目后非常感慨:“能引进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不能不说是新都人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精彩力作。”
香港一大财团,在了解新都区近一年来的巨大变化后,欣然投资15亿元,在新城区建一个引领城北的五星级大酒店——富豪酒店及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目前该酒店计划将于12月20日动工。
新都国际广场、汉嘉国际香榭里商业街总投资10亿元,目前销售情况喜人。
保利皇冠酒店,酒店方案正在调整;酒店入口道路、主路口、景观湖已经完成。
……
资金来源不同,但劲都往一处使,力都往一处用——笔者在新都区了解到,一个由政府规划,多方资金参与的,集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片区,将改变城市发展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人气、商机和城市功能、价值,新都城镇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三座五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区、体育公园、文化馆、图书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演艺中心、香城中学、小学、医院等将相继于今年启动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资1.8亿元的四川音乐学院戏剧演艺中心、投资4亿元打造的和顺皇冠假日酒店全面启动,投资达5300万元的体育森林公园已经建成开放,让文化、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在新城区聚集。更让人为之振奋的是,新城区现代商业服务业片区5个项目总投资7亿元,分别将在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汉嘉国际商业街区、新城购物中心、维也纳商业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城市“新坐标”,将全面刷新新城区城市形态及商业业态,形成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商业的“双引擎”,促进该区域蓄势起搏……以非常时刻非常之举、关键时期超常工作来安排当前、抓好当前,思考明年、规划明年——遵循这一工作思路,新都区已经开始谋划明年的建设蓝图: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以新城区现代服务业、现代商业片区和三所大学建设为工作重点,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基本方法,实现“三个一批”——招商一批,开工一批,入住一批,全面凸显新城区在北部新城的“核心”价值;坚持“全域新都”理念,统筹管理全区市政管网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全覆盖……
道路篇
打通任督二脉 顺畅东西南北
引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位优势是一个需要“实化”的东西——假如这种优势不通过交通的便利来实现,地理上的“近”也会是咫尺天涯。新都区通过区域交通的打造和市域交通的参与,实现了区位优势的具象化。试想,一个外不通达、内不通畅的地方,势必不会吸引项目的入驻,又何来蓬勃的发展态势?
镜头
双向8车道的道路宽敞通畅。中央分车带里,灌木、乔木次第生长;两侧是7—10米宽的绿化带,高大的乔木排成树阵,下面是错落有致的灌木,地面上,草丛依然散发着生机。
这是笔者昨天在新都区绕城大道东一段看到的。在道路两侧,已经可以看到一幢幢房地产开发项目拔地而起。“随着道路的修建,将会有更多的项目在周边发展。而现在新的建设模式是,道路修建到哪里,自来水、天然气、电力、通讯等管网就会铺设到哪里。所以,道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还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敷设。出门就有通衢大道,水电气管网铺到家门口,这样的条件,怎会不吸引房地产开发商? ”
从区位上,新都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近郊区(市)县,但由于长期的道路“梗阻”,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而这样的窘境,将变为历史。
让“区位优势”转化为“效率优势”,新都区喜讯不断:从成都金府路至新都外环路的现有大件路,总长约16公里,将升级打造成双向12车道,新建11座桥梁、隧道,一路向北,直达新都。其中,新都境内将建5座立交桥(两座互通式立交,两座跨线桥,一座部分立交)、这条路是成都市重大办“三轨九路”交通工程中今年开工的首条道路。目前,道路改造拆迁工作全面拉开。而新都绕城路的东半环的起始洽与这条12车道的大件路互通,加之新城区内16条纵横交织道路的路网,构成了新都与中心城区对接的道路畅通无阻。
蜀龙大道四期工程已正式开工,明年将正式通车。这条道路的建成,彻底实现了北部新城与中心城区东面的对接,从中心城区走这条路到新都不足5分钟,“一脚油门到新都”。蜀龙四期属于中心城区与二圈层连接的快速通道,起于三环路东一段,向东北方延伸,在穿越东风渠后,依次与龙青公路、成绵高速公路、龙青环线相交后接蜀龙三期,主要是解决中心城区与新都区的直线连接。该路按照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实施,工程全长约为3.1公里。沿线将修一个下穿成绵高速的隧道,分跨东风渠和东风支渠的两座桥梁。这条被喻为成北“北回归线”的建成,让身居“北部新城”核心腹地的新都区与生俱来的宜居、宜资的城市基因,优势更为彰显。这将为新都大开发、大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投资机遇。
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成彭高速入城段改造工程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成彭高速入城段由两层系统构成,上层属于城市快速路高架系统,双向六车道,下层桥下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通过成彭高速入城段改造工程的建设,更进一步缩短了新都区到中心城区的距离。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基本建成通车的成都市最长的高架桥——成彭高架,实现了“一桥飞架新都”。
而就目前而言,从新都区驱车北新大道,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达成都一环路;通过成青快速通道,20分钟就可以到达成都二环路;加上正在建设的蜀龙路四期,成彭高速入城段,这些放射性道路的修建,真正实现了新都区和成都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使新都区的区位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率优势”。
除了市域交通的参与,新都区自身也非常重视区域路网的打造。笔者昨日从市建设局了解到,2008年,新都新城区投资21亿元,主要用于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新都新城区已完成总投资15亿元,建成道路总长度40余公里,主要有新都大道、蜀龙大道、兴乐路、育英路、马超东路等16条城市主干道和农民聚居小区道路;道路全部实现了“小三线”(电信、网通、有线电视等)和1万千伏安电力线下地,其中马超东路(银杏大道)、育英路(香樟路)还进行了“特色”绿化、美化。
大件路横亘于新都新旧城区之间,道路狭长,车流量大,客货混流,无形中将新旧城区隔离。长期以来,一直是旧城人多车堵,新城缺乏人气商机,新都城市发展总是不能拓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条北起新都镇牛头镇,南至新都三河镇、围绕新都城区的半环形道路——新都区绕城大道应运而生。目前该路已经实现通车。“新都绕城路,将通过新都城区的大件路承载货运的功能彻底置换出来,让大件路新都段成为城市景观大道,加上香城大道和兴城大道,让新都新城区和旧城区融为一体,实现旧城换新颜,新城展新姿,旧城新城比翼齐飞!”新都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兴城大道,东起蜀龙路,北至北新大道,全长8.1公里,宽60米,双向8车道,计划总投资3.9亿元,截止11月15日,已完成投资3.8亿元;香城大道,起于成德大道1.73公里处,止于宝成铁路、新犀公铁立交大桥,道路全长4.6公里,双向8车道,路宽80米。两条道路承担着连接该区新老城区、工业区、物流中心以及连接成都中心城区的重任。目前两条道路均已实现通车。
绕城大道东段全长7.1公里,宽60米,双向8车道。其一段已于9月底形成通车能力,二段计划明年2月竣工通车。绕城大道南段全长1.72公里,宽60米,计划明年1月竣工通车。
鸿运大道东段(大件路—绕城大道东二段 )全长2.97公里,宽40米,双向6车道。计划总投资6785万元,截止11月15日,已完成投资6256万元。目前,雨、污水管道、砂砾石路基、桥涵已完成,年底前将建成通车。
黄浩 袁筱/文 新暄/图
后记
成都市最新规划表明,城北将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北部新城”,作为构筑“全域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南部新城共同撑起成都的“脊梁”。北部新城是承担“全域成都”工业、商贸、物流和居住等职能的现代化活力新区,在新都西南部,有一个以商贸功能为核心的功能片区,即北部商城,主要由新都区大丰和斑竹园片区组成。它的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将发展成现代商贸服务综合发展区,兼备商业、办公、金融、文化娱乐等功能。而新都,将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在“全域成都”的理念下,乘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东风,跃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