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47|评论: 53

[生活•情感] 盐亭为什么有陕西会馆---顺致四叶草坛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盐亭为什么有陕西会馆
  
                                                   一.       敢不敢说

       四叶草family坛友说:“陕西会馆的存在,说明那时的招商引资就很成功了。”这一句可以透露很多信息:
        1、    从观点与立场让看,四叶草坛友是这次拆迁开发方的网络发言人之一。
        2、似乎透露了,强折“陕西会馆”的目的是因为“招商引资成功”,要搞“商业开发”。
        3、认为“陕西会馆的存在,说明那时的招商引资就很成功了”。

      诚然。我是盐亭乡坝头长大的,不像坛里很多城头街上长大的坛友,对这地方还有深厚的感情与怀旧意识。只是上个月偶然去高山公园,朋友指着说,看嘛:那就是陕西会馆,唐朝的昙云庵,李白杜甫都曾在这住过。看嘛,那就是云溪的发源地,以前水很好,现在完全没得了。对于这些,到是在刘泰焰老师等耆儒的文章里看过。不想现在个月不到时间,就都拆了。
        勿庸讳言。对于杜甫诗中泠泠流淙流淌几千年的“云溪”的消逝。就是“上一代盐亭人”的集体过失与责任。就是盐亭人心中没有疗效的痛。这里面有决策者与管事者的目光短浅,也有当世见证与知情的那批盐亭人“不敢站出来吭声说不”的责任。外号“罗黑狗”的高山护林员罗义昌,都几十年了,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心存感谢呢?这些道理,大家内心其实跟明镜儿一样。谁都晓得。
        现在,轮到陕西会馆(昙云庵)了。轮到这一批盐亭人了。
                                               二.打胡乱说
   陕西会馆的存在,说明那时的招商引资就很成功了。”
      这句话,说明他们连盐亭的“陕西会馆”是什么性质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无知无畏,不清楚,心中就无敬畏之情,所以啥子宝贵文物都抵不过半天的挖挖机。
明清时期的会馆大体可分为3种 :
       1、北京的大多数会馆 ,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2、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
       3、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但不排除同乡中有工商业者,与由各种行帮组成。
   
  昔日重庆城著名的八省会馆,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它们是
       1、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在东水门内),
       2、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在东水门内),
       3、 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也在东水门内),
       4、 陕西会馆(又名三元庙,在朝天门内),
       5、 福建会馆(又名天后宫,在陕西街),
       6、 云贵会馆(在绣壁街),
       7、 山西会馆(在人和湾),
       8、 同庆公所(安徽)等。当年的八省会馆中,建筑最宏伟气派的要数财力雄厚的湖广会馆和江西会馆。
                        
                                                              三.该不该说
   盐亭为什么有“陕西会馆”?
   乾隆本(1786年)《盐亭县志》载:“潼属各县俱有楚民新集,向惟盐邑独少,缘土瘠也。今则楚、陕、闽、粤之人依亲觅威,佃地耕种,视为乐土。渐集渐多,四乡场镇,客户与土著几忝半矣。”
   意思就是:陕西来盐移民,是盐亭清时外来移民中的第二大支。仅次于湖广移民。所以后来陕西人适时修了陕西会馆,以作同乡联谊之用。陕西籍移民对盐亭的影响情况:
   1、明末时李自成、张献忠的伤残与脱队士兵。
如茶亭乡的得名,就说是源于李自成部队的一个伤兵,无法跟上队伍,滞留在灵山铺,然后与当地妇女结婚。潜藏到城北一带路口营生,常年大热天为路人提供冷茶。去世后本地人为感念此夫妇,为本地取名:茶亭。
张献忠六十万人部队在西充被打散,很多人失去联系,就在盐亭、射洪等川北一带生存下来。
     2、清初时的国家政策性移民“招民填川诏”
     康熙三十三年发布“招民填川诏”,国家开始政策性移民。其中陕西人来盐定居也比较多。例子:安家镇的得名:缘于陕西人到此安家。所以,整体情况。盐亭人说话有南北之别,有些词语、词汇有明显陕西人的印记。《盐亭闲话》中盐亭方言篇就曾详述有:


                                                               秦腔在盐亭话中的影响:
人家:第三人称(由“人家”的中古音ηinga合音演化后形成)。角落卡卡(ge21lao44 qia53 qia24、古音keok lak ka ka):角落。角落二字疑似古音,“旮旯”是角落的方言的借音后造字。(die):打 。(pian):聊天、说话 。先后(xianhou):妯娌。《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tang):热水。霍闪(huoshan):闪电。顾云:“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馍馍(momo):炊饼。又写做饝饝。《谈徵·言部·母母叵罗》:“京师及河南人谓饼曰饝饝。””(gai):拖欠。争钱(zengqian):欠钱。(bao):别。搭手(dashou):帮忙。拈菜(nian cai):夹菜。(cuai):猜;摸;拿。倯样子(songyang zi):懒样子。挏乱子(tong luan z):闯祸。挏,搅和、拥引。《玉篇》:“挏,动也。”尻子(gou z):屁股。老鸹(laowa):乌鸦。(deng):猛拉,把摎在一起的衣服拓展,叫“扽平”,把松弛的绳子拉直,叫“扽直”。垢圿(goujia):身上的污垢。
以上这些字与词语是秦腔和盐亭话中共同的日常用语。从中可以看出秦腔对盐亭话的影响。从而就可看出陕西人(秦)对盐亭人的影响。当然,更就从语言方面证实,陕西人是盐亭外来移民第二大支的历史地位,多少年来,互相通婚,形成了今天的盐亭人。
我非常惊异盐亭为什么没有:湖广会馆?故而陕西会馆,更是这段浸透于盐亭人血脉的移民历史的唯一留存的文物见证。
如今,却被人毁了。
                                                                                      四、有话好说
       如今,好像是挖都挖了。
      再争论“该不该挖”都晚了一点。解决方案似只有一条,天经地道,盐亭乡间有一句话:那个整的,那个赔起。
即然都承认是“商业开发”,那总还得修一座“陕西会馆”与“昙云庵”回来。听说,还曾是“古译馆”。作为盐亭的“移民历史博物馆”。把多余的地(如果有的话)作商业开发。即整体设计要网络公示,要符舍古色古香的原则。
        如果“商业开发”只是修起了一两栋商品房,而没有修复“陕西会馆”这些。只是来占地。那真是可惜这“有千年厚重历史的古驿馆地方”!
而如果这样,只怕很多人都会不答应。
       如果只是这样,云溪的悲剧会反复上演。
       那我们就不是“开发盐亭”,而是“毁坏古迹”,与“毁坏文物”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8-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发表于 2014-8-1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前留名   :lol

发表于 2014-8-1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现在毁都毁了,唯一弥补办法就是重建或者复原古建,提示后人,有关方面真心悔过;县城人文景点本来就寥寥无几,是哪些鼠辈看上这个风水宝地的? 不然,大家联名抵可耻行径          :curse:
发表于 2014-8-1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支持起!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yyyhhk 发表于 2014-8-15 17:05
学习了,现在毁都毁了,唯一弥补办法就是重建或者复原古建,提示后人,有关方面真心悔过;县城人文景点本来 ...



      陕西人来盐的代表,现在就有知名坛友:老不中用。

      据称其父辈系民国时期从陕西来盐。这说明,陕西人移民盐亭从明末到现在三百多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的远山 发表于 2014-8-15 17:11
写的真好,支持起!

     1、  明末时陕西闹饥荒。所以爆发了农民起义。故很多陕西人为了讨口饭吃。被动流落到了四川。如传言:张献忠小时就随父亲在四川流浪,受到资阳一户地主家的欺负,故心怀不满。
      2、一部份陕西人随战争滞留在四川。

      3、陕西与四川接壤,故清初的“移民填川”,北边的陕西人有地利之便,来川开拓生存的人数在盐亭来说,仅次于东部接壤的“湖广”移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来盐的大族,可能主要分布在县北。。。。安家,茶亭,石牛庙,柏梓这些地方。
      目前以我对盐亭家族在的了解。。。。县南金孔、八角、玉龙。这些镇。尚无一谱提到,来自陕西。

发表于 2014-8-15 17: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8-1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这样高质量、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学习了,收藏了。
应当说,这是一篇研究盐亭地方史的重要文献,建议盐亭地方志进行收录,同时应当呈送给当地领导层。
结合刘泰焰先生的那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昙云庵(陕西会馆)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在盐亭历史文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8-15 17:5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8-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说是什么又是什么,好吧·?卿卿,,,,,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8-15 18:31
外面一个古迹,一个名胜,政府都会精心打造,发展持续旅游经济,而我们盐亭呢?只是知道眼前利益最大化,可悲啊!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8-1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4-8-15 17:15
陕西人来盐的代表,现在就有知名坛友:老不中用。

      据称其父辈系民国时期从陕西来盐。 ...

我爷爷在清咸丰年间从陕西华县来到盐亭,是给商号老板打工谋生。从此一生留在盐亭,去逝后安息在盐亭陕西会馆外南侧。我父亲我哥哥也都是在陕西人商号“乾盛守”
学徒打工,直到52年老板回陕,商号关闭。老陕是盐亭人称呼陕西人的统称,我是土生土长的盐亭人,我是陕西人的后人。
对陕西会馆我有特殊的感情,昙云庵木了,陕西会馆木了,我伤心,我无奈!
支持九龙闲人的观点!:victory:

发表于 2014-8-1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是想学美国!没历史!

发表于 2014-8-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用先生曾发帖介绍昙云庵摇摇欲坠,我还跟帖说在中学时,晚自习后跑到这里看《再向虎山行》,没想仅仅几个月这地方就没了,可惜啊......
我们希望开发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重建昙云庵,我想,于己于人,这才是心安的办法。

发表于 2014-8-1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4-8-15 19:57
我爷爷在清咸丰年间从陕西华县来到盐亭,是给商号老板打工谋生。从此一生留在盐亭,去逝后安息在盐亭陕西 ...





:):(:time::time::dizzy::sleepy::hug::victory::handshake======


发表于 2014-8-1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time::dizzy::sleepy::hug::victory::handshake======


发表于 2014-8-1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政府是啷个想的,以后要打造旅游项目不把这些古迹和有特点的保护好以后就也给游客看点空气,因为树也被你们卖了。你们去看看邓小平故里广安,人家就抓住这一点,那是大力的发展啊,旅游项目加紧的在整,估计8月22号110周年就要全部开放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