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满27岁的唐辉,家住乐至县放生乡宝鼎村六组,作为一个返乡创业青年,唐辉用闹钟养成了一个被村民交口称赞的生活方式。
早上5点起床、做饭、采摘食用菌;早上7点,准时把煎好的中药送到83岁患有偏瘫疾病的外婆面前,并清扫便盆;下午5点以前,或收拾自己的鱼塘、菜地、菌棚,或被邻里左右叫去帮忙;忙完这些后,又到了每天5点喂鱼的时间……
和闹钟为伴,唐辉每天像一个学生一样整天忙忙碌碌,有规律且不停歇,但也因他的勤奋,唐辉的“闹钟人生”有了一个被人称赞的开始。
荒废学业 南下打工14年
和很多80年代末期农村青年的遭遇一样,作为家里的“老幺”,唐辉时时被关照、处处被留心,这也造成了他执拗固执的性格。
“那个时候真的是不懂事啊,老汉做啥,我就偏不做啥,反正对着干!荒废了学业!”回忆往事,唐辉后悔不已。也正因他执拗的性格,1999年,刚初中毕业的唐辉就背上行囊,辗转于广东东莞的各个乡镇、城区打工。
学历低、年龄小的他无法进工厂,只能靠帮人卸车、搬货来渡日。“还是太小了,做活路做不赢其他人,做的活路少,却跟别人分一样多的钱,被人照顾总觉得不好意思还难受。”打那以后,自尊心强的唐辉脚底就像“抹了油”,在搬运上,别人搬一趟,他就搬两趟,用次数来凑总重量。渐渐地,工友们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的小伙子。
而唐辉的扛包事业一干就是14年,他也从一个小“毛孩子”,长成了一个健硕的小伙子。“扛包不能扛一辈子,还是要找点事来做!”2013年,极欲求变的唐辉带着妻子回到了位于四川乐至的老家,寻找有可能改变的路子。
找准路子 返乡创业带头致富
“民以食为天”,唐辉把路子选在了“吃”的上面。 为此,他每天蹲守在乐至县城的菜市场里,想尽办法与蔬菜摊主交谈“拜码头”,终于选定了营养价值和价格都高的食用菌项目和渔业养殖项目。紧接着,他又锲而不舍地开始“拜师傅”、“学手艺”。
2013年8月,唐辉建立了温室大棚,因其种植的蘑菇颜色正、品行好、口感佳、数量多,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仅当年底就收回了总投资的1/4。就连附近鞍山、劳动镇的食用菌种植户也到唐辉这里来“取经”,每次唐辉都“倾囊相授”
“生意,一个人是做不完的,好东西就是要大家分享,这样大家才能都发财。”唐辉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一个地方富不富,一家人不算,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他已拥有育菌大棚2个、3万个菌棒,养鱼塘5亩,年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据了解,与唐辉同村的另一农户也准备种植食用菌,唐辉表示他将义务进行技术指导,相互学习提升,将来还将组建菌业和渔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孝老爱亲 乐当乡亲免费搬运工
“我这个外孙儿好哦,不怕邋遢不怕脏!”称赞唐辉的是他83岁的外婆谭孝玉。自2013年8月以来,他就接下了伺候偏瘫外婆的重担。
“偏瘫一年了,这个老人家还没出现过褥疮,这个小伙子伺候得不错。”天池镇牛栏店村卫生室周大夫说,“如果不勤擦身子,勤翻身,勤换衣,怕早就长咯。”
“刷屎倒尿”、“药饭送到床边递到手上”、“那个娃儿有孝心”……村里人都认可了唐辉的孝道。
2014年大春生产,为帮助组内近10亩庄家解决生产用水,也为出行方便。唐辉和邻居家一起,自发筹资3万元修了一条长约200米的砖混囤水田埂。不仅屯了水,还方便了近10户家庭的出行,深得邻里好评。
“唐辉,请你帮我抬下包谷”、“唐辉,帮我换下电灯泡”、“唐辉帮我从城里头带点东西回来”……如今,本组居民都习惯了“有事找唐辉”,唐辉也“有求必应”。
“有缘才相邻嘛,只有这辈子的邻居,莫得下辈子的。”唐辉说,“村里头和谐了,才能促进搞生产、促发展。”(文章来源:资阳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