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juanke

[诗词歌赋] 《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电子书全新改版(增加手机版,扫描二维码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小说中张竹坡点评最多,有十多万字,占30%,多谈风俗人情和社会现象,并兼一些市井评话,象一个村学究讲时尚,虽不中,不远矣。   最有名的是脂砚斋,都是红学热给渲染的,叫借光亮,他多谈故事结构和人物由来,并兼安排一些情节诗词的取舍,揭示一点秘闻,几千字,2%左右。畸笏叟就更少,都是感世愤俗的,从名字就能推个大概。
   成就最高的当然是金人瑞,喜笑怒骂,臧否古今,褒贬时世,发人深省。他在点评中篇幅占的不一,8--20%不等,水浒最多,其次是西游金瓶等,最多的还有西厢等元杂剧。
   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出过几本点评国学经典的,没见过,不能乱谈。点评小说,民初以后基本就没有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中……

发表于 2014-9-1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楠生诗词集》序
                                                                                
    为人作序是很难的事,因为至少要看完为序的书和文,工作艰苦,劳心劳力,所以很多人不愿干这种事。况且好话好说,真话难讲,有的真话还真说不出口。为好诗词人的集作序更难,因为诗无达诂,你说好,别人说不好,你说是这样,别人说是那样,远近高低各不同,甚至连作者本人也未必同意。当然,作序也容易,多说好话,皆大喜欢,但那样就没有多少真实话,作者和读者也领略不到另一个角度的看法观点,小说文章如此,诗词歌赋尤其如此。特别是象我们这一代或上一二代,根本就没经过古文诗词的系统学习教育,学校考试也不考这个,有限的知识多靠爱好和自学,盲人摸象,挂一漏万,甚至贻笑大方的不在少数。所以话先说在前头,倘若序的有点意思,说明书读的还对得起作者的辛勤劳动,某些批评其实也是坦诚的己见,心得也贡献出来大家分享,仁智互见;倘若序的不好,或者是打胡乱说,就请作者和读者大河里头撒把盐——海涵海涵。
    中国传统诗的没落,其实从五代以后就开始了,古人曾说过唐后无诗,倒不是诗不好,而是所有体例都开发殆尽,后人难以出新和发挥。代之而起的是歌,也就是词,而词从宋末也划上了伤心的弱音符。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师的王国维,甚至说过北宋以后无词的过头话,尽管以后的元明清仍有大家名门如杨慎王士祯纳兰诸辈,但比起唐诗宋词的时代,那可真有天壤之别。及至五四以后兴起的白话语体新诗,更为传统诗词掩上了最后一锹黄土。但白话语体的新诗发展到现在不过一百年,因其自身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而又快速的走向岐途,“严重的先天不足”,是指放弃了中国字词句及音节起伏的话语习惯,从而为传统诗词让开了一道缝隙,天可怜见,这让很多喜欢传统诗词的人,多少有了一点可以表达的机会,这得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歩和互联网的普及,否则,象倦客这样孜孜矻矻费心劳力耕耘的人,是没有机会在论坛上伸颈翘首的。
    倦客的这本诗词集分四个部分,一是逝水钓沉,多是下岗后在外打工期间的作品,二是斜晖唱晚,是退休以后的感慨, 三是花间寻句, 是闲遐旅游时的触动, 四是古今唱酬, 是学习前人友朋赠答的雅致。传统诗中的诗体都有涉及,而传统词的词牌也有数十,真是退而不休,乐此不疲,十几年间居然可观。
                                                                                           
    野店归心客,孤窗望月人。
    情牵千里地,一样泪沾巾。
    这是开卷第一首,有一种冲淡的忧伤情调;困居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客店里,身不得行,但心停得下来吗,对着空空的窗棂眺望月中的孤影,她和我一样也困居在荒寒的地方。她是谁?月中的嫦娥?不全是,还有心的另一半,有部小说名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就是那一半的女人。为了这个让人思恋挂念的女人,才让人在千里之外困得住脚停不下心,心中还在想,她和我一样也是对窗望月,泪湿衣巾。这样的诗,愁用泪体现,思用巾包裹,淡淡的,忧郁的,又文绉绉的。这让人想起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两诗除了时间时代不同外,是同样的场境,但感情上倦客就没有诗圣的强烈。诗歌是展胸怀抒抱负扬志气的文体,唯真性实情才能感人。倦客表达的也是实情,但他没有杜甫用对儿女的挂念转一个弯加深气氛,也许他的儿女都大了,自己也老了,儿女的事儿女自己管,他只耽心老妻一人,轻松虽是轻松,但也确实单薄了点
        七律《浮生十五梦》之二:
    少年意气叹平庸,青卷长翻意趣浓。
    听筑闻歌思易水,抚琴读赋忆临邛。
    登峨顶绝惊天渺,戏水中流试浪汹。
    回首少年无限事,遥看归雁过青峰。
   少年时代匆匆而过无所成就,但爱好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意趣浓厚。听见弹筑的声音就会想起高渐离和轲的易水悲歌;看见古琴也会感慨卓文君司马相如的故事。登临峨眉金顶惊叹天高地远,在江中行船也会撩拨浪涛的汹。再次回想青春中的无限往事,只觉得南归的大雁飞过了青葱的山峰,雁去有雁来,人去难再逢。还是淡淡的,忧郁的,叹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但这首诗格调并不统一,开张很大而内容轻重失调。一篇好诗首先要格调统一色彩和谐,不管有多长的时间和空间,读起来想起来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情思才算好。叹少年的平庸是老无成就的追悔和无奈,但青卷长翻意趣浓不也是一种成就吗。别以为只有建功立业或三不朽才算,阅古知往事,观今识前程,安于行止正是常人的常态呵。至于登高望远,试水觉长,正是历尽沧桑的厚重感,怎么就叹青春难返了呢?有不去的青春吗?何况青春期是不会知道这些的,把必然想象成必不然,这就是哀愁的不协调之处。另外,全诗有点干涩,油气不足,用典不甚切合自身的实际,“听筑闻歌思易水,抚琴读赋忆临邛。”难道是常人的普遍机会吗?也是此诗的缺陷。至于“少年”打头“少年”兜尾,词犯字侵,至少也该用同义的字代替,这也是律诗的规矩。二三四联的听筑对抚琴,登顶对戏水,回首对遥看,也显得僵硬,是为了对仗而对仗,损坏了意境和情绪的表达。尽管如此,还是写出了心中的那一分天真妄想的感情。
    倦客的诗中也不乏轻快流畅明丽的好句:
    故园千里至,不敢扣柴扉。
    古寺钟声远,山川冷画屏。
    一行归雁添秋色,半阙新词醉晚风。
    残阳映水红如火,柳絮随风乱彩霞。
    风情依旧当年梦,莲叶难寻昔日书。
     随意清溪问酒家,荻花夕照似红纱。
    这些句子都有所本和出处,化用的也自然,就不一一列举了,可见好章句是赖得千百次翻唱的。
     这一首:
     几日涟涟雨,千家事事忙。
     
年来丰可望,已觉稻粱香
     这颇有田园稼穑,耕夫农妇久旱逢甘霖的喜。没有矫揉造作的程式,直白简单得有余味,“年来丰可望”是全诗的弱点,由此句必然导出“已觉稻粱香”。
     【倦客吟】之一
     处处看花处处花,琴书作伴走天涯。
     才听巫峡纤夫唱,又访湘湖渔子家。
     班竹林中诗韵老,岳阳楼上酒旗赊。
     先忧后乐谁为记,楚水波洄映晚霞。
     这首诗好在与灵肉贴得紧,语言直白而有文彩;处处打工游历处处看花,心境愉悦时处处都是花,腹有诗书到处吟哦当然更是嘉又佳,在巫峡险
才听过纤夫雄浑的号子,转过身又闻见洞庭渔家姑娘婉转的情话,笔墨记录人生的沉浮,醪酒醉醒世事的变化。这样一路排遣多好,次第推进,高潮结束,不失为一首有篇的好诗。怎么在此戛然而收,转往在此体会到了先忧后乐的忧患意识,让屈子的楚水为我荡起爱国爱家的晚霞。一二三联都好,第四联拐弯失重了,文辞雕琢痕迹明显,很有些雅驯后老干体的味道,位卑未敢忘忧国,老来才力更可输。这不是深文周纳故意曲解,确实让人很有些叹息呀。
     集中有很多唱和诗和次韵诗,虽是应酬点评而作,但也颇见功力。特别是次韵,是诗词中最难的一种,不仅要求唱和的人与原作平仄韵部要一致,而且对偶词性也要相同,要和好是很难的。古人唱和的很多,但次韵往往不敢跟进。“丹桂飘香人欲醉,芙蓉吐艳自风流。和“蓝蕙无言多雅士,盆盂有景足风流。”后一句就次得好,平仄相应而词性各异。
     倦客喜欢杜甫唐寅高启黄仲则,其实这四个人风格迥异,杜诗的深沉厚重,唐寅的灵巧,高启的冷峻,黄仲则的孤傲,很难统一,而倦客很多诗中都有对他们刻意摩仿,并且连做,有些直接借用化用,这没什么不好,是学习传统诗的捷经之一,但学的太杂也许就丢失了自己。现代人最多是在课本中听老师半通不通的讲过古诗词(其实老师也没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然后大多都是爱好者自学。自学的缺点就是不成系统,专往喜欢的诗人身上靠,不免失之于偏颇。比如学李义山就是特别难的事,一千多年没有一个学得像的。李义山是唐诗中的朦胧现代派,正如宋词中的吴文英,也是宋词中的朦胧现代派,没有一个学得来。倦客也在学,老实说,学得也不像样。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反映文采,这两个人在政治上到处受挤压,吴文英更是游幕终身,两个人都终身不得志,满腹才华不得伸展,最后不得不捏着颈脖憋着气唱,那腔调,岂是常人学得到的。
     现代人学写传统诗词,最好从诗经开始,至魏晋南北朝为一段,知道古诗乐府的写法就行,这几个时代只有音节的平仄起伏和押顺韵,宽泛而少约束。自从宋齐间的周沈约诸人从佛经梵呗的声明学中,总结发明了平上去入四声后,至隋唐近体诗华丽亮相,出了一大批名家,集大成者无疑就是杜甫,最后在苏轼这里成了绝唱。近体诗好是篇章完整,音韵铿锵,容易调动人的情绪,难点是约束太多,平仄,对偶,词性,特别是音韵,只能押平声,平声中又分阴平阳平,而且随着时代变迁语音变化还要调整,难写易工,更少见篇章俱好的佳作。现代人学写传统诗,不从古诗乐府入手而从最难的律绝入手,即无系统的学习教育,又无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解,专走些倒扣葫芦画瓢的捷经,大多数都进入了岐途。至于学写《楚辞》汉赋,更是难上加难,《楚辞》到底是不是诗,二千多年都还在争议,今人怎么学得来。
     老实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文风,西周的民歌,战国的骚,汉代的辞赋,魏晋南北朝的古诗和隋唐的绝,以及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民国的新诗杂文小品文,一个时代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反映这个时代的文体也该走向式微,再光彩的照壁也有被灰尘掩埋的无赖。今人学写古诗词,是因为现代新诗不能唱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声音,绘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画卷,而新文体还在艰难中寻找受孕的精子,正是在这个豁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古诗词,才为夕阳的晚霞留下了铺俳的空间。最不希望的是等这个时代过去了后才能见到缅怀追忆的辞句,那才是多么深重的遗憾啊。但是诗是不会绝的,怎么写才能出新出彩,不管是传统诗新体诗,每个喜欢的人都有自由探索的权力。

                                         
    倦客更喜欢写的是词。词是易写难工的一种文体,词最初叫长短句,以别于律绝,是与宫廷音乐和教坊歌曲的流传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诗庄词媚,是对这两种文体的概括。词就是歌词,在宋代就被分为了雅词,艳词和俗词,清温正为雅词,媚丽巧为艳词,直白露为俗词,三种韵味难分伯仲,各有大家,还有豪放婉约的风格流派,更是高峰耸峙。词是宣情表意的,最能体现词人的才华,因为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画,好不好一望便知个七八,这与诗吐怀抒抱言志的精气神大有不同。词至北宋而微,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判断,原话是“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连南宋的众多大家李辛姜吴陆等都难上台盘,可见填词也非易事。
    忆秦娥
    漏声碎,夜阑更深人不寐。人不寐,一种愁绪,万般滋味。
    举杯未饮人先醉,杯中尽是相思泪。相思泪,滴得肠断,洒得心碎。
     嘀哒的钟声敲碎了夜晚的宁静,也敲碎了平静的心神,所以直到子夜也难以合眼安睡。为什么会难以入眠呢,是一种离愁的相思,牵联出了记忆中的酸甜苦辣。那就举杯品尝这种滋味吧,但杯中溢出的都是离别后相思的清泪,是她的,有我的这种泪珠儿,顺着酒杯点点滴入胸怀,让愁肠寸断,难以自己,饮不尽洒在地上的,泛起点点幽冷的清光,那是碎了一地的相思。这是一篇完整的画幅,看得见有一个人在举杯独酌,文辞连绵,次第深入,与开篇诗遥相呼应。上阙铺得宽,“一种愁绪,万般滋味。”下阙站得住,“滴得肠断,洒得心碎。”画面平坦,缺少灵动,好似一张照片或一幅不施粉彩的简笔画。我曾说过写诗之人,要学正行草隶,填词之人,要学绘画构图,这画图也分静物拍照,绘画点染,摄影摄像几个层次。这篇【忆秦娥】属于静物照,虽不太灵动,还是有构图完整的画面一种愁绪,万般滋味。”滴得肠断,洒得心碎。”也是有情意的好句。
    满庭芳. 癸巳年. 立秋
    急雨穿窗,雷呜鸣天外,西风又送年华。云遮日,何处望无涯。渐渐双星又渡,凭栏忆,此景堪嗟。问淮海,新词应赋,河汉赏流霞。
    人间多踯躅。今来还忆,逆旅飘零。夕阳外,长亭古道人家。玉笛何须吹怨,这次第,怕听梅花。风处,无端又是,点点见归鸦。
     急雨穿过窗棂打湿了脚下,雷声在天外还在爆炸,西北风送走了大好年华。浓云遮住了日头,站在什么地方也不可能望得多远。不知不觉中日月又过了一年,抚着栏杆,为眼前的一切叹息。有心问一问秦学士,要想再写词赋文章,可否写天上的河汉广阔和漫漶的彤云流霞;这是上阙。这不是词,跳跃幅度很大,更没有连绵晓畅的画面。天在下雨打雷扯火闪,秋风送走了大好年华,即是自然界的,当然也是人生的。下雨打雷吹风时,当然不可能看见太阳和多远的地方,这句冗赘。渐渐双星又渡,出于秦观《鹊桥仙》,所以才有问淮海以下句子,但问的是河汉赏流霞,这会儿还在打雷下雨呢,难道是“东边日头西边雨?反差太大了,连起来也不成画。
     下阙说世间的人大多都在命运的安排下徘徊打转,到今天我还记得曾经四处谋生的经历。很多次在夕阳下看见奔走居住在老屋古道旁的人家。光滑的笛声别那么哀怨吧,这时候,最怕听见《梅花落》的曲调。微风清,不知不觉中又看见了晚归的群鸦,鸦有归处,我仍漂泊。下阙是词,情调较统一,用典较巧,用李白的【菩萨蛮】,马致远的【天净沙】作基色,用羌笛和【梅花落】曲调来渲染,用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作收。秦学士在这里两次出场,你就不怕累着他老人家吗。
    不管是诗和词,用典是免不了的。用典巧妙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用得笨拙就会黄散汤稀。典故在诗词中的作用,犹如大厨手中的盐和味精,用不够没有厚重浓稠的味道,用多了又苦涩难咽。最高级的大师其实不用典,凭本色本味引人入胜。陶渊明、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煜、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很多光照千古的名篇拒绝用典。用典多的是阮籍、谢灵运、李商隐等,越往后越多,等次当然也越下了。倦客这篇词用典虽巧,但也多了些,尽在和熟人打招呼,有好处也是别人家的,哪有时间顾得上你呢。
     倦客的词也有可人的好句:
    残阳外,落花几树,一垒青丘。
    恰似风摇莲影动,情楚楚,意潇潇。
    寻来旧苑花如故,锦城处处留春驻。
    茗茶中,留有春千缕,应念我,为君苦。
    茗茶 二字今天同义,但在明以前各有所重。茗为清明前的春茶,得来不易,熏香窨制,制作精细,所以喝茶时应小口慢呷,闻其香而其味,雅称喝茶为品茗。茶为夏秋的新叶,揉制后多制为饼茶砖茶团茶或百两千两茶,因得来较多,汤重味厚,雅俗共赏,故将品茗称喝茶。这里说这么多释义的话是想说明,在诗词中同义字词要尽量避免重复,诗词是精粹的语言,容不得重复絮叨的文字。                  
                              
    总体看,倦客的诗比较冲淡平和,安恬适意,有一点点上官体的安稳和杜甫陆游成都的味道,在古体方面比较拘谨,在近体方面太多约束,这是必然的。至于三峡诗含老杜深沉,花间寻句学唐寅灵巧,也是摩仿的结果,现代半路出家入门的人,能把传统诗能写成这样,已是凤毛麟角。诗中有大量跟随的作品,有的很不错,但咏物诗就很一般,没有写出所咏物的精气神,就不一一列举了。倦客的词不如诗好,太多仿效痕迹,多有生涩不熟,画图不统一,色彩斑驳的不足与不够。在构思和遣词用句上,向柳永学的多,轻巧中也还有简白的语言层次变化。还有很多苏轼、黄庭坚、秦观、易安、陆游、姜白石的旧句新唱。学填词应在广猎博取的基础上,专注一家,门熟径烂,方可登堂入室,要想成家立业就是奢望梦想了,“人成各,今非昨。
    现代人写不好古体诗填不好词是必然的,因为诗词曲牌的乐谱早已翻转失传,就是现在音乐学院的古乐资料室,也肯定有【菩萨蛮】【贺新郎】【卜算子】【钗头凤】等等的词曲谱,更别说【乐府】的【横吹】【鼓吹】【子夜歌】【将进酒】【清平乐】等诗曲谱。古人没有五线三线谱,也没有弯豆芽和阿拉伯数字,用的是中文部首加注音的工尺谱,和空圆实圆点的指法谱,现在没落的戏曲评弹可能还保存了一点转了几回的谱子,在宗教音乐和少数民族的曲子中还有少量保存,象丽江的道教音乐,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但也有限,保不齐也转得不知去向了。没有乐谱就不知是什么旋律,配什么乐器,更不知道怎么唱,不知怎么唱词就写不好,只能靠学前人的平仄亦步亦趋。若把相同的词曲牌一对照,北宋和南宋比,再与元明清的一比较,按普通话吟唱一回立马知晓天渊地别的差距。荧屏和网上有人谈词说诗,说出律了,出格了,还给列出了平仄符号对照,其实是真不懂的假行家。杜甫的律绝就有很多出律出格的,因为他是律绝的泰山北斗,诗评家不敢弹嫌,说他是故意这么写的,故不故意后人怎么知道,老杜在梦中告诉的?还新出一词“拗体”为之遮掩。即可拗体,说明条条框框并不重要,诗圣拗得,余辈也拗得,好不好另说。词也一样,有【增字】【减字】的,有【摊破】【重叠】的,前人增减得,后人亦可破重嘛,千万别说不懂装懂的话就好。
     话到此处就算差不多了,哆里哆嗦也不知说了些啥,但不是假话,也不是应酬虚与逶迤的话,因为我用心读过《楠生诗稿》和略有不同的《诗词集》,上面说的话可能有点有用的,但大部分也没啥用处,无关穿衣吃饭,只在茶余睡前,倦客可用可不用,读者想看不想看随便。我是做棉絮的,手艺粗疏,倦客是织布的,技术有级。学弹棉花没什么出路,早有机器代替人工了,即精致又快捷;织布还方兴未艾,人不可以不穿衣服保温暖遮羞丑,找倦客学织布,想必他不会拒绝。
                                                   南郭散人
                                                 2014年9月20日

post_newreply








分享到: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fav.gif收藏0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agree.gif评分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rt.png转播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oshr.png分享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rec_add.gif0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rec_subtract.gif0

发表于 2014-9-1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迟赏电子版佳作!久违了,问好倦客兄!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出数日归来拜读先生大作,先道声:“辛苦了!”      非常赞成散人先生“真话难讲、序难写”的苦衷。尤其欣赏先生毫无敷衍塞责,真言直书的品格。倦客曾闻“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并深以未然。尤其对于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辈,更是金玉良言。
在古典诗词被边缘化的当今,依然不愿割舍的人,其实很傻。辛苦变成的诗稿没法换成真金白银,如果要靠此吃饭,那会要饿死的。对这一点不仅古诗,即便是新诗也是如此。过去二三十年见自杀的有:比如蝌蚪(女、,海子、方向、顾城、湛烟(女)梧桐树……改行的有倦客当初很崇拜也的汪国真,出塔外还可以列出一串常常的名单,此处就省略了。不过好在痴迷于古典诗词而不悔的人当中退休老头居多,没有衣食饭碗之忧,所以还可以硬撑着去附庸风雅。也没几位真打算弄出点什么名堂来,慨而言之:纯粹的老来无事,打发光阴的一种方式而已。就如同,爱跳广场舞的大妈、爱起方城的麻友,爱友善玩水者等等……倦客没有舞蹈的细胞,且老态龙钟,实在不宜去广场上出丑,至于打麻将一怕输钱(因为没几个钱可输;二是也不愿赢别人的钱,都那那么一点退休金,赢了别人心里觉得不好过……至于游山玩水,也需要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还要有强壮的体魄,这两点对于倦客来说都稍显不足。至于弄比丹青,或是洗练书法。这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又是是书法,内行人说握贯了硬笔的人,该学冒笔简直是一种折磨……倦客幼小的字就写得不怎么样,加之选择了学工的,参加工作后有十数年的时间同图版打交道,常握在手的手的是比铅笔、钢笔、还要僵硬的绘图笔、鸭嘴笔……所以这书法同倦客也就无原来了。于是选择了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初在亦凡书屋(现在已经没法登录了)的四海为家论坛试着去发了几首早些年偷偷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的诗,大多是七言四句,自己感觉比在这个论坛看到的一些其他人的作品也不差多少,谁知收到的回复虽然客气,但感觉总有几分勉强。好在,论坛的古典版的版主(网名狗蛋),给我发了一个私信(为了顾及别人的面子吧),指出,“大作立意和遣词造句都不错,但古典格律诗词需要讲平仄粘对。你的诗用韵没问题,但失粘且有两处平仄不对”……可以说在倦客学诗的道路上,狗蛋我的第一位老师。
    后来我纳了闷了,我买了那么多本诸如万寿唐人绝句、纪晓岚点评的唐宋诗(律诗)三千首,此外刘禹锡、白居易、杜牧、陆游、李商隐等名家的选本和唐宋名家词词典。(都是80年代初出版的)怎么就没有一本讲过什么平仄、粘对?正好我家对门住了一位在中学叫语文的老师也刚退休不久,又添晚上到他家串门时老着脸去请教,结果出乎局那颗意料的是,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的他,也没学过古典诗词的格律,文科中根本就没开这一课!但是,他却向倦客推荐了一本书,说是中间有关于古典诗词歌赋铝轮的讲述就是王力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汉语》(在倦客过去的老帖子中已经上传到文学沙龙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下载)各位注意不那个四十多年前炙手可热的王力,而是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的语言文字学家王力。于是倦客到处搜寻,在书店基本买不到,好在我一位好友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工作,找他帮么借了一部,老老实实地一路读去才算是混沌初开……明白聊格律诗的写作规矩,但对王老说的“懂格律、遵守格律但却不必拘于格律”这句话的含义不胜了了。
    总之就是这样开始了平平仄仄平的。后来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知道了写诗其实“功夫在诗外”阅历和情感是很重要的;在网友的推荐下找来了燕园三老之一(青春之歌作者的前夫,余永泽的原型人物)张中行老先生的专著,和当代青年才俊徐晋如先生关于古典诗词的相关论述,才算是对古典诗词初窥门径。
    而这本倦客自选集记录的不过就是,著者本人的一个学诗的过程,或者说是作业吧。至于学得怎么样,自己其实诗不知道的。作业需要有老师批改,而前边那几位老师,都不可能做这件事,所以倦客就请了散人先生。
                               在结束本文时 再向散人先生所以生多谢了!


发表于 2014-9-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倦客兄好:
    我这回的序,多少有点仓促,为的是赶上你编电子版,用旧稿糁杂用的。这旧稿也不是老货,也是为你写的。去年获得《楠生诗稿》后,你嘱咐写一篇序,看后思之再三,觉得写一篇论文更好点,题目就是《浅议倦客诗词及其它》,主要从传统诗词的现状来发一点谬论,再结合你的诗词谈一点看法,后来事多,也没写得更深,还有一些观点,没有理清楚,就撂下了。这回的序,我是又看了一遍电子版后,将旧稿戴帽续尾,中间织补后发出来的,看了几次,也不满意,主要是议论太多了。我原想按你集中四个部分分别点评一下,不做具体诗词的分析,也是有事,断断续续打乱思路,总也写不成,只好用旧稿改造,不足之处太多了,望原谅。今后若要刊印,需要时我再重写,把现在这篇返回旧标题《浅议倦客诗词及其它》。
    你自己编的这部诗集,再刋印时应做点调整,四个部分及顺序不变,要摘除唱和次韵别人的诗词和一些注解,包括我的点评,这样便可清爽利落许多,读起来更通达。
    你关于诗词的一些看法,与我的观点颇合,将在今后的《饮冰夜谭》下部中找机会圶列子发点牢骚,我曾经写过一篇《寻诗问道》的旧稿,主要是从“诗言志”到《诗经》找源头,将来有机会一点点发出来供网友批驳。
    再次好!

发表于 2014-9-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啦啦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郭散人 发表于 2014-9-23 10:03
倦客兄好:
    我这回的序,多少有点仓促,为的是赶上你编电子版,用旧稿糁杂用的。这旧稿也不是老货,也 ...

散人兄考虑很周到,网上发布的这部电子书就这样吧,至于刊印还需要一段时间。那时再麻烦散人兄润色不迟。顺颂秋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4-9-24 16:13
散人兄考虑很周到,网上发布的这部电子书就这样吧,至于刊印还需要一段时间。那时再麻烦散人兄润色不迟。 ...

国庆大假期间,祝前来听书的朋友们身心愉快阖家欢乐!倦客给你稽首了

发表于 2014-10-1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饮冰夜谭
发表于 2014-10-1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4-9-29 20:37
国庆大假期间,祝前来听书的朋友们身心愉快阖家欢乐!倦客给你稽首了!

倦兄好,久违了!秋深冬临,气温转寒,望兄多保重!好想将你的佳作《饮冰夜潭》读完,可老是打不开。闷!祝一切安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潭碧玉水 发表于 2014-10-16 18:58
倦兄好,久违了!秋深冬临,气温转寒,望兄多保重!好想将你的佳作《饮冰夜潭》读完,可老是打不开。闷! ...

玉水兄好。蒙兄挂念,倦客深感惶惑,近来为本书第二部做准备,上网时间太少,迟复为歉。网玉水兄详情告知打不开电子书链接的状况细节,或许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初步估计是玉水兄所用浏览器不兼容,或者是安全级别设置太高的缘故。倦客的电子书存放地址是租用的境外(香港)的服务器(比较便宜),游客能被你系统的安全设置或防火墙屏蔽。
我先将原来焚毁发表的老贴顶上来,玉水兄可按原顺序阅读。(也是意境完成的完全版。)
谢谢玉水兄,顺颂秋祺!

发表于 2014-11-2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画。。喜欢Q·!

发表于 2014-11-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文化人的交流也不一样

发表于 2015-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飘来又飘去~!!^_^

发表于 2015-1-7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信网络,得永生!              

发表于 2015-3-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对摄影很感兴趣,谢谢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gigaxp 发表于 2015-3-12 19:46
突然对摄影很感兴趣,谢谢了

你是来灌水的吧,走错地方了。

发表于 2015-10-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留香大作现,归来方知落笔艰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剑问天 发表于 2015-10-27 21:22
书画留香大作现,归来方知落笔艰

弹剑兄久违了!多谢临帖,顺颂秋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