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家住成都芳草街某小区的11岁男孩小欣外出玩耍后,牵着小狗回家,母亲训斥了他一句:“你耍够了哇?没耍够你再出去耍嘛!”谁知道这句话却把鑫鑫“气走”,至今没回家。两天来,家人四方找寻却一无所获。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回家太晚!被妈妈关门外反省
21日下午4点多,小欣写完作业后出门遛狗,母亲周列书特意叮嘱:“晚上六点半还要上英语培训班,早点回来。”按照以前的习惯,小欣大概6点左右到家。但这一天,小欣直到晚上10点50分才回家。看到儿子晚归,周列书生气训斥了一番,谁知小欣扭头离开了家。周列书表示,以往儿子反省完后会主动敲门认错。但直到22日凌晨5点,周列书也没有听到敲门声。于是赶紧出门寻找,但儿子至今未归。
>>监控显示:小欣与小伙伴出走
小区监控显示,当晚11点过,小欣下楼与大门口另一位穿白T恤、年龄相仿的男孩碰头,两人随后离开小区。小欣的父亲昨日辗转找到“白T恤”的奶奶,但老人表示,孙子已两三天没回家了。
>>邻居印象:他是个“费头子”
在邻居眼里,小欣很“调皮”,是费头子一个。有一次小欣玩到晚上12点还没回家,家人在小区周围没找到人,以为他失踪了,结果小欣次日凌晨1点左右才回家。
>>门外思过:孩子曾写“恨”字
在门口的墙上,有一句小欣用水笔写的话--“爸爸我恨你!”。周列书回忆,“恨爸爸”好像是在有一次两夫妻发生矛盾,说了些气话,被娃娃听到了。周列书为此也跟儿子聊过,“我跟他说过,妈妈工作很忙,爸爸又经常在外面,所以有时候没办法天天陪你。”据她和丈夫观察,儿子平时跟父母并无明显隔阂,而且最近情绪也并无明显异样。
◆专家说法:父母需反省
对于小欣的离家,省教育专家纪大海认为,母亲将小欣关门外反省非常不妥,一是存在安全风险,二是这样孤立孩子可能带来心理伤害。对于小欣曾写下“恨爸爸”之类的话,父母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纪大海建议,等找到小欣后,父母先别急着打骂,而是先反省自己,然后跟孩子做彻底的心理交流,至少要搞清楚,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父母还需要反省的是,孩子为何愿意待在外面却不愿意回家。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步入误区而不知。下面几点颇值得做父母的反省:
>>过分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过分表扬,却适得其反。
>>大发雷霆:以为大发雷霆可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因此脾气少发好。
>>方式单一: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或闭门思过,不会有多大作用。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
>>滥用奖励:用奖励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贿赂孩子。
>>公开争吵:在家庭不和谐,经常吵闹中长大的孩子,内心都有阴影,人格极易扭曲。
>>不会道歉:如果父母错了,不要忘记对孩子说“对不起”。
你对此事怎么看?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有哪些妙招?欢迎跟帖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