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战部分的部分:
3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指出本期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凇沪会战: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全体殉国的英雄事迹——1937年10月,谢晋元800壮士守四行仓库——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太原会战:1937年9月,太原会战爆发——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全面爆发以来首场胜利)——1937年10月,太原沦陷
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6周时间里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徐州会战:1937年12月,徐州会战爆发——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最大胜利)——1938年5月,徐州沦陷
武汉会战: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1938年10月28日,武汉、广州沦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4、 抗战初期共产党的作为:
八路军、新四军纷纷挺进敌后——建立大量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建立第一块根据地晋察冀;120师和129师随后相继建立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皖中、苏北、淮南根据地)
5、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民族工业西迁——民族工业西迁的血泪历程
6、课本上对这一时期的评价:
对国民党的积极评价:承认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是抗战主力,国民党军主导的正面战场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战场;承认国民党军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肯定并高度赞扬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为持久抗战争取宝贵时间,打下基础;认为国军的主要失败原因是敌强我弱;此外,还认为之所以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能够发展壮大,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拖住了侵华日军主力(总之,评价很高)
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6月前后 本阶段的对日战事:
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抗日:
——1940年5月,随枣会战,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4年,豫湘桂会战,国民党军大溃败
——评价: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和腐朽统治所造成的军事惨败
共产党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日军发动多次“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如“潘家峪惨案”)
——共产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反扫荡”,开展游击战,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认为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了群众
——重要战例: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
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
——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民政府于1942月年——1945年间两次派军入缅,与美英军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于1945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LZ自己插一句:课本在这里过分抬高国军在缅的作用了。国军第二次入缅时,缅甸战场的主要部分是缅南,还是英军打的)
——重要战例: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击败日军,救出被围英军7000多人 对国民党的消极评价:认为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