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251|评论: 75

悲!小女孩为四川灾区捐40元竟被母亲打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因女儿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竟持擀面杖将年仅13岁的独生女儿小芳活活打死!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一审宣判,小芳的母亲苏卿(化名)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小芳的父亲江先生11日告诉记者,在接到法院的判决书后,认为“判得有些轻了”,他已申请上诉,“要为死去的女儿讨个说法”!

  小芳今年13岁,是某小学六年级(1)班的学生。今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小芳向家人要了40元钱,并带了一包自己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到步行街一捐助点,献出了自己的爱心。5月18日下午,小华的班主任号召同学们捐出零花钱。次日中午小芳放学回到家后,再次跟母亲苏卿提到捐钱的事。苏卿当即对小芳厉声训斥,并不顾小芳的辩解和苦苦哀求,用擀面杖对其进行持续殴打。直至小芳口吐白沫,身体大面积青紫,体表广泛性皮下出血(面积约25%),最终没了声息。当日晚上6时许,小芳在被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扬子晚报

    有家长说:“5.12后,幼儿园也动员孩子捐款,头天让孩子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募捐箱放在园门边,园长和老师站在门边接孩子,捐一个进去一个,家长们虽然已经在多种场合捐过,若因此 在幼儿园不捐,对孩子的幼小心灵会是多大的损害呀,在老师们多双眼睛盯着下,捐少了还不行,这种看似自愿实际强迫的做法很让家长十分反感。爱心教育很重要,但幼儿园的做法 完全变味了,不是为教育而是为了自己在上级面前脸上有光,是私心而不是爱心。”

    巴蜀爷们:我是四川绵阳人,看了这则新闻,只是默默的流泪。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天哪!

    记得我曾读过一个外国人写的故事。说的是他家当年很穷的时候,学校组织募捐,妈妈说不知道还有谁比我们更需要受人捐助,奶奶却拿出家里仅剩的一瓶自己做的酱给孩子。说,我们还 有一瓶酱可以支助别人,一定有人连酱都没有。此事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她从此总是觉得自己不是这世上最困苦的,总是在力所能及地助人,而在助人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和 能力,培养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再说,捐款不是孩子的责任也不是义务,老师没必要鼓励,老师教小孩向善,绝不能鼓励他们出钱。现在普通家庭过的都不容易,他们把钱捐出去连个响声都听不到,可是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却难比登天呀!捐钱应该是大人的事,不应该叫小孩来做。小孩的钱也来自大人,希望教育部门不要做此类的事!以免悲剧再次发生!

    但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不关心民生,不了解民意,这样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一边是公费出国,一边要民众献爱心。一边是13岁女孩为地震灾区捐款40元被母亲打死,一边是贪官污吏的醉生梦死。祖国啊!祖国!祖国就是母亲,你用什么去教育你的孩子 ???

    普通 [图文]亲历四川绵阳“5.12”大地震(1.2.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四川绵阳人,看了这则新闻,只是默默的流泪。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

发表于 2008-12-1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不是人了

[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12-1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发表于 2008-12-1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em04]

发表于 2008-12-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很可能为那位母亲的暴虐愤怒。
其实细想,只能是感到痛心。
为什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死者不是第一次要钱,第一次是成功捐款了的,说明她母亲(从那女孩“再次”找她母亲要钱的情况看,第一次应该也是她母亲给的)并不是完全的冷血、守财奴。但她第二次却是“厉声训斥”?想必很多“家长”对这样的举动是并不陌生的。
而我早就对这样的募捐形式表示怀疑。
有效的慈善基金、机构、深入人心的自发的善举,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所在的学校、企业、机关却总是“要求”我们捐款多少,这样的社会形态正常吗?
事实证明,这样的款项往往并没有全部送到受助者手里?
所以,那位母亲关于“第二次捐款”的反对,我丝毫没有疑心,倒是她的方式,确实不妥,毕竟法律、亲情不容。
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一时的情绪使然。

发表于 2008-12-1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em13][em13]

家庭暴力..哎。

发表于 2008-12-1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学校和单位都搞强制捐款,变了味的捐款!!!有些还搞攀比,应该严惩这些单位

发表于 2008-12-1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发表于 2008-12-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意杀人,应该判死刑!!!

孩子是无辜的啊!

发表于 2008-12-1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

发表于 2008-12-1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老师都没有错。培养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人民、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娟娟向灾区人民捐款应得到表彰,而这位母亲素质太差了,或是……。 难道说你的40元钱比你的好女儿的命还重要吗?杀人偿命没说的!应该处死 !为了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这位母亲必须处死,以誓后人,对娟娟的死表示深切悼念 !    

发表于 2008-12-1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位母亲真的该死,对于孩子来说是无辜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