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99|评论: 4

[转帖]中国人为何如此热衷找熟人办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6:10 | |阅读模式
  孔子曾经对男人提出过两点殷切期望,用他的原话讲就是“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翻译成现代白话,则可简称为在外做忠臣,居家当孝子。这两点要求,其实也是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让孔子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后人们把这句好经给念歪了,把好好的一句经典篡改成“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不哼不哈地于无形中把责任改变成权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于是乎,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族类异军突起,一曰“啃老族”,一曰“靠友族”。所以,当下“人脉”一词也相当流行。有人甚至把一个人的人脉是否兴旺,作为评价他社会地位和能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于是,“熟人文化”成为了人们交往中非常重视和崇拜的一种文化。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找熟人呢?细究其中原因,很有意思。

  最表面、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熟人好办事。中国人是很讲感情的,感情有时会比法大、比理强。同样一件事,对熟人和陌生人则完全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标准。所以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能够找熟人办的指定想方设法找熟人办,实在里面没熟人的,也会拐弯抹角找个熟人牵线搭桥。尽管有时结果完全一样,找熟人反而更费事、更误事,但不找熟人往往会感到心里没底。遇到麻烦就更不用说了,那更得削尖脑袋去托门子找关系,让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的熟人出面替自己摆平事端、渡过难关。一个遇到难事找不到熟人的人,则会被看作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是没有社会能量和不入流的人。比如开车违章被警察抓了现行,照理说违法了就当认罚,没什么话可说。但只要感觉自己还有些能耐的人,是绝对不认这个头的。他们当看到警察拦车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把手伸进口袋掏手机,给那些有可能给自己提供援助的人打电话。只要能够很快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那事情就能当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几乎所有被抓的违章者都会找熟人说情,把警察逼得没办法,拦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没收违章者的手机,让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据说此招减少了很多违章行为。

  中国人爱找熟人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好面子。有些事,不找熟人也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但为什么有人还非要找熟人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比如到医院看病,没有熟人照样可以看。但如果能够找个熟人领着去,那完全就不是一个感觉了。虽然一样也是看病,但得到的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再比如说到饭店吃饭,只要有钱不赖账,谁去谁都是上帝,服务标准是一样的。但有不少人为了显示自己之特别,非要喊饭店的经理或者领班过来敬酒。意思是对在座的人说,看,我的身份特殊吧,连酒店的经理都得过来敬酒!像类似这些情况下人们爱找熟人,不是为了办什么事,而是利用熟人来给自己壮门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熟人就没有安全感。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是基本熟人社会的私德。也就是说,对很多人来讲,所谓道德只是针对熟人的道德。比如讲诚信,讲关心,都只是针对熟人而言。对陌生人,则没有履行道德的义务。一人如果骗了一个熟人,会心有余悸、忐忑不安。而如果骗的那个人是陌生人,根本没有愧疚之心,会心安理得。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处在一个陌生的群体中,没有熟人间的私德作保护,就得处处小心防止自己被陌生人算计。因此,很多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尽一切可能去寻找同学、老乡等关系,为自己迅速构建一个熟人群体。一旦有了熟人群体,那面对社会时,就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了,而是一群人的力量。万一真遇到点什么事,也就有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但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热衷于找熟人办事,是因为没有熟人确实就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社会缺乏一个规范化秩序的情况下,找熟人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果事事都有铁定的标准,谁去办也是一样,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再费事去找熟人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12-12 16:35 |
中国人流行是:“人对了,飞机都要刹一脚”撒!

发表于 2008-12-13 09:23 |
[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09:00 |
有道理

发表于 2008-12-13 17:30 |

人之常情。

没的法,改变不了。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