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城乡青林寺村“优护之家”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2014年5月19日早上,天那么蓝,连一丝浮云都没有,东方像被过滤了的瑰丽熠熠发光,太阳把大地镀上了金黄色。南部县老年协会会长、县老体协副主席杨发太,县老年协会副会长李太恭、李玉春,县老年协会副秘书长黎文魁及升钟片区老年协会、老体协主席牟明勋等驱车赶到相距85公里的保城乡考察。参加考察的还有升钟片区各乡镇老年协会会长、老体协主席。
保城乡党委书记向泽全、乡老年协会会长、老体协主席袁云秋,及副会长杨大显,秘书长敬志成等人的欢迎并带领我们首先参观了保城乡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及老年文艺演绎大厅。(据悉:保城乡党委书记向泽全一到保城,率先抓老年工作,把占地60平方米约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一栋文化站办公用房转交给老年协会,又从政府经费中拿出约10万元给老年协会硬化活动场所,修缮原乡政府一栋容纳1000多人的电影院作老年协会室内文艺演绎场地。),随后到保城乡青林寺村考察“优护之家”农村自助养老。
保城乡青林寺村把一所闲置学校改建而成的“幸福之家”,却是一派热闹。室外操场上,10多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容颜红衫,白丝墨染,彩带飘逸,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若仙若灵,动作是那样优雅,像是俯身,像是仰望,像是飞翔,像是辣立,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真是修仪容操行显其心志,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舞美让人陶醉。
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婆对我们说,她有四个闺女两个儿,都不在身边,只剩一个孤老婆子,日子过得闷得慌。一个人寂寞倒也罢了,最怕有个灾病,农村这样的老人多的很,在“幸福之家”吃得好、睡得香、没事便聚在一起聊天、跳舞,老头儿、老婆儿你帮我,我帮你,像个大家庭。
村支书范婉琼介绍:“幸福之家”,就是农村的敬老院,服务对象广泛,除了五保户外,还包括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优抚、特困老人等等。白天,老人们可以在“幸福之家”休闲娱乐,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便利,她认为,推进农村“幸福之家”,既符合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又适应群众传统生活习惯,做到了老年人“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
村协会会长宋邦寿说,青林寺村“幸福之家”挂牌后,村支书范婉琼就忙碌开了,她兼任“幸福之家”的管理员。每天早上8点前,她都要按点准时到场,然后清扫“幸福之家”内外的卫生,查看各种设施设备,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她还要不时关心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留意老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矛盾出现。据说,村支书范婉琼每天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无论家里还是田头,事务比较繁忙。按照“幸福之家”建设的相关制度,“幸福之家”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管理人员。可是,村里没有建设费用,运营上没有相关经费,村里面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因此,她的所有工作都不计报酬,完全凭着自己的一份责任心。虽说自己热情很高,但是她也坦承,由于平时事情繁多,加上“幸福之家”人多的时候,有时她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社长宋举文提到两位不计报酬的中年人,热心服务于老年人,一位是村医疗站的宋汉祥,从自家终身进驻“幸福之家”;一位是近四十开外的中年妇女范华琼不计报酬为“幸福之家”老人担任了炊事工作;
“幸福之家”的开办让老人们的生活变得精彩。老人中间,一名曾从朝鲜战场的退伍军人八十一岁老人宋开均成了老人们的“热心教练”。据说,自“幸福之家”组建起,他便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人,他从不恋家,他博学多才、能歌善舞,他自编很多地方色彩的秧歌、腰鼓、金钱板、并指导排练很多老人节目,给了老人们的快乐和幸福。在他的指导下,“幸福之家”有了一支文化演艺团队。
这个村“幸福之家”除了文艺演唱,室内还有男女休息室、图书室、医疗室、小卖部、茶房、厨房以及卫生间等。
保城乡党委书记向泽全告诉我们:青林寺村这个做法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在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也是解决独身老人安全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从现在起、用两年时间,村村都办自助养老院,把全乡1105位老人都集中到自助养老院,安排专人陪护,让他们安享晚年。
最后,参加考察的全体人员在党委书记向泽全的陪同下,观看了保城乡老年协会演艺团队精彩的节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