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快三十年,离退休也不远了。一直埋头教书,不想议论时事。托儿女的福,能够放假后在城里居住些时日,不过从放暑假开始,耳边陆续充斥吃学酒、小升初、初升高、择校费等话题。最近一个亲戚的小孩小升初分校,大费周折。听多了,忍不住也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1、就近按志愿招生与随机派位相结合究竟是个什么方法? 看了教育局城区小升初分校的方案,总有不伦不类的感觉。如果要做到城区几所学校生源平衡,那么就应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个也符合教育部的规定。不知怎么又整出个就近按志愿招生与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法。家长学生填志愿都是同时进行的,没有说哪些学生先填就按志愿先后顺序录取,那你又来个随机派位,随机了哪些学生呢?有的小孩住在望江花园,靠一中最近,却分在了三中。有的就住在三中对面,却分到二中。我们且先不论说一中二中三中相互比较怎么样,就南部县目前的学校排位来说,可能大多数家长或者学生在填志愿时都会选择一中二中,随机排位貌似公平,但排到三中的学生真的就是享受了这种公平吗? 2、义务教育阶段一中二中为什么还要收高价费? 近几日,分别在几所学校转了转,看见一中二中里随时都有家长找着熟人进校找领导说情入校的,络绎不绝,而三中却很冷清。眼看开学了,但分到三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还在苦苦求人准备进一中二中。有关系硬的,就已经如愿报名了。没关系的,还在四处托人说好话。在有的家长那里探听了行情,先要找到关系,然后准备钱,大致核算了一下,如果没被分到一中二中的,关系不硬的据说一般要交五千元上下。但这钱是通过中间环节交给了谁,就不得而知。我亲戚在这两所学校没啥熟人,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总想让我想办法。我虽然教书几十年,但都是在乡镇,城里几乎没啥熟人能说上话。 3、一中二中初中班超大班难道是校长老师学雷锋? 据了解,三中去年分了3百多人,实际后来到校不足50人,今年教育局的宣传单上说分了400人,昨天打听了一下,截至目前为止到校的不足60人。一中二中一个年级二十几个班,反正每个班都是超大班,我想,与其教育局分到三中的学生大多找关系或交钱去了一中二中,不如一中二中每个班多收5个人,将分到三中的400人全都解决了,也懒得教育局天天研究费神,也避免了学生拼爹、家长拼钱的现象。 说到这里, 一中二中也会委屈地说:我们收的初中生源不止是分到3中的那些,还有乡镇上来的一部分。我就奇了怪了,一中二中校长都是傻子,还是一中二中老师都是活雷锋,非得要收进这些计划外的学生来增加自己的负担? 4、乡镇的学校还要不要办下去? 教育局一方面严格要求各乡镇办好学,想办法稳定或增加生源,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天天搞考调,将稍微优秀点的老师通过所谓的考调入城。导致家长只有将孩子送进城里读书。这一下就连锁反应了,你看小孩一进城,家里得派一个人手专门为这个孩子服务,同时还要在学校周边租房子陪读,恰如古代的“陪太子攻书”。农村修的房子空起没人住了,地没人种了,进城享受高物价高房租。一中北门附近的房子,一套普通的3房,早就一万多的租金了。一方面是城关中学的老师一个班70人左右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乡镇的学校有的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有的科目一个老师一个月几节课。一方面是师资的严重浪费,一方面是超大班的严重负荷,每年师范院校还在大量招生。这就是中国教改下南部县的现状。 5、群教活动在一中二中没作用?收的那么多钱去哪儿了? 还有,目前全国当然南部县也不例外,天天搞群教活动,说要解决群众最实际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就没人过问?人大政协天天调研提案,为什么这些没人重视?每年那些乡镇转进一二中、分到三中转一二中的那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交的高价入学费都去哪儿了?纪委为什么没人过问?群教活动真对这些校领导没用吗? 教育的不公导致学生起点不公,何来公平正义?大家可以看一看,南部县干部家庭的子女、有钱人的子女,从小学的一小二小,到初中的一中二中,都历历在册。乡镇学校、三小、四小、三中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你们说这不是在拼爹拼钱,还能有其它什么说法? 所以,教育局的方案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只有各人自己想了。方案制定模糊、再加上执行不力,该方案的作用其实起草方案的人自己最清楚。
2014年城关小学升初中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今年我县城关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工作已经启动,城关各小学对在校学生的户籍、学籍、志愿等情况进行了详实的统计。为做好城关小升初工作,县教育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征求学校、街道办事处和群众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今年城关小升初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小学升初中工作的指导思想:县城地区“小升初”工作既要符合《义务教育法》等法规要求,体现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原则,又要保障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工作、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引导义务教育校点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从而做到教育的公平、公正,满足绝大多数群众子女的升学愿望,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初一学生分校办法根据我县城关小学客观现况和城区初中校点分布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义务教育相关政策,教育局拟定两种分校办法。方法一:微机随机分组、抽签定校法具体办法:将城关小六毕业学生全部录入微机编组,由招生学校抽签确定分组学生去向即录取名单。优点:目前城关初中校点布局不够合理均衡,办学水平存在差异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普遍有择校倾向,首选南部中学、二中,实行微机分校能体现公平公正性。既然其他分校办法不能满足每位家长的意愿,采取随机分校的办法合情合理,矛盾少,而且多年来家长已经基本认可这种办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城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校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不足:这种办法将产生一部分学生家离学校相对距离较远,给学生往返带来不便,同时与教育部今年小升初相关政策有抵触。方法二:就近按志愿招生与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办法:首先对城关各小学六年级中具有学籍的学生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就读学校。优点:这种办法能最大程度地照顾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体现《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适龄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同时也能保障户籍不在南部县城跟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居住南部并在城关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就读初中。不足:志愿填报可能出现择校现象,导致城关初中新的不均衡。三、实施程序和方法(一)采取方法一第一,核实确定城关在册在籍小六毕业班学生就读初一的人数和对象。第二,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安排在南中、二中、三中三校有用地协议的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由滨江、蜀北两个街道办事处牵头会同相关学校落实。安排招生学校教师子女在本校就读。第三,将其余学生按“微机随机编组、抽签确定学校”的方法分配学校。第四:分校后若学生因就近入学希望换校,经双方学生、家长同意,出据相关手续,由教育局教育股审查,双方签订换校协议后,可换校就读。(二)采取方法二 第一,核实确定城关在册在籍小六毕业班学生就读初一的人数和对象。第二,对具有县城户籍或学籍的学生核实登记、组织填报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按照志愿直接入学。第三,对报名人数超出招生人数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分校工作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届时请县领导、四大机构办公室、监察局、街道办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家长代表参加分校现场操作,并请媒体进行采访报到,实行监督、公开、透明,努力做到公正、公平,让领导放心、社会满意。 南部县教育局 2014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