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93|评论: 24

奴隶化的中国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奴隶化的中国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整个教师阶层都在奴隶化,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我们知道,整个中国社会奴性化非常严重。但其中最严重的,却正是中国国民灵魂的塑造者——中国教师。
      在教师中,奴性化尤其严重的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稍为好一点,但并非没有。
      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讨论中小学教师的奴性化问题。


      首先,中小学教师是制度上的奴隶。
      这个制度便是高考制度(对初中教师而言,便是中考,而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则被高考与中考的余威所驱使)。在这个制度下,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用处便是一个传声筒的用处,成了传送教参知识与报答案的一个工具。失去了一切能动性。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啊。不错,我们是可以发挥一点点,但也就一点点而已。稍不注意,离开了教科书的内容,不仅是学生会有意见(学生都很现实,一旦所讲的内容与考试无关,虽然他们当时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当你一转头,他们就很可能已经跑到校长室去反映意见去了),家长也会有意见,领导也会有意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中小教师的价值确实相当于一个传声筒。下面举一个例子:
      何为教学?翻阅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发现它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但翻阅最近的一期《教学与管理》(一份在教育界算高档次的期刊)时,发现在一篇题为《教学教育  教学的教育性》文章里,作者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这个作者真有眼光,取消了教师的能动性,赤裸裸地把教师表述为一种工具。
      而今,这种教师的工具化倾向更严重了。因为教师职业“铁饭碗”被打破了,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聘任制,有的学校还实行末位淘汰制,实行所谓的优胜劣汰,而孰幼孰劣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哪个教师教的班级的考分成绩好。考分成绩好了,这个教师就是优秀的。考分成绩差了,这个教师就是差的。再没有别的标准了,其他的如一个教师的人品、气质、人文修养、道德修养全都是扯蛋。
      俗话说:身正为范,艺高为师。在当今的制度下,那些“优秀”的教师并不需要身正(尽管办补习班好了,尽管多收费好了),也不需要艺高,而只要你教的班级考分高。至于你是用暴力手段逼出来的,还是用心理战诱骗出来的,还是用题海战役得手的,这,没人来管。即使来管,也是过过场。你还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而如果你教的班级考分不高,那你就是一个差的教师。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为你自己辩解。


      其次,中国教师是校长负责制统治下的奴隶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而校长负责制显然是一种权利失衡的制度。由于校长掌握了一切权利:教育管理权;人事权:招聘权、续聘权、提升权、撤免权、解雇权;以及财务权。广大的教职工根本没有发言权。虽说工会与党组织有监督权,但由于没有实在性的内容,这种监督权只能是空的。并且,由于校长不是广大教职工自己选上去的,而是上面任命的,校长也就没有一种为广大职工谋福利的紧迫性,在他的意识里,也就不会有替广大教职工负责的观念。结果只能是,大部分的教职工在校长面前失去了发言权,而只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只有逆来顺受的权利。人格,精神,日益萎缩。


      第三,教师是学生和家长的奴隶
      人们都以为学生是教师的奴隶,却不知道教师也正是学生的奴隶。现在实行学生打分制,一旦学生觉得教师上课上得不好,这个教师就倒霉了。而学生的打分也并非总是公正。教师唯一能避免这一厄运的方法就是把考分提上去,当你考分够了,即使学生的打分再低,学生也奈何不了你。
      因为家长会支持你。现在的家长只有一个唯一的要求,就是子女的分数高。
  这就是一切。假如你做不到,家长就会从原先恭敬如奴仆的脸换成一张恶主人的蛮横的脸。所以说,教师也是学生与家长的奴隶。他们时刻在监督着你,是不是在认真上课,是不是在讲一些与考试有用的内容。
      正如商品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一样,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分数关系。学生分数考得好了,就会对教他(她)的老师有好感。反之,则差。
      老师也一样,喜欢分数高的学生。
      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与老师都成了一种工具。一种为分数拼搏的工具,当一个人成了工具以后,他(她)离奴隶也就不远了。
      从某种角度说,正是生存资源的紧张,导致工作机会的稀少,正是工作机会的稀少,导致高考竞争白热化,正是高考竞争的白热化,导致了分数的极端重要性。分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他的一切在它面前都相当于无。
      再说大学里的教师。虽说不用受制于分数,但他们现在也早已失去了儒雅的风度,他们被划成了不同的等级,如浙大,教师分成九等,每等的教师工资都不一样。而把教师分等的主要根据就是看教师发表了多少论文,何等级别。结果,大学教师们都在那里忙着互抄论文,对上课马马乎乎。学生在一所著名大学里学了四年,看到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拿着一些半黄不白几十年不变的讲稿在上课,就像当官人做报告似的,既无生气,更无激情。
      他们已经成了职位、级别、名利的奴隶,在他们身上,也同样找不到人格魅力,找不到人生的闪光点,再无激情与生气可言。
      教师,作为人类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本来应该是最有人性味的、最有人文思想、最有人格力量,最起楷模作用的,但由于这个社会制度和伦理精神的畸形化,教师已毫无精神优势可言,毫无楷模意义可言。
      而中小学教师则已完全蜕变成了一种教学工具,失去了主动性与能动性,除了传送教参知识这一价值以外,再无别的价值。
      中国的教师,再也不是道德的楷模了,再也负不起传播人文精神的重任了,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势利到这个地步,以至于再也不会有哪个家长会打听你的人品道德如何如何,因为这个社会已现实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人们除了考分外再也想不出别的东西去衡量一个教师与学生了。


       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始于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则始自教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9-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当教师就滚蛋  

发表于 2014-9-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o:o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9-2 14:59
提高教师地位,尊重老师,改善教学环境,不要违背教师法。
ltx

发表于 2014-9-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教师些怎么了?放暑假时,群里就安静了;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一开学了就又来了。你们可知道,一年两个假期的时候,好多人都还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他们怎么就没有那么多牢骚呢?做人不要太过分了,我真为你们中的某些感到羞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9-2 15:27
你不想当,让我来。老师那么好耍。觉得不好你可以不干嘛。

发表于 2014-9-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摆正就对了

发表于 2014-9-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不能改变,只有适应!

发表于 2014-9-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L:L:L

发表于 2014-9-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版主就会想开了,只不过,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本人的要求比一般人高,既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为人,知书达礼吧。至于校长,你就认为他就象我们单位的领导一样,领导其实也要求我们对他服从的,不属于本科室的工作安排来了也要做啊,因为领导交办的吧。所以,你一定要想开,各行各业都一样,其实社会上对老师这个职业还是认可的,而且就算不认可,老师也要自己看得高自己。公务员也有牢骚的,领导也有牢骚的,因为现在领导的工资比办事员高不太多,也不能贪污,伸手会被捉的。看开点吧,真的!

发表于 2014-9-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宁愿我能当教师,有个词叫做不满足,你觉得差可以下海啊,为什么你要占着茅坑又在里面叫嚣着太丑呢,不明白你们这些人!

发表于 2014-9-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觉得现在网上发点什么都有人骂或者说抵触呢!
楼主阐述的貌似确实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希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都能引起重视才是,让我们每个人反思教育的意义何在!
只有负责的那些有良知的教师或者说民众才会这样忧心忡忡的担心未来……

发表于 2014-9-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是个水军,把这种不负责的贴子造出来是何居心?网管没看明白吗?版主是何人?一混蛋,自己不是老师,专门在群里到处攻击别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9-16 15:13
就是你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教育,不想当教师可以辞职。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9-16 15:48
救救中小学教师

 张中山:救救中小学教师,就是救孩子,更是救中国……
  我们经常能从报纸上看到各种报道教师负面的新闻:教师打人了,教师补课了,教师乱收费了……而其它职业的却要少很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真的因为中小学教师做得太离谱了?其实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媒体不会惹有权的部门,所以那些部门就不是记者报道负面的好对象。除了这些有权的部门,还剩下学校、医院和一些商业公司,商业公司有红包,一般用红包摆平了记者,而医院是媒体的好伙伴,因为现在的媒体除了地产广告,一个大头就是医疗广告。最后,遭殃的就是没钱没权的中小学校了。我曾经听一个报社的负责人这么和他的记者说,只要是学校的负面,随便上。这已不是什么“幕后”,熟悉媒体行业的人都心知肚明。

  现实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拥有数量众多的优秀教师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而优秀的教师绝大部分当然只能是来源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可是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如此低下,高考时就几乎没有水平一流的高中毕业生会主动报考师范专业的,而水平一流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更几乎没有人会主动选择教师这个行当的(只是近年来随着就业环境越来越差,才有人愿意选择这个“鸡肋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当教师的又如何真正优秀得起来,学校又如何真正好得起来呢?更何况,越穷越见鬼,个别领导由于受自己的观念和能力以及当地教育小气候和国家教育大气候的制约,在这主客观原因之下,自己既无法改善本校教师的生存环境,又无法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那就只能是千方百计来用什么签到制、坐班制等等来对教师实行强权统治、高压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制度和工资待遇,能“以人为本”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吗?能叫教师能乐于“传道授业解惑”吗?能叫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到这种学校任教吗?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有这么多的规定给从业者,更没有一个有如此多规定的行业从业者收入低廉得让人愤怒。一个个规定,就是教师们头上的一道道紧箍咒,真得为他们担心,这样的压力他们是否能够承受。 且看现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吧!
  一、经济待遇。不可否认,目前有不少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收不敷出,甚至要靠贷款发工资。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菜篮子补贴就只好让单位自筹,学校向哪儿筹去,因此老师只能望菜篮子兴叹。乡村学校更惨,城镇学校有的待遇他们没有,因此一窝蜂的都跳,乡下的往城里跳,县里的往市里跳,市里的往省里跳,朝其他行业跳。最热衷于公务员考试的,是教师。好多教师,辛苦了一辈子,连一套好点的房子都买不起,当了教师,似乎他们注定就将清贫一生。诚然,从工资卡上看,我们教师的工资确实不比公务员的工资少多少,但从实际上呢?

  二、社会地位。时下流行着一句话来评论老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驴还多,吃得比猪还差。在我国,教师对青年一代几乎毫无吸引力。据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接近九成的中小学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一方面懊悔当年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不得不念师范当老师;另一方面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是“双低”,从事这一职业不仅生计困窘,而且“面子”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三、难教的学生。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唯我独尊,受不了一点点批评或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五六十人,只要有两三个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的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领导、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变相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到他一下吧,那你就赔礼道歉,赔偿医疗费,下岗!更有一些所谓“专家”的胡说八道,助长了学生的任性,教师如履薄冰。我曾亲眼看到女老师面对混乱的局面,面对学生“不尽眼泪滚滚来”!偷,抢,泡网吧,斗殴,以大欺小,逃学,课堂上打瞌睡,早恋,抽烟,酗酒,看黄碟,奢侈,攀比……这些难以穷尽的恶习,都需要老师细心帮助改正,老师能忙的过来吗?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就够你受的了。有时,老师真的怕这些学生。管又不是,不管又不是。管,生怕自己的方法不严密,不妥当,效果不好,一来自己的威信受损,二来万一被家长抓了把柄整死你;不管吧,一个老师的职业天良还在,良心折磨。痛苦啊!如果学生能乖些,勤奋好学,力求上进,知错能改,老师的心里也会得到一丝的安慰,也不至于以整天板着脸,毫无生气。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艰苦的人心工作,没有良好的心态,能做好吗?学生给老师造成的心里障碍实在是太大了。

  四、社会的压力。社会对老师的误解,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太高,社会对老师的不公正的待遇,是造成老师这个社会角色尴尬的原因。家长通常给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听着这句话让人鼻子里冒冷气。现在社会舆论里一直反对体罚学生,你稍微不注意,学生就会告你,每句话说出口时都要掂量掂量,你还敢动他一手指头?最近曾经看新加坡的影片《孩子,快跑!》,有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刻:一个富家子弟,因为让别的孩子代做作业,被老师发现,父母被请来,这位女教师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用教鞭抽打孩子的背,一直不停的在打,孩子父母在一旁诚惶诚恐的说好话道歉。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中国,那还了得!

  五、学校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多如牛毛,规定学期教案写多少篇,工整地详写;作业一周要批改多少次;听课多少节;开公开课多少节;学科教学计划,各学科的培优计划,转差计划,进修计划,基本功学习计划……典型的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最荒唐的是教案。管理者把写教案认为是备课,教案写的详细工整,就说明该老师备课充分,说明该老师敬业。而对课文的研读、背景资料的查阅、有关教材的研究文章的分析等这些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的基本活儿,领导是不看的。所以,老师们只好去抄现成的教案应付。就是优秀老师,也是靠抄教案省下时间来学习思考。老师的生命耗在了抄教案写计划这些毫无用处的无效劳动上。有人统计,老师的无效劳动占老师全部劳动量的80%以上。难怪学校扼杀了许多有才华的老师!评职称,你争我夺,大大小小的领导评上了才有老师的份!哪个正直的老师不愤怒?评优评先,更是凭领导的印象,要给谁就给谁;所谓的民主推荐,由于同行为了各自的利益,很难公正地把真正的优秀教师推荐上来。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育界是评不上先进的。在学术研究团体中,倒有他们的影响力。学校,非久留之地,不跳槽才怪。

  六、过重的负担。 一名普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绝不在少数,除了在学校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收集教学资料、整理授课笔记等等一系列琐杂的事务几乎总是要在家里完成。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时间。每天早晨6点多钟或者更早,教师们即从家里出发;晚上跟自习辅导,要到十一点才能回家。初三和高中没有周六休息等等,使老师失去了放松自己的时间。大班额及学生层次的不同,也为老师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在校内,如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老师的“考评分”等等一类的“分”和“率”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要求既抓教学,又准备各种虚假材料,一时间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个不迭。 更严重的是心里负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忍不住生气发火。还有个别教师已经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走向极端。 ……
    最后,只能无奈地微弱呼叫——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救救教师!

发表于 2014-9-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负责制,而校长负责制显然是一种权利失衡的制度。由于校长掌握了一切权利:教育管理权;人事权:招聘权、续聘权、提升权、撤免权、解雇权;以及财务权。广大的教职工根本没有发言权。虽说工会与党组织有监督权,但由于没有实在性的内容,这种监督权只能是空的。并且,由于校长不是广大教职工自己选上去的,而是上面任命的,校长也就没有一种为广大职工谋福利的紧迫性,在他的意识里,也就不会有替广大教职工负责的观念。结果只能是,大部分的教职工在校长面前失去了发言权,而只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只有逆来顺受的权利。人格,精神,日益萎缩。甚至还存在性上的奴隶。
发表于 2014-9-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我们对老师的情感为何越来越冷漠了? 2014-09-10 11:34:03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7976 次 | 评论 1 条
我们对老师的情感为何越来越冷漠了?
夏余才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相比往年,这个教师节并不怎么“热闹”。一些人,也根本想不起要在今天给自己曾经的“恩师”送上一声祝福!而在我国封建时代,对老师的尊敬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谓“天地君亲师”,便是将老师排在了父母双亲的后面,也就说除了父母外,老师便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了。至于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类,同样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总之,老师是我们必须要尊敬乃至孝敬的人。但时至今日,老师便如同在“夹缝”中生存的人,成为了一个并不受尊敬或欢迎的人。
很可笑的是,一个整日里强调“孝”的国度,如何变得如此“扭曲”和“不堪”呢?与之相比,一些欧美国家并不过分的强调什么“孝”,他们甚至“分”的很清楚,老子就是老子的财产,儿子就是儿子的东西,两者绝不混为一谈。老子就是养儿子,也只是负责到成年即可;儿子大了,同样是无须赡养老人。可就是这些淡漠人情的国家,反而往往比我们要做的好。
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亦是。教师就是一个职业,和其他诸多职业一样,并无什么区别。学生交钱读书,老师拿工资教学生,大家互不相欠,也就无从谈起什么“恩情”与否。在欧美国家,老师的待遇是非常高的,老师的入职门槛也是非常严格的。反观我们的教师,待遇不高,对他们的要求却很多。很多老师,到现在还只是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拿一千多元工资,你还要求他们“崇高”,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我们便看到一些老师私底下办班的、收受红包的,大学里的老师更有在外办公司的、想尽办法多捞科研经费的等等。老师如此行为,又如何让他们变得“崇高”?你私底下是处处讲“私”,课堂上却是处处讲“无私”,岂不很扭曲很虚伪么?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上都有困难,你如何要求老师们一味的去“奉献”?哪怕是孔老夫子教学生,不也要学生们给其送点腊肉什么的以便自己好过日子?
不仅如此,在我国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奇葩”的现象,就是有体制内外之分。干同样的活,拿的不一样多的钱,这种不合理现象却是多少年也没有改变过来。为了一个什么“编制”,一些人是煞费苦心;而在编制外的人,则是深感苦恼,亦是无可奈何!与此同时,教师队伍是“泥沙俱下”,很多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人,却混进了教师的队伍,严重的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就像过去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如今亦不被人尊敬。其原因便是医院成了“宰客场”,来了你就要脱层皮再出去。老师们呢,自然没有拿手术刀的权力,也无法获取那么多的利益。但只要有那么点“权”,大家也都会充分利用起来。哪怕是给学生安排个靠前的座位,也成了其“特权”,一些家长更是想尽办法要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照顾”点。
教师“嘴脸”一旦变成这般模样,爱戴和尊敬也就不可能了。私德和公德,就这样扭曲着老师们的灵魂。有些老师会向“私德”倾斜,有些老师会向“公德”倾斜。但作为“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倾向于“私德”。在“私德”的冲击下,“公德”便不靠谱起来,老师们也就变得越来越不靠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是以“人”的正常心态去对待他们。教师不过是一个职业,一个要求比较高的职业而已。因此在高要求下,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应该成正比;至于职业外的情感,则要建立于人与人良好的交流之上,而不是刻意强加或赋予的。

发表于 2014-9-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curse::curse::curse:

发表于 2014-9-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奴性是普遍的,何止教师;奴性最强的是官员,下级面对上级时。

发表于 2014-9-2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L: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