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校发了一套资料,师说,此资料不适合。要买某一资料,但此资料只有森林公园旁什么龙源书店有。于是,今天这个老师布置买书任务,明天那个老师亦如此。烦了家长,今天娃儿回来拿钱,明天娃儿回来要钱。
可以不买否?看来老师不强迫,但你不得不买。有时讲上面的,做上面的,还有家庭作业是上面的。没有的话,课堂上瞪白眼,晚上没事干。于是,上学后,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
学生读书至少要用两套资料,老师推荐买资料没有错,家长也能理解,谁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材?但老师的做法让人不理解:两套资料为何不统一起来使用?为何上学第一周不安排买书任务?为何长麻吊线甚至如去年10月底还在安排学生买书?家长更希望老师灵活运用两套资料,让学生知识有长进。
既然老师一般不用学校发的资料,为何学校还每期从学费中收取资料费,学校“正大光明”干,老师偷偷摸摸干,不何不拿在一起有计划干?其中目的,学校领导知,老师知,家长知……(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