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委、市政府:
巴中市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制定得相当好,学生和家长是完全支持和拥护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差生有书读,一些分数好的学生现在无书读。
2、一些主管单位对校长说,不准流失成绩好的学生,否则拿你是问;校长则对班主任作同样要求。这就导致了:
(1)一些学校有封锁招生信息的现象,没有做到将招生信息和宣传资料和向全体学生公开,家长也就无从了解。
(2)一些学校引导学生在最后一天填报志愿,非本人意愿,且修改密码,致使学生无法即时更改密码,修改志愿,学生和家长也就无法在网上查看和更改志愿。
3、网上填报程序有缺陷。没有做到学生和家长能在网上通过手机短信接收验证码等其他方式重置密码的权限(文件规定只能拿有效证件到教育局更改,学生要上课,没有时间去修改,有些父母在外地打工无法做到。)志愿填报最好改在中考以后填报,这样学校及老师就会影响更小。
4、有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招生政策是好的,但执行的时候执行的人没有严格按招生政策办,遇到问题也没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这次70多个学生要求读巴中中学,说明学生和家长是自愿选择的,这也正说明一些学校违背招生政策。而主管单位严格按政策执行,根本没有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一刀切。这说明党的群众中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还存在问题,一刀切的后果就会导致干群关系更加紧张,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新的矛盾,甚至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出现不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还要坚定地执行政策,最后给市委、市政府造成严重的影响。就我个人观点,这70多位学生是自愿的,家长也是自愿的,解决他们到巴中中学不会给社会造成坏影响,恰恰是维护了市委、市政府的良好形象,维护了招生政策的严肃性、正确性,纠正了招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是符合弱势群体学生的利益的。
5、学校应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办教育。在执行政策集中和民主的情况下,在最后上学时,只要学生和家长自愿,允许学生有自愿选择学校的权利。如果巴中二中、四中、五中、七中、三中、巴中中学等共计允许这样的学生1000名,每名学生收取10000元左右,就有1000万的资本,这也能为巴中的财政减轻不小的压力,主管部门要做的事就是监管学校如何使用好这些资金。这也是不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到成都、绵阳、双流等地高价读书,几年下来平均每位学生都要花费近10-20万元。
6、出现因执行政策的人而犯的错误,我是原谅的,我愿意选择交择校费,孩子也愿意选择巴中中学读高中。但是至今孩子无书可读,这给我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痛苦,给我的孩子造成了莫大的打击。我们是无辜的,凭什么要我和我的孩子及家庭来为执行政策的人而犯的错误买单,这不公平。我孩子这十多天来在家里整天以泪洗面,整天不出家门,话也不跟大人说,作为父母的我们无能为力,我是流着泪写了以上几点思考,所以我恳请市委、市政府迅速研究解决,我们已经等了16天了,再也等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