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城市大门 亮出城市个性
沪蓉高速南充收费站将搬迁至嘉陵大道的唐家嘴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实习生 卢曦知 文/图
城市出入口是城市的第一张脸,也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位于嘉陵大道中段的沪蓉高速(成南高速)成南段嘉陵互通式立交工程即将竣工,与此同时,沪蓉高速南充收费站将搬迁至嘉陵大道的唐家嘴并投入运转。昨(17)日,记者对城市东南西北方向的主要出入口进行了走访,见证这些“城市名片”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城市性格,领会南充带给八方宾朋的“第一感觉”。
东大门
银杏大道连接“忠”“孝”文化
南渝高速南充收费站与南(充)广(安)高速南充收费站合二为一,建于2008年。昨日上午,记者在南充的“东大门”看见,南渝高速连接线至安汉大道两边栽种了成排 银杏,与阳春路上打造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忠”“孝”主题文化遥相呼应。至今,两块巨石嵌刻的巨大文字,成为南充传统人文最深刻的象征。
记者看到,在南渝高速收费站出入口,自然景观还有竹、松等深具文化象征的景观元素。“竹子是成排密植,既有增景的作用,又有防风固沙的效果。这里很多景观植被的选择,都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一位参与景观设计的人士介绍。
“阳春路让人倾注了不少心血,这里曾一度修修补补,备受争议但终归一锤定音。”高坪区城乡规划建设局一位人士介绍,阳春路与安汉大道其实是一条路。前些年试种过很多景观树,效果都不理想。目前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基本融为一体,成为高平城区的“标美大道”。
南大门
首座收费站“本命年”迁址
沪蓉高速南充收费站是南充首个高速收费站,开通于2002年,距今恰好12年。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嘉陵区耀目路的沪蓉高速南充收费站。
收费站右边有座站前公园,在公园中心位置矗立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马踏飞燕”,见证着南充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公园里有很多民俗景观灯饰和造型,被各种林木景观掩映,再通过焕然一新的耀目路向江边延伸至丝绸文化主题公园,把千年古城南充的标志性人文积淀一一展示,成为各方宾朋解读南充文化的“索引”。
新建的沪蓉高速成南段南充站位于嘉陵大道的唐家嘴,一座已经形成骨架的收费站大棚正拔地而起。
“匝道两边景观方案还未敲定,相信将是高标准、高品质、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景观。”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何慧敏介绍,道路、大棚、站房等工程将在10月完工,站前景观建设也会依次展开。
西大门
健康绿道与学院文化相得益彰
广(元)南(充)高速南充北收费站位于城西华凤街道办,建于2011年。从收费站往北,除了宽阔的站前大道外,两边景观别具一格,都是低调内敛的矮株植物,绿草如茵,没有特别名贵树种。但是,在两边绿草红花之中,各有一条红色的健康绿道,宛如飘飞的绸带。记者看到,尽管是下雨天,仍然有三三两两的大学生,打着伞在雨中散步,人景交融,别有情趣。
“出入口这段为西华师大华凤校区,学校四处洋溢着人文气息,因此这里没有过多地设计人文景观,而是通过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把健康文化主题彰显出来。”西华师大美术学院学生杨波如是说。
站前大道是西华路的延长线。而整条西华路又是南充城区东西向的主干道。毗邻区域有潆华工业集中、气象公园、西河体育公园等。
北大门
仿古建筑扮靓“园林式国道”
从北方入城的主要通道是国道212线。向北约20公里,与广(元)南(充)高速多扶收费站相通,成为高速公路进入南充城区的一条“中继线”。在何家观附近,以升钟水库上跨支渠为依托,修建了一座仿古城楼,俗称南充“北大门”。
2009年,借城市风貌改造东风,顺庆区将“北大门”入城段(马市铺至三国源文化城)约4.4公里道路扩宽,两旁栽上了名贵的树木,形成“园林式国道”。同时,公路两旁的民房展现出“川北民居”风貌,别有一番风情。目前已形成具有文化内涵,风貌独特的城市景观。
“北大门”变宽了,变美了,商机也来了。“北大门”以内的潆华工业集中区热火朝天,上百家品牌企业入驻投产。“北大门”以外的潆溪街道办成了顺庆名副其实的“第一镇”,这里建有职教城、川东北汽车贸易城等。
相关链接
市民建议
赋予“城市大门”更多个性
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出入口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虽然目前南充东南西北的四道“大门”建设得很美,但不少市民认为还可以添加一些展示南充特色的元素,来扮靓城市“门口”。
“马踏飞燕”应留在城市出入口
“收费站外迁,相应的‘马踏飞燕’标志也应搬迁,留在城市的出入口。”市民罗永成建议说,耀目路作为“南大门”第一街,建管各方都倾出心血,但是收费站搬迁后,这里不再有“南大门”的功能,代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马踏飞燕”也应该搬迁到新的“南大门”去。
“将来它肯定是要搬迁的,但具体是搬到城北,还是城南,现在方案还没有确定。”对此,市旅游局副局长赵亮表示,目前沪蓉高速南充收费站还没有搬迁,“马踏飞燕”暂时留在原处,“不过可以肯定,它一定会是进入南充的宾朋最先看到的标志之一。”
突出“丝绸三国、嘉水南充”主题
“南充的城市文化和个性是多元的,是复杂的,因而也更具生动性,更有必然挖掘和提炼。”网友“都市大侠”提出,根据南充城市文化的主流,应突出“丝绸”、“三国”、“嘉陵江”等文化特点,在打造、提升各大出入口的景观时,一定要把这些元素融合进去。
市政协委员邓学龙表示,广南高速南充北出入口可以考虑结合西山文化,打造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文化雕像,比如三国人物塑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