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7|评论: 1

笔下锦花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11:12 | |阅读模式
                            笔下锦花赋/冷林熙
                       ---试赏巫昌友“丹景山雨中重游记”
    天下游君,赏山乐水。修闲论道,思古拂今。寄情言志,多赋诗文。千古百代,数不胜数,纵观横览,比比皆是。然则试看:能与此记,相提并论,人见人爱,无不赞称,媲美者兮,尚不多见。实为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矣!
   读君请品:小巫此记,从头到尾,可圈可点。诗文句段,彩聚花环。情景交融,古今玉链。虚实妙媾,文句凝练。画意诗情,尽现笔端。逻辑构思,奥巧毕现。故事传说,人文乡俗,联想趣闻,旧景新嬗。---笔墨所到,幻平为奇,点铁成金,绘景生鲜,化朽致神,锦花顿添。
    夫,雨中旅游,有苦有甜。爬山涉水,有趣有险。揽胜观景,有优有劣,有遗有憾。君可得见,小巫眼中,概无苦涩,扫兴失意,几无半点。写意汇景,字里行间。神来之笔,智睿情酣,灵心妙手,所向无难。淡墨素纸,熠熠生辉,万千风情,有声有色,尽美尽善。
   噫乎!一纸华章,非同寻常。营养丰盈,教益匪浅。大到做事做人,见识察观;小到游山玩水,琐事但凡。真善美丑,无处不曾遍有,无时不入心眼。何以见美,何以扬善?慧眼深情,大爱无边。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融情多效贤。莫道笔下山水可添花,即便口中俗语亦成箴!小巫文美,昌友志远。新人佳作,堪学堪赞欤!

附巫昌友游记原玉:        
                      春华秋实月影去,
                      闲坐街沿品野菊。
                      落魂稻香浪千里,
                      梦醒江南清风徐。

                      欲借阑珊话秋语,
                      恐惊红袖抚竹曲。
                      雨朦登台览旧胜,
                      丹景遗训后主余。

       在家的时光,总是如此的舒适而惬意,看了千年张飞营,爬了神秘的垮龙山,虽然下着雨,那种故地重游的兴奋却没有丝毫的减弱。
       从张飞营下来,浑身早已湿透,又冷又饿的感觉,让我们肆无忌惮的吃着野生的青枣和红籽!虽然没有登顶张飞营,收获了这么多的天然水果,心头也是美滋滋的!
       云遮雾绕的丹景山惹隐若现,朋友说五龙晓丹景,无论如何五龙场都是要逗留一下的!
       车还没有停稳,熟识的主人系着围腰就迎了出来,山里人热情好客,又是递烟,又是上南瓜子,连招待贵客的桑椹酒也端了上来!
       或许是又冷又饿的缘故,几个人的美酒不约而同的一饮而酒,山味山酒,纯净自然,喷喷香的南瓜子都可以磕出厚重的古味来!
       一边畅饮主人自酿的桑椹酒,一边听着流瀑飞泉,倚窗而望,丹景山翠微如织,伟岸如是,我们只能穷尽一棵桑树而已!
       顺着主人的指点,五龙场后面一条人迹罕至的古道竟然从绿荫中现出端倪,这条只有当地人知晓的古道,却有一个艳若桃花的故事!
       相传刘禅有一次下山,遇到了五龙场王记酒庄的女儿,情窦初开的刘后主竟爱上了酒家女,为了能够长期下山看到梦中的女孩,他和书童早晨起来开辟了这条下山的路,都说刘后主昏庸顽劣,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如此多情的种子!
        至于后面的故事,自然是无言的结局,在门当户对的古代,故事也就只能是故事,青山常在万古流,只留小道论春秋!
        作别主人,我沿古道而上,由于知道的人不多,古道极难行走,枯草碎石,黄土废砖,蒹葭苍苍中雨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脚印!
        朋友一边数着脚印,一边讲着刘禅的旧事,细雨淅沥,残枝横卧,云烟升腾处,洗墨池,忠烈柏竟清晰可见。历史看起来很远,这一刻却是如此的近,仿佛在乱草丛中跳跃着刘禅的影子,仿佛三国的风烟不曾远去!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一行人到了佛兴寺,回首刚走过的石阶,竟然无处可觅!
       站在韦陀像前,无端的淋着秋日的冷雨,我们在瑟瑟发抖中寻找着曾经的记忆。
        二十年烟云早已散尽了物是人非,临崖四望丹景山,依久林海茫茫。 书上说五龙朝丹景,或许是我们的眼光不够独到,或许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或许是没有高人的指点,几个人绞尽脑汁也沒有能够找到五龙朝丹景的感觉。
        我们依旧拾级而上,踩着墨绿色的青苔石梯,烟雨朦胧处不时闪过一座座陈旧的坟墓。景如昨,人成各,河东河西的悲凉深入骨髓。
        我们在佛兴寺烧了一柱香,顺便捐了一些功德,梵音起处,喇叭里传来一阵阿弥陀佛之声,我有些茫然,在蒲团上毕恭毕敬的行了三个大礼,老实说,我不是一个信佛人,却又宁愿相信佛的存在。
       冷雨戚戚,怎可不辨善恶。
        冷雨戚戚,又怎可无视春夏秋冬!
        雨湿丹景,殿内殿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患得患失,一个心神宁静,其实两种都不是我所想要的。
        礼毕,向坐在功德箱旁俗家弟子道个别,顺便打听一下阿斗读书台和鹿子凼的所在,沒想到大师也不清楚。
        说是大师,其实也就是五六十岁的太婆,素闻丹景山是以和尚出名的宝刹,突然见到师太,我竟然有些愕然!
        莫非大师真的是两耳只闻梵音起,不管山水西与东乎?
        不知道遗址所在,看景的性致也就烟消云散了,在这个三国旧地,竟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雨越下越大,几米开外也开始了云雾缭绕,宛如若一片蓬莱仙阁。问起汪和尚,几个当值的大师只是淡淡回了一句云游去了。
        一面之缘,谈指二十余年,对于汪大师,我仍是敬佩有嘉,
        尽管江湖传言汪大师是酒肉和尚,仍无损他创建佛兴寺的功绩。
        当初的丹景山一片废墟,杂草丛生,汪大师抛弃俗世杂念,一心向佛,四处化缘,在人们的质疑声中,简单的建了佛兴寺。
        我不知道世间上是不是真有酒肉和尚的存在,即使有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胸中留的那种得道高僧。
        伫立山顶,一片晨钟暮鼓,看古老的五龙场,已经没有了二十年前土墙瓦房的踪影。世事变迁,沒有任何人可以站在原地等你。
        放眼半空中的索道,已经锈迹斑斑,当初和我一起登山的女孩子,不知花落谁家。
        雨过轩窗,佛兴寺又多了些庄严宝像,飞檐拱壁处,唐僧四人的雕像跃然醒目。我不懂佛教,更看不懂屋顶上的那几个神话人物,也许这就是佛兴寺的一大特色吧。
        大肚能容天下能容之事。
        怪不得弥勒佛窝居在佛兴寺背后,靠几片玻纤瓦遮风挡雨,依旧笑颜依旧。
        触摸弥勒佛的肚皮,发现肚皮上,竟然刻有某某爱某某的句子。
        我有些 五味杂陈,素质两个字让人揪心得紧。
        古有太岁头上动土,今有弥勒肚上刻字,真担心情侣们回家肚皮疼还是不疼。
        没有见到汪大师的 丹景山自然少了几分趣味。
        看不明白五龙朝丹景的丹景山又多了几分神秘。
        拍了几张照片,峰峰相连处,有些无奈,有些不甘。
        我们拾级而下,雨水印影,禅意在发梢悄然蔓延开来。
        雨中游丹景,别有一番滋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06:25 |
                          笔下锦花赋/冷林熙(二稿)
           ---试赏巫昌友“丹景山雨中重游记”
    天下游君,赏山乐水。修闲论道,思古拂今。寄情言志,多赋诗文。千古百代,数不胜数,纵观横览,比比皆是。然则试看:能与此记,相提并论,人见人爱,无不赞称,媲美者兮,尚不多见。实为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矣!
   读君请品:小巫此记,从头到尾,可圈可点。诗文句段,彩聚花环。情景交融,古今玉链。虚实妙媾,文句凝练。画意诗情,尽现笔端。逻辑构思,奥巧毕现。技法灵多,诗词开篇。巧用骈句,凝意思辨。故事传说,人文乡俗,联想趣闻,旧景新嬗。---笔墨所到,幻平为奇,点铁成金,绘景生鲜,化朽致神,锦花顿添。
    夫,雨中旅游,有苦有甜。爬山涉水,有趣有险。揽胜观景,有优有劣,有遗有憾。君可得见,小巫眼中,概无苦涩,扫兴失意,几无半点。写意汇景,字里行间。神来之笔,智睿情酣,灵心妙手,所向无难。淡墨素纸,满目珺琰。熠熠生辉,风韵万千,有声有色,尽美尽善。俗境乡情,珠烁玉溅。
   噫乎!一纸华章,非同一般。养营丰盈,教益匪浅。大到做事做人,见识察观;小到游山玩水,琐事但凡。真善美丑,无处不曾遍有,无时不入心眼。何以见美,何以扬善?慧眼深情,大爱无边。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融情多效贤。莫道笔下山水可添花,即便口中俗语亦成箴!小巫文美,昌友志远。新人佳作,堪学堪赞欤!
本帖最后由 冷林熙 于 2014-9-26 06:26 编辑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