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溪的没落 源自交通的闭塞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黄梅溪人民生活的改善,“路”在何方?
我们自知,同处大巴山,地理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发展,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在期待、奋斗、渴望,到现在终成泡影,难道作为70后、80后、90后的我们仍然继续着这种遗憾吗?----黄梅溪至元石乡的公路,到底何时能好?黄梅溪至江陵镇的陆路,到底何时能通?黄梅溪至白衣镇的陆路到底何时能实现?
从以上三问,可以看出黄梅溪重要的地理位置,孩提时代的黄梅溪是我们儿时的喜爱,那里有丰富的小商店,那里有可口的小笼包,那里有黄角树下的理发师,那里有香醇的高粱酒,那里有驶向远方乡镇的渡船,那里有全村人民相互交流的足迹,那里有你来我往的繁荣……;
现在的黄梅溪有的只是残砖断瓦,有的只是孤没冷清,有的只是长长的野草,有的只是哗哗的河水声,有的只是大山空无人,有的只是无限的惆怅,有的只是对自己家乡牵挂的无奈……;
现在的黄梅溪,因陆路不能至江陵、白衣镇,水路缝夏捞冬汛,给人民生活带来极为不便,从黄梅溪至元石乡,路烂、路远,现在大部分青少年外出发展,留守在家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交通工具难以到达,做摩托车一路惊魂,试问安全何以保障?
今年特地回家祭祖,因为黄梅溪的没落,没有按照家乡的习俗表达一位游子多年的心意,十分内疚。不过据我了解,黄梅溪至元石的路修了几十年了,为什么相关部门不把它修好,打通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而且黄梅溪的父老乡亲也为这条路的完善、水泥浇筑上缴了自己的血汗钱,满满的期待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动工?试问:再过几年之后,农民的血汗钱还在那里吗?希望还能实现吗?试问:一直置之不理,无视民生,就像传言中的黄梅溪在乡里,县里,市里,省里,中央没有一个当官的吗?
本是沉默人,不得已而书之;本是本分人,不得已而怒之;无名之人,无奈而忧之。望相关部门,各级领导关心我们元石黄梅溪人,了解我们元石黄梅溪人;更希望能得到你们正面回应,实际行动。
一位对家乡无比热爱的年轻人,叩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