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56|评论: 4

[转帖]网络监督流于浅表化的悲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14:59 | |阅读模式

网络监督流于浅表化的悲哀

 

[ 00686935 ]

发表时间: 2008-12-26 11:53:24

[ 发短信 ] [ 回复 ] [ 树状 ]

网络监督流于浅表化的悲哀20081226 08:00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江宁房产局、南京市房产局等南京多个政府部门因为周久耕事件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上。南京官员也因为此事在穿戴等各方面悄然进行了改变,有些官员已经不戴手表了,现在看时间都是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而在网络上,人们对“戴表”官员的兴趣日渐高涨,这不得不说是周久耕的一种“功劳”。(1225日《时代周报》)

从一身名牌到回归朴素,网民以其不屈不挠的监督本能,再次使官员有所忌惮。记得铁岭市有N多副秘书长被曝光后不久,一些地方闻风而动,迅速将政府网站上的官员名单偷偷撤下。有论者称,人肉搜索大有成民间反腐利器之势。

然而,当我们一方面欣慰于民间反腐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则又不免感叹人肉搜索的无奈和无力。遏制不规范的官员出国考察,总不能一味依靠网民“魑魅魍魉2009”的偶然发现;网民再神勇,一些网站一夜之间撤下官员名单,让网民的监督成了“一锤子买卖”;网民再火眼金睛,再穷追不舍,官员一旦素衣淡妆,“不抽好烟不戴表”,网民也只能徒唤奈何。

其实,将眼睛盯在官员的楚楚衣冠上,本身就是监督浅表化的表现。官员衣着是否光鲜与腐败并未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的官员衣着朴素,未必就说明其为官清廉,比如,江苏盐城市某官员,平素老是一套灰色布衣裤,殊不知东窗事发后,坐实此人乃一巨贪;再比如,陕西宝鸡市某局长素有清廉之美名,经常脚穿解放鞋,肩背绿挎包,人们美其名曰“挎包局长”,然而其乃不折不扣的贪官。

表面看,网民的民间反腐轰轰烈烈,大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的雷霆之势,但必须承认,这种浅表化的监督,效果往往有限,而且很难持久。原因有二:一是有些官员深谙为官之道,善于伪装,或者一有风吹草动,就旋即低调,网民就会失去监督目标,二是即便网民费了千辛万苦挖掘出了猛料,相关部门能否采信,犹未可知,况且基于现有的体验,网民难免有误判之嫌。

由是观之,“不抽好烟不戴表”提醒我们,网民监督不能流于浅表化。但这不怪网民,如果政府做到了信息公开,官员财产申报真正成为了现实,网民的监督必将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遗憾的是,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但一些地方更愿意选择性公开,让公民监督依然“找不着北”。至于官员财产申报情形亦不容乐观,北大教授王锡锌认为:在保障机制不能同步跟进的情况下,将官员财产公示的要求写入文件或法律,不能叫制度的改进,只能叫制度文本的改进。当前,网民监督所遭遇的困境正在于此,一方面网民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则缺乏详细而实用的操作机制。

在这一语境下审视所谓的“人肉搜索成民间反腐利器”,便可悲哀地发现,网民监督实际上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乍看起来,人多势众,浩浩荡荡,实际上是赚吆喝,能否真正将官员拉下马,实在不容乐观,这种浅表化的监督能走多远,能否真正成为反腐利器,更不容乐观。打量现实,在网民汹涌澎湃的网络监督下,数一数究竟有几多官员落马便可明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5:03 |
要治本,就要从制度上着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5:29 |
网络的力量有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7:41 |
寄情山水,也有另一种乐!

发表于 2008-12-26 17:09 |
[em02]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