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態度
论语为政篇(3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 传授给你的都明白了吗?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知道啊!
(解):这一条是做学问的千古心法,太重要了.
这是做人做学问的基础,这需要一颗清明的心及诚实的心才行.
子路好勇刚强的个性,以及小孔子几岁,在表现懂或不懂上,容易有老大心态,因为他自己身边有跟随的一批人,又只差孔子几岁,而且刚强威猛凌人的样子,所以孔子有此说法,以改正他的态度观念.
十几年前,诺贝尔奖科学家丁肇中博士返国挑选一起研究的人才,却不可得.究其原因,在挑选的过程中,他发现同学有不知道的或不清析的问题, 会用猜的. 这是很严肃严重的问题,整个教育的基本方式出了状况,学校的考试方式让学生有侥幸的心理,多猜多得分,也不会倒扣.所以第一次回来挑选人才,他空手回去,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教育出没有脚踏实地的同学.
诚实的心.中虚清楚的心是一切知的开始,我们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不自欺,不懂不要紧,最怕装懂. 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及古老传统的传承,都要用此心诚实的态度,来面对,来了解,来传承,来发扬,或改善或保留参考.
易经无妄卦讲的就是诚实不虚妄的心, 天雷无妄,晴天霹雳,天下雷震,毫不虚妄,不敢妄为. 用此心前行,可得吉. 用此不妄想的态度,没有,耕耘就想收获的心,则利于前往.
荀子曰:子路初见孔子,子曰: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要也.又曰:言而当(宜),知也. 默而当,亦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