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里有个误区,“当年皇亲朱毛里从蓬州(蓬安)精碾了300斤送往朝廷进贡,雍正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从此石孔油香米便成为贡米。”据老人们讲,五十年代石孔还是遮天蔽日,到处是怀抱的大树,由此可见当年石孔的人口很少、田土特别是田就更少了,加之是在山顶,属于靠天吃饭(石孔的水库堰塘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想必当年石孔也就四村这几块田在当时为最大、最为向阳也最为丰产(当年产量可想而知),那么送给雍正皇帝吃的也应该是这里的田里生产出来的。石孔现在山顶的稻田 ,起码有百分子八十是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该造出来的,什么“齐心田”、红旗田“...的名字也就应运而生,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起那段历史都还无比骄傲和自豪。同在山顶、同样的泥土还有同样的谷种种出来的稻谷应该也一样,不过人有个心理作用,皇帝吃过的生产出贡米的田,当然更为有名,因为那个年代石孔也没有更多的田。另有小道消息,当年由于石孔稻谷收购有限,某些区级部门把山下某乡的大米包装成石孔贡米来卖,想必也给石孔贡米产生了些不良影响!如果你遇见以前那些部门的人也可求证,不过这都是往话,成为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