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更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核心支撑。近年来,乐至县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和带领87万帅乡人民,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一、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问计于民、真心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主动向群众学习问计,才能广集民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党的十七大把解放思想称作“一大法宝”,充分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的解放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来源于不同理念的汇集与融合。我们广泛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乐至发展大家谈”等系列讨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深入思考乐至的发展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解放,激发了建设乐至的热情与活力。要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汇聚民智,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乐至县建立了“四下三访三问”调研机制,即:科级以上干部每季度下农村、下社区、下企业、下机关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出门下访、实地走访、上门拜访,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问致富经验、问工作见解、问发展良策。要畅通民意渠道。问计于民,关键还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民意表达平台,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在网络社会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方便快捷、触角宽泛的优势,把网络作为推进群众路线工作法的新平台、新阵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我们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书记信箱》、《县长信箱》、《建言献策》等专栏,建立了民意表达的 “绿色通道”,还综合运用短信、书信、发放征求建议卡、召开意见收集会等形式征询群众建议意见。 二、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问需于民、真心服务群众 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做到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才能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立足民意抓发展。发展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体现人民的意愿,这样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五年来,我们立足民意抓发展,在决策重大事项前,先由主管部门就决策事项进行广泛宣传,广泛征询群众的意见建议,凡是群众同意率达不到80%的事项,均暂缓执行,做到慎重决策、科学决策。要改善民生解民困。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我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狠抓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年均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有力推动了修路治水、扶贫帮困和社会关爱等民生工程。要化解民难促和谐。和谐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只有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好,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我县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工作制度,深入开展 “千名干部大下访、大接访、大回访”活动,畅通诉求渠道,化民怨、解民难,切实解决群众普通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及省无毒害县。 三、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问效于民、真心接受监督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审视政府工作的镜子,作为鞭策政府工作的动力,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正能量。要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并恪守这一宗旨,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始终坚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致力改进服务群众方式,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全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两个100%”。要强化监督落实。好的政策方针制定出来了,关键在于抓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我们按照“年初立诺、全年践诺、年终验诺”要求,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双向述职活动,强化群众监督,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要强化民主公开。“阳光”就是公开透明的代名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民主水平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而当前群众对民主提得最多的,就是要做到党务、政务、财务“三务”公开。我们在制度上,对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在保障上,由县纪委、组织部等部门对“三务”公开情况进行督查,纳入考核;在问效上,畅通群众反馈、民主评议渠道,确保“三务”公开不断改进,实现执政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