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魂疏离莺桃羞,
淡香暗渡西子愁。
绛溪帆过春色远,
啖酒纵歌又上楼”
半夜无眠,读巫昌友的《樱桃赋》,又念起了落魂桥的樱桃来。
月下思乡,又是离人的一番故土情怀,三月的草长莺飞里,淡香浓转,那深绿丛中的一点红,不知成全了多少人简阳人少不更事的情怀?
”看落魂桥夕阳,品吊脚楼的”莺桃佳酿”,曾经是多少文人乡绅乐此不彼的雅事。就连简阳藉作家周克芹也曾在1956年四月写下了”绛溪渔隐樱桃殊”的诗句。
光阴渐逝,贵为简州八景的”落魂夕阳”随着光阴的变迁,早已今不如昔,只有落魂桥沿岸的樱桃依旧在四月春风里闪亮如初,那透露着香甜,圆润且有几分灵动的果实,尤若穿越千年而来。
简阳乡下有句耳熟能详的民谚”简阳包子石桥面,落魂桥的樱桃赛团转”,因为年代久远,乡谚起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落魂桥的樱桃好,却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华阳国志》和民国版的《简州志》里,都对落魂桥樱桃进行了详实的记录。
在落魂桥,樱桃又被唤作恩桃,传说明武宗正德八年,知州朱佑平从巫溪引进樱桃树,遍植于落魂桥两岸,乡人感其恩德,遂称樱桃为恩桃,并有樱桃采摘季节用猪头祭祀的习俗,猪,朱也!人们用这个简单而纯朴的方式,记念那些为人们谋过福址的人。
落魂桥地处两山之间,东有绛溪相伴,西有关门古渡相随,因日光照射充足,水土肥美,所以樱桃成熟时间是川内最早且个头最大的。
每每樱桃成熟时节,乡人祭祀之后,红袖少女三五成群,挽篮而歌,人面樱桃不胜其美,各众鸟儿莺歌燕舞,如果崔护见此胜况,不知又会写下多少绝世诗篇。
樱桃,又名莺桃,因采摘时节黄莺绕树而歌得名。落魂桥的樱桃又被当地坊间唤作逍遥桃,果实饱满而晶莹剔透,尤其是一种叫妃婴的品种,在太阳照射下居然会有婴儿般浅浅的微笑,是美容,泡酒,养生的绝佳之物。
月下思乡,樱桃香自梦中来,品的是味,感的是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