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04|评论: 21

[群众呼声] 关于“爱我嘉陵江 圆我中国梦”有奖征文终评结果的公示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0-1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爱我嘉陵江 圆我中国梦”有奖征文终评结果的公示
人气:1374    发布时间:2014/10/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天都孕育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记录和讴歌这些故事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探寻艺术高峰的契机和舞台。由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发起,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充市作家协会、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共同承办的“爱我嘉陵江  圆我中国梦”有奖征文活动通过各位评委艰苦细致的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历经初评、复评、终评环节,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现将终评结果和评委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即日起至10月16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征文组委会反映,电话:0817-2319868  13309070119,公示结束后将择日召开颁奖晚会。
                                              2014年10月11日


附件1:获奖名单

特等奖:(空缺)

一等奖:(5名)

快慢总在向前走(中篇小说)  作者:柳恋春

双生计(微电影) 导演:陈诺

夜未央(电影剧本)  编剧:曹宇宙

嘉陵江情歌(原创歌曲)  词/曲:刘川

亲亲的嘉陵江(原创歌曲)  词/曲:寇勇

二等奖:(10名)

锅魁人生(小说)  作者:李蓬

仓若在,梦就在(散文)  作者:曹衷铭

嘉陵江之恋(散文)  作者:邹安音

梦青春(电影剧本)  编剧:赵洪彧  李蓬

圆·梦(微电影剧本)  编剧:田洪元

雁过的声音(组诗)  作者:邓太忠

南充颂歌(原创歌曲)  词:何尤贵  曲:寇勇

有梦有未来(原创歌曲)  词/曲:戴岱

米仓山背二哥(川北民歌)  演唱:何显湘

气象公园赋   作者:唐维林

三等奖:(15名)

桃色洇红(小说)  作者:姚小红

一段路  一江水  一座城(散文)  作者:路国伟

站在鲁迅故居门前(散文)  作者:李建春

一条江托起十万村庄的梦(诗歌)  作者:沈奕君

一条河流嘉陵江(组诗)  作者:景平

逐梦,汇聚起时代之重(诗歌) 作者:吕正荣

川北凉粉(原创歌曲)  词/曲:刘川

寻梦人(散文) 作者:李晓霞

真爱之光,在短暂人生中闪烁(纪实文学) 作者:王印吉

探寻嘉陵江(散文) 作者:杨正平

嘉陵江,梦起航的地方……(散文)  作者:郝成林

我的中国梦(散文)  作者:邓四平

南充,我永远向往你(散文)  作者:陈泽继

夏至,在莲池(诗歌)  作者:陈慧玉

我曾经爱过(外一首)  作者:琦鸿


附件2:评委名单

   魏继新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南充市作协名誉主席,第四、六届“四川文学奖”评委。
   李一清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南充市作协主席,第六届“四川文学奖”  评委。
   曹  雷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南充市作协常务副主席,第六届“四川文学奖”评委。
   郭宪伟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南充市文联副主席,南充市作协名誉主席。
   岳  亚  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曹禺作曲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举办“爱我嘉陵江 圆我中国梦”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人气:2321    发布时间:2014/3/24
  
各位会员及有关单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天都孕育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记录和讴歌这些故事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探寻艺术高峰的契机和舞台。为促进嘉陵江流域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和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与市文联共同举办“爱我嘉陵江 圆我中国梦”有奖征文活动。
此次征文分为文字、音频、视频三大类,征文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评、公示、投票、专家复评等环节,所有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和相应奖金,文字类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音频、视频类获奖作品在协会官方网站和其他网站播放和推广。
一、活动宗旨
旨在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征集推广一批多种形式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挖掘和讲述富有浓郁时代特色、生活气息的鲜活故事,更好地阐释、宣传和弘扬中国梦,通过讲述人们的寻梦理想、展示人们的追梦过程,激发广大人民的奋斗热情,坚定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二、主办单位
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三、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14年7月20日止。
四、征文对象
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华人华侨
五、作品形式
(一)、文字类:纪实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影视剧本、理论论文,字数要求3万字以内、诗歌不超过200行。
(二)、音频类:歌曲,作品格式为MP3、WMA格式,时长7分钟以内,数据文件10M以内。
(三)、视频类:微电影、动漫、相声、综艺视频等,视频作品格式可为MPEG、AVI、MOV、WMV、RMVB格式,时长20分钟以内,数据文件100M以内。
(四)、音视频类作品录制拍摄设备不限;语言采用中文、普通话、方言均可;提倡作品配以中文简体字幕。
六、作品要求
(一)、注重思想性。作品内容要围绕“中国梦”主题,从不同侧面深入描写这一波澜壮阔伟大进程中每天孕育发生的丰富鲜活、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倾诉爱国情怀,描绘中国奇迹,讲述凡人小事,记录身边感动,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塑造道德模范。作品要求主题突出、积极向上、基调明亮,形象准确地表达和体现中国梦内涵,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更好地激励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注重艺术性。作品题材要以小见大,情节构思巧妙、手法新颖,人物塑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做到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见物、见人、见精神。作品要求具有原创性,拥有独立的版权。
(三)、注重观赏性。符合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审美习惯,适合网络传播特点,力求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做到耐读、耐看、耐听,避免概念化、说教式。
(四)、提交作品时须同时提交个人详细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及邮编、电话,主办方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仅用于本次活动评选事宜。
(五)、参赛作者须保证对自己作品享有完整版权,提交作品时须同时提交版权声明。如果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涉及法律责任均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七、奖项设置
特等奖,奖励现金5000元;
一等奖,奖励现金3000元;
二等奖,奖励现金2000元;
三等奖,奖励现金1000元。
八、通联方式:
电子稿件请以附件的形式发59405888@qq.com邮箱,主题注明“中国梦征文”;光盘、纸质稿件请邮寄至:四川省南充市莲池路54号西华师大综合楼三楼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协会网址:www.jljjjwh.com  
联系电话:0817-2319868   13309070119
邮政编码:637000
联 系 人:何朝礼



                          南充市嘉陵江经济文化协会
                              2014年3月24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四平:我的中国梦
人气:1203    发布时间:2014/6/26

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人生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所以才会不断地拥有希望。人生也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才会不断地成就梦想与创造辉煌。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我的前半生几乎完全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家乡人民的生活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够自己挣钱然后为辛苦了一生的父母买上一部电视机,让他们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同时,自己也能够为自己的小家庭买上一部电视机看。三十多年时间转瞬而去,我小时候的梦想早已变成了现实。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梦,寻梦,圆梦。随着梦想的实现,现在,我又产生了新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渴望全中国人民家家户户都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每家每户都能全家大小围在一起观看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了解各种新闻资讯,关心国家发展大计,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三十多年前我们曾经所经历过的那贫穷而落后的辛酸岁月。

三十多年前,我的老家四川蓬安县永兴公社,那时侯全公社只有小学校里有一部电视机,四四方方的一个木箱箱,前面有一块乳白色鼓鼓的玻璃。接上电源,一按按纽,里面竟会有人唱呀跳呀,简直让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神奇。

那时侯,每天下午小学校里放了晚学很久很久了,但是校园里却依旧人声鼎沸,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多逗留着不愿离开。学校楼梯口的音乐教室门口就会准时挂出一张小黑板来,上面写着:“今日放映某某电视”的节目预告。一位叫邓连春的须发银白但精神矍铄的七十多岁老人,便会搬出一张长长的学生课桌来售票,每张电视票五分钱,在当时五分钱可以到街上的餐馆里吃上一碗味道鲜美有肉馅的杂酱面,所以只有有钱的大人才可以买票进场看电视的,没钱的人和小孩们只好聚在电视室外的门前眼巴巴的朝里张望,看到购买了电视票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进去,最后门外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人了,但大家仍不肯散去。于是没进成电视室的人们便争先恐后地爬到教室外面的砖墙洞边,垫起脚跟往里瞅,墙洞外面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就像街上围了一大群人看西洋镜般似的热闹。在墙洞外看摸伙电视的人们的身子尽量地往上掂高,每个人的脖子也尽量努力地往上伸长,仿佛觅食的鹅。里面常常有恶作剧的人一泡口水吐出来,吐得凑墙洞看电视的人满脸都是口水,但还不敢朝里骂。那时候,人们常常把不买票而在电视室墙洞外看电视的称作“看巴片电视。”

1981年的冬天,永兴公社观音塘村一位叫唐忠烈的退伍转业军人,在场镇上放电影兼开汽车,竟私人不知从哪里买回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来,电视机是”金鹊”牌的,这在当时无疑于是爆炸性的新闻,在当时全公社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鹊”牌那就是电视机的代名词。

1982年的初春,电视里刚刚开始放映香港武打片《霍元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退让,人家骄气日盛……”时光虽然一晃31年过去,但那《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旋律时刻依旧萦绕于耳际心间,叫人刻骨铭心。那时候每天天刚擦黑,街上便早已是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了,犹如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十五闹元宵一般闹热。姓唐的司机便和亲戚朋友早早地躲在屋里等看电视了,倘若有人敲门,姓唐的司机便厉声喝问:“哪一个?”待反复问明敲门人的身份之后,才极不情愿的押开一条门缝,想看电视的亲戚便飞快地闪身进屋里,轻悄悄地坐下,即使看到剧情高潮之时,也不敢大声喝彩,谁要一不小心叫出声来,便要遭到姓唐的司机声色俱厉地呵斥甚至痛骂。

但还是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躲在屋子里看电视的秘密还是被屋外的人们知道了,便听见屋外的人群游行示威一般地在大声喊叫“开门,开门,我们也要看……”说着说着,门板就被敲得震耳欲聋似的山响,仿佛要被推倒了一般,甚至屋顶的瓦片上还传来了大小石子“噼里啪啦”滚动的声音,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姓唐的司机也只好打开门,将电视机小心翼翼地抱出来,将汽车发燃开到马路上,再将电视机放到司机台的顶篷上,接通电瓶,接着继续放映电视剧《霍元甲》来。看电视的人人山人海,长龙一般,人头撺动,黑压压的一片。那个儿矮的人干脆爬上路旁的洋槐树上骑在枝桠上往下看电视。看完了《霍元甲》,人们又嚷着要看其它节目,直到电视屏幕上现了“晚安”二字后,人们才会意犹未尽地起身来呼朋唤友地打着玻璃罩子煤油灯或者举着火把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二十一年前,我在家乡一所偏僻的乡中学教书,那时候乡下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每天学生散学之后,学校里便寂静得如同一座古庙。批改完作业,写完第二天的教案后,就无事可做了。学校里的年轻教师们便常常到校门边一家姓钟的人家里去看电视打发难熬的乡村夜晚,那时候,我每月工资只有108块多一点点,省吃俭用整整地攒了两年多,直到1995年10月国庆节,我才兴高采烈地赶车到南充果山街花了560块钱买回了一台17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来。那已经相当于我不吃不喝半年教书的工资了。

往事如烟,逝者如斯。后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之后,随着生活水平地渐渐提高,2001年10月,我家的“黑白”才换成了25英寸的“长虹”电视机,但那黑白电视机依旧在我家“退休”不“退役”。儿子骁骁成天嚷着要看《天线宝宝》《猫和老鼠》《奥特曼》等动画片,妻子又要看《还珠格格》、《青青河边草》、《白领公寓》等等言情剧,而我喜欢看战争故事片,看历史片,看新闻等等节目,往往争抢不过他们的人是我,最后败下阵来的我便只好去看“黑白”。

一晃三十多年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各种各样的名牌彩色电视机可谓琳琅满目,一打开电视,七彩的荧屏,多姿多彩,全天候的上百套节目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真没想到,改革开放才短短三十年时间,中国的面貌就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巨变。

前不久,我在看电视新闻时了解到,其实在云南、贵州、甘肃、四川大凉山等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人家没有电视机,看不上电视,因此消息闭塞,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时代,谁掌握了资讯信息,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谁掌握了咨讯信息,谁也就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如今,虽然我家以及我的亲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看上了彩色电视,也都在尽情地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伟大成果。但是,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都是一家人,我们的国家应该是全中国人民大家共同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而衡量人民富裕与否,我认为每家每户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并能看上电视,其实应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一个重要标尺。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是啊,那种为了看一场电视打火把摸黑赶山路凑墙洞,或者在马路上扯露水看“露天电视”的历史是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每每一想起那些贫穷而无奈的沧桑岁月,面对今天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我们理应更加珍惜才是!

    如今,我的中国梦小而言之便是真诚地渴望全中国人民家家户户都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彩色电视机!大而言之,我的中国梦便是真诚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DSC_0019_副本.jpg
DSC_0020_副本.jpg
DSC_0021_副本.jpg
DSC_0022_副本.jpg
DSC_0023_副本.jpg
DSC_0024_副本.jpg
DSC_0025_副本.jpg
DSC_0001_副本.jpg
DSC_0002_副本.jpg
DSC_0003_副本.jpg
DSC_0004_副本.jpg
DSC_0005_副本.jpg
DSC_0006_副本.jpg
DSC_0007_副本.jpg
DSC_0008_副本.jpg
DSC_0009_副本.jpg
DSC_0010_副本.jpg
DSC_0011_副本.jpg
DSC_0012_副本.jpg
DSC_0013_副本.jpg
DSC_0014_副本.jpg
DSC_0015_副本.jpg
DSC_0016_副本.jpg
DSC_0017_副本.jpg
DSC_0018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4-10-1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才,以前看电视真热闹。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如茶 发表于 2014-10-16 14:37
有才,以前看电视真热闹。

谢谢

发表于 2014-10-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4-10-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其实我也有梦,四个字:安居乐业:lol

发表于 2014-10-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那些年看电视,看《霍元甲》最激动,还有《聪明的一休》挺好玩,其他就没啥印象了。再说记忆中的蓬安,那时候的二中还叫蓬安师范学校,还是一片老平房,门岗附近一栋小二楼,黄角树上吊块环形的大铁板就是全校的大钟:lol两栋教师楼,平时开会表演节目什么的礼堂就在伙食堂大厅,墙外就是田坝、电杆预制厂;马路那边好像就是锦屏供销社,在外边好像是条河,还有一个石砌的老发电站拦河堤坝,再外就是稻田了,我的母校---师范附小也就两套四合院,一栋小楼,一个土操场;附小对面是酒厂,清溪桥那边是67车队,师范这边是老丝厂,往前是糖果厂;记忆里有热闹的老电影院广场;老花园、新华书店、邮局、磨子街,下河街,粮站、渡口(去锦屏得座船 )!木桥湾、川剧院。。。哎哟,现在回想起来,蓬安的变化可真大啊!对将来的蓬安,我就梦想能够成为全国的宜居城市,山清水秀,政通人和,老百姓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天伦之乐! 本帖最后由 川江风流 于 2014-10-16 21:05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川江风流 于 2014-10-16 21:0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川江风流 于 2014-10-16 21:12 编辑

发表于 2014-10-16 21: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0-16 21:44
四平童子是吃笔杆饭的料,你得诺贝尔奖我都不意外!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江风流 发表于 2014-10-16 21:01
说到那些年看电视,看《霍元甲》最激动,还有《聪明的一休》挺好玩,其他就没啥印象了。再说记忆中的 ...

看来你是个老蓬安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浮的梦想 发表于 2014-10-16 21:08
好文章愿梦想早日实现。

谢谢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用户 118.122.35.x 发表于 2014-10-16 21:44
四平童子是吃笔杆饭的料,你得诺贝尔奖我都不意外!

诺贝尔不设散文奖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江风流 发表于 2014-10-16 21:01
说到那些年看电视,看《霍元甲》最激动,还有《聪明的一休》挺好玩,其他就没啥印象了。再说记忆中的 ...

那是八十年代的老蓬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