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93|评论: 4

“鏖战”一冬春 构筑新“粮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5 16:47 | |阅读模式

  冬日的阳光下,滔滔安宁河放慢了奔涌的步伐。广袤的安宁河畔,正是修沟筑堰、改土造田的好时候。

  行访冕宁县村村寨寨的河道、田间,处处可见“鏖战”冬春,构筑安宁“粮仓”的激昂凯歌……

  科学规划,急、重先行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未雨绸缪的工作,再加上所需实施的项目点多面广,为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好,按规划,按急、重项目先修,是我们的实施原则。”2008年12月26日,一个多月来几乎天天忙在全县各个工地的冕宁县水利局局长康宇胜说。

  2008年,冕宁县成立领导小组,先后编制《冕宁县2008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红旗堰灌区渠系配套实施方案》、《2008年旱山村集雨节灌实施方案》、《2008年省级财政资金饮水安全》等方案,制订工作计划,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年中,逐步理顺了“四大堰”管理体制,保证了农田灌溉用水;投资155万元解决人饮工程6000人;新增有效灌面0.15万亩;完成沟堰防渗整治三面光7900米;投资168万元完成孙水河堤防工程整治468米;投资45万元完善城厢镇茶园村水保工程;大桥水库生态修复第二期规划设计;完成2008年烟水工程规划设计;投资19万元完成窝堡乡张家河坝堤防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迫性强,科学规划更是重中之重。

  “去冬今春我们有四大工作重点:投入150万元实施重点产粮区渠道防渗工程,水毁恢复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人饮工程。”康宇胜介绍。

  在每年初筹划好一年的工作外,冕宁更是将中期规划纳入工作目标体系,提前谋划。

  2009年至2011年,冕宁将投入4亿9千万元,全面实施安宁河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人饮解困、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等工程。

  把钱用在刀刃上

  地处安宁河支系孙水河畔的铁厂乡,2008年是个灾年。秋汛期,全乡1300亩临收割的水稻被泛滥的河水毁于一旦,其中240亩良田已沦为了河道。

  急。修堰急,复耕急,筑河堤急!

  过水农田要复耕,汛期一过,该乡村民不等不靠,在乡、村、组干部的动员带领下,排涝清淤。把能复耕的农田,都抢农时播上了小春。

  如今,绿油油的小春已将受过灾的农田覆盖。

  复耕的田间,刚组织村民修筑起了1000余米临时沟渠上水了,铁厂乡乡长桑卫东感到欣慰之余,依然对筑防洪堤、修永久性沟渠揪心不已。

  “我们将很快科学地启动铁厂乡水毁恢复工程了!”冕宁县水利局局长康宇胜介绍,刚入冬,县水利局已派技术员踏勘一线,与铁厂乡商议水毁恢复工程设计,争取明年开春分步骤启动工程。

  “将钱用在刀刃上”,成了冕宁县水利局分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尺。

  “现在是资金少,而亟待解决的项目多。我们只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迫的地方,分步按规划实施全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局局长康宇胜说。由此,“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和“以奖代补”成为他们资金投入的走向。

  而受水毁灾害的铁厂乡,因乡政府配套工作迅速,将成为水利局“投入资金的刀刃”。

  在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上,哈哈河坝农业综合开发,红旗堰的三面光工程,泸沽镇、石龙乡、城厢镇等地的人畜饮水工程也成了“刀刃”上的事。

  修复“冕粳147”大动脉

  2008年12月25日红旗堰竣工后,宏模乡优胜村村委会主任王显才一得空都要到翻修的红旗堰前转转。

  红旗堰,系冕宁县第一大堰。于1966年挖掘而成,是该县复兴、宏模、先锋、河边等乡镇农田的“大血脉”。

  1992年,因大堰两侧坍塌修过一次,多年来都只是年复一年“小清淤”。原来可通过近8个流量的沟堰变成了一条只能通过2个左右流量的小沟渠。

  而红旗堰所覆盖的4万余亩良田,几乎都是冕宁县著名的优质商品粮——冕粳147的主产区。

  作为宏模乡村民的王显才以承包人身份出资150万元承担起红旗堰2公里的三面光工程后,除了赚钱,干这个工程似乎还多了“造富乡亲”的意味。

  “这个工程干下来不太赚钱,但也要硬着头皮干。想起以前村民找水一夜都睡不成,我自己觉得咋个都要把工程质量干好。”除了保证工程质量,为在1月1日上游的大桥水库开闸放水时,能让村民灌溉上小春,王显才还抢抓工期,花1个月时间,完成了工程。

  而红旗堰剩余部分的修复,王显才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在期待……

  树一面先进的旗帜

  “2009年1月5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们这设参观点。”进入冬季以来,冕宁县石古村村委会主任卢自卫尽管很累,却显得很自豪。

  石古村,因从2003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硬是把昔日烂河滩改成了“挣大钱”的优质烟田。

  2007年全村已改造出3800余亩优质烟田,2008年,全村又改造“中低等”田300亩。

  “现在是车到地水到田,种起烤烟来安逸得很了。”说起改造后,平均每亩烟田由1200元收入提高到3000元,村主任卢自卫显得很“牛气”。

  2008年12月28日,卢自卫和其他村组干部一道,又走到仅烟水配套一项就投资2626万元的中低等田改造施工地,操心起来。

  尽管工程都已承包给了工程队,石古村的村组干部还是认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参观点在自己的“地盘”上,无论如何都要像种烤烟一样,“树一面先进的旗帜起来”。尽管每天回家,都是蓬头垢面,一身尘土。

  一事一议干“实事”

  国家干大工程,群众干小工程。一事一议的村民、社区工作方法在冕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点多面广,很多还要靠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自己干。”冕宁县农工办主任高祥开向记者介绍,相关项目资金都要打包投入最亟待解决的工程上,而其他一些小工程就得由群众自己一事一议。

  城厢镇南西社区三组境内农田中正在实施的机耕道宽4米多,计划300米长的道路已完成了工程量的40%。社区支部书记刘应林向记者透露,预计投入9.3万元的工程完工后,将解决千余亩田地无法实施机械的难题。

  河边乡詹家村村民有300余亩土地,农业机械无法进入,只能靠肩挑背磨。从去年入冬以来,村民一事一议,每家筹资投工,修出了一条可通拖拉机的机耕道。

  田闲人不闲,2008年,冕宁人修沟改土筑沟堰,为构筑一个全新的安宁“粮仓”,在山水田地间,奏响了一曲发展农业的凯歌……

  ·本报记者 杨发超·

  相关链接

  冕宁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冕宁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安宁河发源地,全县幅员面积4420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232个村,总人口35.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5.6万亩(田14.3万亩,地21.3万亩)。冕宁矿产资源丰富,稀土储量全国第二;水能资源富集,装机480万千瓦的锦屏二级电站位于县境内,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重要的优质稻生产基地。近几年来,该县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现有水库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总库容9.4亿立方米,农灌沟堰470条,有效灌面15万亩,保灌率达42%;防洪工程建设达28公里,保护耕地2.9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7条,治理面积84平方公里。

  改造前状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差。主要表现为坡陡、土薄、石多、跑土、跑水、跑肥,宜耕、宜种性差,复种指数低,单产低;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缺少机耕路和农事道,群众耕种极为不便。

  改造后状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壤质量显著提高。沟、池、路、塘、凼齐备,呈现出沟端路直田成方的景象,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三跑土”为“三保土”,做到“良田、良壤、良制、良种、良法”五良配套。

  改造后的哈哈河坝,耕地土层由改造前的10公分增加到50—70公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显提高;修建大型水池三个(蓄水量2000立方米/个),增强了改造区蓄水保灌能力;田间渠道合理布局,提高了排灌能力。

  改造后的哈哈河坝万亩连片基地以种植烤烟为主,其它农作物为辅,实行两年一轮作。烤烟产业已成为改造区的支柱产业。2008年,该项目区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要求种植烤烟1.1万亩,生产优质烤烟3.41万担,烟农总收入2550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

  充分利用冬闲地,轮作优质光叶紫花苕,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墒情,促进粮食增产(每种植1亩光叶紫花苕相当于施用26斤尿素),既解决了烤烟轮作问题,又解决了牲畜草料,促进了畜牧业发展。2008年,哈哈河坝种植光叶紫花苕1.05万亩。产鲜草2.6万吨,农户增收260万元,可养牛2800头、养羊14000只、养肥猪11000头,为2100口沼气池提供原料。

  项目启动以来,该县整合烟水项目3340万元、水利项目200万元、国土占补平衡项目14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180万元,捆绑资金、集中投入、分年实施、成片开发,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改土、建水池、修机耕道等工程中,群众投工投劳7.8万个,筹集砂石3.5万立方米,折合投资5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受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项目建设上,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业主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在施工单位选择上,采取网上比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工程建设中实行业主监督、监理监督、受益村民监督和烟技员旁站式监督等“四层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来源:《凉山日报》数字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1-5 23:17 |

冕宁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冕宁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安宁河发源地,全县幅员面积4420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232个村,总人口35.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5.6万亩(田14.3万亩,地21.3万亩)。冕宁矿产资源丰富,稀土储量全国第二;水能资源富集,装机480万千瓦的锦屏二级电站位于县境内,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重要的优质稻生产基地。近几年来,该县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现有水库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总库容9.4亿立方米,农灌沟堰470条,有效灌面15万亩,保灌率达42%;防洪工程建设达28公里,保护耕地2.9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7条,治理面积84平方公里。

  改造前状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差。主要表现为坡陡、土薄、石多、跑土、跑水、跑肥,宜耕、宜种性差,复种指数低,单产低;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缺少机耕路和农事道,群众耕种极为不便。

  改造后状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壤质量显著提高。沟、池、路、塘、凼齐备,呈现出沟端路直田成方的景象,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三跑土”为“三保土”,做到“良田、良壤、良制、良种、良法”五良配套。

  改造后的哈哈河坝,耕地土层由改造前的10公分增加到50—70公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显提高;修建大型水池三个(蓄水量2000立方米/个),增强了改造区蓄水保灌能力;田间渠道合理布局,提高了排灌能力。

  改造后的哈哈河坝万亩连片基地以种植烤烟为主,其它农作物为辅,实行两年一轮作。烤烟产业已成为改造区的支柱产业。2008年,该项目区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要求种植烤烟1.1万亩,生产优质烤烟3.41万担,烟农总收入2550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

  充分利用冬闲地,轮作优质光叶紫花苕,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墒情,促进粮食增产(每种植1亩光叶紫花苕相当于施用26斤尿素),既解决了烤烟轮作问题,又解决了牲畜草料,促进了畜牧业发展。2008年,哈哈河坝种植光叶紫花苕1.05万亩。产鲜草2.6万吨,农户增收260万元,可养牛2800头、养羊14000只、养肥猪11000头,为2100口沼气池提供原料。

  项目启动以来,该县整合烟水项目3340万元、水利项目200万元、国土占补平衡项目14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180万元,捆绑资金、集中投入、分年实施、成片开发,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改土、建水池、修机耕道等工程中,群众投工投劳7.8万个,筹集砂石3.5万立方米,折合投资5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受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项目建设上,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业主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在施工单位选择上,采取网上比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工程建设中实行业主监督、监理监督、受益村民监督和烟技员旁站式监督等“四层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上面这部份和今天县委书记周斌在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回龙乡石古村现场点向全省代表介绍的内容完全一样。

  这个会安排得很奇怪,参会人员居然分成两个组,一个组上午去德昌下午来冕宁,另一个组则是上午到冕宁下午去德昌,所以周书记就只好上午和下午分别介绍了一次。我今天恰好在现场,也就听了两次。说实话这么长的内容要完全背下来是很难的,周书记真是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5 22:41 |
2009年至2011年,冕宁将投入4亿9千万元,全面实施安宁河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人饮解困、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等工程。——4亿9千万,天啦,中国太有钱啰……[em03][em06]

发表于 2009-1-5 20:59 |
[em02][em01][em02]

发表于 2009-1-5 20:37 |
   大好事啊,我顶!![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