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囊藏戏的传承路——从坝坝戏到舞台秀
时间:2014-10-18 00:09 作者:陈家蒂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家蒂):藏传佛教是西藏的佛教分支,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的三大体系,分为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觉囊派等六大主要派别。其中,觉囊派藏戏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广为流传。今天,记者在阿坝州壤塘县有幸探访了一位学习觉囊藏戏30年的传承人勒特,从他的讲述中我们窥见了觉囊藏戏的独特魅力。
1985年,11岁的勒特跟着舅舅活佛俄旺丹增到马尔康参加阿坝州高原艺术节。从此以后,勒特就开始学习藏戏。舅舅编剧本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着。舅舅给剧本配音乐的时候,他也尝试着自己编。与此同时,他还跟着舅舅到青海等地参加演出。经过多年的学习,勒特逐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藏戏传承人。2012年底,壤塘县重组藏戏团,俄旺丹增出任团长,勒特成为了副团长。
一般人听藏戏,可能会觉得它与京剧类似。演员们唱得热闹,但听的人未必明白。勒特告诉我们,藏戏的关键是内容。例如著名的藏戏剧目《智美更顿》,每每唱到智美更顿为普通民众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双眼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都会激动不已。阿坝州藏羌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马成富回忆说:“当时巴塘下面的几千位藏族观众,巴塘的藏族老百姓,都是唏嘘、哭啊,他们走到台前,向台上扔去了水果、核桃,有些人用丝绸包着钱扔上去。整个舞台丢满了布施的东西,以至于剧根本无法演下去。可想而知这个剧情对老百姓教育有好深,打动有好深。”
觉囊藏戏从“坝坝戏”发展而来,以前的藏戏时间长,一个剧目可以演3-4天。现在为了让本民族的文化走出去,觉囊藏戏经过改编,以折子戏的形式上演,缩短了演出时间,逐渐走上更大的舞台。为了保护和传承觉囊藏戏,壤塘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招募了40个演员,并聘请了州级传承人勒特担任老师。与此同时,组织藏戏团在县、州内巡演,扩大影响力。要推广藏戏,首要是要让人听懂藏戏的内容,勒特说:“第一个我们藏戏的内容,不管是汉地还是藏地,应该把内容传下去,都懂内容的话都会很喜欢藏戏。现在懂的人都很盼望藏戏。外地不懂细节不懂内容,就看不懂。”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戏的内容,壤塘县今年打算出版两个藏戏剧本,使用藏汉双语编排。藏语版本针对当地老百姓,保持原汁原味的长篇故事;汉语版本针对内地观众,属于精炼的浓缩版本。壤塘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周春香表示:“县委政府的决心是非常大的。音乐灌制去年已经完成,下一步是准备把我们的藏戏再包装一下,做成光碟,同时还在为我们积极地申报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做准备。”
但是,藏戏与京剧、川剧一样,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很对年轻人不爱看也不愿意学,更别说传承了。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甘学志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京剧我们的国粹,川戏都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生存不下去了,更何况我们的藏戏了。只能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还是有价值。”
然而,藏戏传承人勒特对觉囊藏戏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说,他们戏团的40个演员都来自藏戏底蕴深厚的南木达乡和茸木达乡,主要是当地的僧人和牧民,平日里僧人在寺庙修行,牧民在家务农,需要演出时聚集到一起排练。而往往只需要团里一个电话,这些人就会立刻赶来。
“怎么说呢,我们的演员40多个人,不是为了这几百块钱的工资,因为挖虫草的时候他们一个电话都要回来,夏天冬天不管什么时候有演出,一个电话他们就要回来。”
勒特说,他们演藏戏,不仅仅是为了演出,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我平时跟他们强调就是,我们演藏戏不是为了好看,为了什么,为了历史,为了我们的文化,主要是历史和文化要传承下去。”
作者:陈家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