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年限一致;远景规划年限为2050年,按绵阳城市远景规划作为线网远景规模的控制条件。
■远景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构成,其中1-3号线为骨架线路,4号线为放射线间的联络线,5号线为市域线。
10月21日,市规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方案的审议并原则通过,是不是意味着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即将开始?轨道交通何时建设?昨(23)日,记者就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刘青川。
■记者 赵利宾 实习生 高溪
目/前/进/展
线网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从2012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刘青川说,轨道交通建设是百万人口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张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巩固绵阳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非常重要。
2012年7月,市委书记罗强指示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作,随后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2012年8月,我市组成考察调研组,分赴重庆、贵阳、昆明、厦门、成都5个城市考察调研,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轨道交通建设的筹备报批、建设模式、资金筹措、运营管理等经验。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同意由交发集团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业主,通过比选确定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与中规院联合体作为规划编制单位。今年8月,客流量调查及预测、线网规划通过专家评审。10月21日,市长林书成主持召开市规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目前,《绵阳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规划》、《新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建设规划相关配套报告等多个专题已经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规划。
工/程/复/杂 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
作为一项大的系统集成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经过咨询、规划、报批、筹备建设等多个繁复的环节,项目周期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在轨道交通项目实施前,必须在政府批复的线网规划基础上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待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后,还要开展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工作还涉及大量配套专题等多个报告且需国家审批,审批环节多、审批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除了审批耗时较长这一客观实际,极大的资金需求和最大的民生需要等特性,也是对绵阳这一地市级城市的巨大考验。此外,建设轨道交通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以成都和重庆为例,成都市在1986年开始谋划地铁建设,直到2005年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开工建设,2010年实现1号线运营,从谋划建设到建成运营,耗时整整24年。重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前期研究,直到2000年才开工建设。反观绵阳,从2012年提出修建轨道交通,到今年8月完成客流量调查与线网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工作推进速度已经很快。
远/景/规/划 5条线构成交通线网
10月21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为远期规划和远景规划。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年限一致;远景规划年限为2050年,按绵阳城市远景规划作为线网远景规模的控制条件。远景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构成,其中1-3号线为骨架线路,4号线为放射线间的联络线,5号线为市域线。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大的系统集成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全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刘青川说,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从规划到开建将耗费很长时间,希望广大市民理解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