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学校,被遗忘的孩子
阳光暖童心——探访地震灾区被遗忘的角落系列报道①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祝勇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巢晓
重访地震灾区,深入边远山坳,
深入到媒体报道未覆盖的地方、深入到公众视野之外,
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被遗忘的孩子,
给他们捎去一个礼包,在这个寒冬——
让他们过上一个有阳光的春节。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爱心援助不断涌入,为灾区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受灾面积广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目前仍有这样一些学校,这样一些孩子,虽然身处地震极重灾区,却因交通不便,或因关注得不够细微,在一次次捐助活动中屡遭遗忘。尽管这也绝非捐助者本意。寒潮来袭,四川灾区已开始下雪,而被遗忘的角落,要比任何地方都更为寒冷。
从2008年12月16日至31日,历时半个月,信息时报记者先后走访了青川县的马公乡小学、石坝乡小学、苏河乡小学、关庄镇小学、北川县的都坝乡小学以及汶川县的威州等小学,深入山区学校和村民家庭,探访被遗忘的学校和孩子,希望尽最大努力,呼吁社会各界更为细微的关注,让他们能得到更多更实际的援助,温暖度过地震后首个寒冬。
《爱心档案》
走进四川灾区小学
金融风暴、股市低迷、楼市寒冬,这一年我们过得如此不易,但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严冬,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始终会再度来临。
不过,即使勒紧裤带,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依然可以去酒楼吃顿新年大餐,去电影院看贺岁大片,去商场买件时尚靓衫。这正是传说中的“口红效应”,荷包虽然紧了,人们仍需要适度消费带来心理慰藉,让自己有个好心情熬过冬天。
而在与广州相隔千里的四川地震灾区,成千上万受灾群众承受着更大的痛苦和煎熬,他们的寒冬更为残酷:房子垮了,亲人没了,多年奋斗的积蓄空了,重新变得一无所有。他们,同样需要熬过冬天的好心情。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关注下,一批又一批的过冬物资已源源不断运往灾区,希望保障灾区群众温暖过冬。然而,由于受灾面积大、人数多,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学校,一些受灾情况特殊的山区孩子,在一次次援助中总被错过。
如今,仍有这样一些学校,地震后宛若置身孤岛,缺少外界捐助力量,学校和孩子们苦苦支撑,甚至连厕所都只是挖个坑围上条布就地解决;
如今,仍有这样一些孩子,没有棉衣棉鞋穿,课间十分钟围着板房跑圈取暖,中午带冰冷的馒头充饥,起早摸黑走两个多小时山路上学。
而这些孩子的新年愿望,只是希望能有双御寒棉鞋,能吃上香蕉或新鲜蔬菜。
寒冬仍在持续,春节就快来临,这些被遗忘的学校和孩子,迫切需要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援助。
作为“首善之都”的广州,向来不缺乏这样的爱心人士,2002年,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栏目正式推出,通过对城市困难家庭坚韧故事及点滴需求的报道,为广大爱心人士搭建了帮助他人的平台。充满爱心的广州人,源源不断地续写着这份档案,将爱心之歌唱响在城市每个角落。
《爱心档案》6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此次“阳光暖童心——探访地震灾区被遗忘的角落”大型报道活动,希望唤起更多的广州爱心人士,将温暖的双手伸向四川地震灾区,伸向灾区里暂时被遗忘的学校和孩子。
或许,我们只需伸出援手,点滴帮助,就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好心情,让他们增添一些熬过冬天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至少在这个春节暂时忘掉所有的不幸和痛苦,跟我们一样调整心情,重整思绪,积极坦然地面对无常人生。
深藏地震废墟的孤岛小学
从地图上看,青川县位于四川省最北端,县内有多处5·12汶川地震波爆发点,属地震极重灾区;而马公乡位于青川县内最南端,处在三县交界,属偏僻山区,如今与外界的唯一通道,需要穿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成片地震废墟。
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尽管房屋尽毁,受灾严重,但青川县马公乡小学地震后宛若置身孤岛,错过外界一次又一次援助,一度被人遗忘。
12月16日,信息时报特派记者乘车穿越地震废墟,前往青川县马公乡这所孤岛小学,路途凶险,而学校艰难现状令人震撼。
路途凶险:一边是滑坡山体,一边是悬崖
16日上午8点多,记者一行从青川南部的关庄镇出发,穿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沿着地震废墟中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蜿蜒前行。从关庄到马公乡小学距离只有40多公里,但由于路况复杂,开车要走两三个小时。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11月份刚建成开放,是此次汶川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这里的地质破坏形态最多、堰塞湖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
地震遗址广场上,三块飞来巨石组成一个醒目的“川”字,既代表“四川”,也代表地震波从始破点汶川经北川,到终破点青川。
从遗址公园门口往里开没多久,我们的车开始爬山路,在塌方的半山腰绕行,路面坑洼不平,一路颠簸摇晃,而且道路狭窄,一边是滑坡山体,一边是悬崖,险情不断。“不熟悉路况的人,根本不敢开进来。”开车的当地司机老王介绍。
这是震后部队在滑坡山腰间开辟出的土路,拐弯多、坡度陡,多数路段只能容一辆车单行,遇到对面有车,要提前在稍宽阔拐弯处停下让道,否则一旦堵车,可能就会耽搁一天。
透过车窗往外看,旁边就是悬崖,稍远处可见砂石松散的滑坡山体,像被人刮开伤口露出白肉,让人不寒而栗;一些滑落的巨大石块被卡在路边,似乎伸一根指头就能把它推下悬崖。
路上还经过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堰塞湖,由于矿物质多,湖水呈现出诡异的蓝绿、金黄色,湖面死一般沉寂,被埋水下的大树露出几根干枯树枝,仿佛在向路人泣诉,这里长眠着不少地震遇难者。
四大地震波爆发点之一,山体滑坡塌方严重
地震前的马公乡,原本就是青川最为偏僻的乡,地处江油、平武、青川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手机没有信号、没有班车到达、经济条件落后,被称为“青川的西藏”。
平时马公乡村民出入主要靠双脚。赶集时,村民天不亮起床沿着山路不停地走,花上七八个小时才能走到最近的石坝乡集市,呆不了一个小时,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回去,不然半夜还到不了家。
而5·12地震波的巨大能量,在马公乡附近形成四个集聚爆发点,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
其中,红光乡东河口村崩塌造成伤亡最为惨重,当地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汶川地震首个地震遗址公园,也因此选在东河口修建。
马公乡窝前村也是四个爆发点之一,只因在大山深处,人烟稀少,造成的伤亡程度没有东河口那么深。
即便如此,地震也一度割断马公乡与外界的联系,山体大面积滑坡,村民房屋荡然无存,交通阻断,给后期的救援和重建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只能靠空投物资进去给受灾群众。
后来部队虽然打通了道路,但都是在山腰直接推土而成,土质松散,随时都有再次滑坡的可能,特别是下雨天时,地质隐患、交通隐患层出不穷,道路常被大雾和泥浆挡住寸步难行,不熟悉路况的人很容易出事。
“下雨天没人敢开车进去,经常会有山体滑坡,很危险!”曾多次开车出入马公乡的志愿者小周称,当地有俗话说,在这里的路上开车,不是看前面,而是看上面。
山区平地少,斜坡上搭简易教室
上午11时许,记者一行几经颠簸终于抵达马公乡小学。
这是马路旁沿斜坡搭建的一排简陋竹夹板房,一共七八间,其中三间作为教室,每间10多平米,一块黑板,几张课桌椅,地上还是坑洼泥土。
51岁的校长朱理华介绍,马公乡小学目前共有42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3人。其中,有27名学生在这三间教室上课,分属一、三、五年级,每年级一个班,每班一间教室。另外15名学生属二、四年级,由于家里太远,仍在马公乡小学地震前原校搭建竹夹板房上课,学校安排了两名老师驻点在那边。
这排简陋教室前,只有一块10多米长跑道大小的空地,就是孩子们运动场所。目前,孩子们课间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羽毛球,学校仅有的一副羽毛球拍,还是上个月志愿者送的,但场地有限,羽毛球经常被打到房顶瓦上,得用根竹竿去拨下来。
学校目前搭建教室的这块地方,本是校长以前的老房,由于地震前已被乡卫生院用作诊所,学校又找不到其他平坦地方,校长只好借助老房门前这块狭小空地,在斜坡上悬空搭建了这排简易教室。学校现有7名老师,大多是本乡人,他们自己的家被震没了,在学校的宿舍也被毁,无家可归。
好在学校学生少,教室面积也无需太大,学校在竹夹板房内设了个隔间,与学生们的教室前后紧挨,同样只有10多平米,老师放张床和几件简单厨具在里面,既是厨房也是卧室。
竹夹板漏风,冬天在里面很冷,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敢在里面烤炭火,怕引起火灾。直到最近,志愿者给他们捐了几个电炉子,才得以取暖。
温暖四川灾区
捐助计划
金融风暴下,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城市中的我们,省下一顿饭钱、少买一件衣服,就可以帮助四川灾区孩子们送上一个温暖的新春大礼包,或是为他们解决一年的学习生活费用。
信息时报社联同广州市慈善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开展此次温暖四川灾区大型捐助活动,将在春节到来之前,为这些学校和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
五种捐助方式,方便量力而行:
A计划:300元一个温暖礼包(包含书包,棉鞋、被子、文具、糖果、图书、玩具,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负责在当地采购)。
B计划:500元资助一个小学生一年的在校餐饮、文具等学习生活费用。信息时报将逐日刊登求助学童的照片、资料或姓名、编号,为免重复捐助,请先与本报联系确认后再行捐款(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本栏最下方)。
C计划:为孤岛小学修复校园,马公乡小学急需对目前的简易厕所、厨房、教室进行修整,否则存在卫生与安全隐患。预计总花费需要1.1万元。
D计划:援建威州,为威州小学重建添砖加瓦。捐建者捐款在1万元以上的,学校在明显位置立碑篆刻捐建者单位或姓名、捐建金额,并载入校史。
E计划:常年需要的物件,爱心人士自行邮寄(详细地址请与本报联系,咨询方式见本栏最下方) 。
捐赠小贴士
善款将由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转交。
收款单位全称:广州市慈善会
地址:西湖路99号10楼
捐赠账户:农行越秀支行
捐赠账号:
036301040000267
邮政编码:510030
传真:83364933
特别提醒:敬请在捐款时告知或注明是:“捐赠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并指定是“阳光暖童心A计划”或“B计划(以此类推)”。另外,敬请捐赠者注明捐赠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以便慈善会把捐赠收据寄给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有任何问题请向陈小姐咨询
020-34323160
137241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