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形式原生态歌舞
节目名称《玛达咪》
表演人数40人
节目时间7——8分钟
节目特色歌舞应用大量的西番人的歌舞素材,择取最具代
表演性的歌舞意象,以舞蹈诗话的形式加以表现。荟萃西番人深沉
忧怨的独特的山歌文化,舞蹈文化及生活劳动的场景,全方位的展
现西番人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
1.舞蹈:以民族风俗画的结构方式充分再现玛达咪山歌的起源
(血浓于水的兄妹情),西番人的祭祀、劳作等,运用西番人的舞蹈语汇,
现代艺术表现手段表现这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文化低蕴。
2.音乐:此歌舞的最大特色为婉转悠扬、古朴的山歌。择取西番人
传说的“玛达咪”山歌的由来为侧重点,拾缀各种“玛达咪”山歌
民谣扮成迷人的花环,多角度的展现其风采。运用“玛达米”曲调把情
感、舞蹈与生命融为一体。
3.整体:通过西番人的原始舞蹈语汇,感人至深的“玛达咪”曲调,
鲜艳独特的西番人服饰,变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一主题。
引子
音乐由弱渐强,意境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沧桑忧怨的“玛达咪”
山歌,一名年轻的西番姑娘在灯光制造的神秘、凝重的气氛中,神情迷茫
而急切的呼唤着自己打猎未归的“阿波”.............
寻啊波
灯光;依然较昏暗,则光,以白色为主要色调。
音乐:音乐急促、依然以低沉的“玛达眯”山歌为主的旋律走向。
转瞬间音乐变得更加急促,辉煌,寻找“阿波”的西番姑娘虚拟
呼唤的舞蹈动作。在急促、辉煌的音乐中,时而迎风艰难前行,时而
滑到匍匐前行。音乐忽然变的紧张,急促、村里的青年男女听到姑娘
呼唤“阿波”的声音后,自发的出门帮助姑娘来寻找“阿波”。男人
们手持猎枪抵御野兽,女人们手提茶壶(道具)给男人们送茶(这个
场景安排一个虚拟的寻人为主的男女群舞,音乐由“玛达眯”山歌中
的“嘎拉红”男女对唱为主)。
祭祀
寻找啊波无望,四名男子(强壮,赤着膀子)请来村里的“怕茨”
(巫师)打卦以求神灵告知姑娘“阿波”能否风逢凶化吉(此时音乐
渐弱)。同时加入西番人祭祀的发语,但要求艺术化、动作有时设计
夸张(跳跃性较大的动作),巫师开始做法念咒语(可以模仿西方人
祭祀场景,舞蹈氛围以神秘、古朴为主)。在西番人古老而神秘的祭
祀念语中,全体演员动焦虑、肃穆的围观着巫师做法。仪式结束,主事
的巫师表现出惊恐状,把手中的法器“嘎杜达尔”举过头顶示意姑娘的
“阿波”凶多吉少(音乐渐弱,灯光全暗。制造出悲伤的氛围)。
互助
突然,音乐转入暴风骤雨和雷电声的虚拟场景(灯光以平闪灯为主,
制造烟雾气氛)。一个身披树枝的人以独舞的形式出现(加追光),舞蹈
动作以粗犷彪悍为主,惊恐的人们注视着这个陌生人。(独舞结束)音乐
由强渐弱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姑娘从穿树枝的人身上似乎看出了自己
“阿波”的身影,于是深情的唱起了“玛达咪”山歌。歌声深情、忧怨,
意蕴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阿波从歌声中认出了是自己的“拉谷咪”。音乐
由低沉变得欢快。双人舞起,兄妹相拥而舞,互诉离散衷肠。之后,人们
吆喝着将姑娘的“阿波”高高托起,高唱“玛达咪”山歌中歌颂亲情的曲
调,以群舞的形式男女对跳欢乐吉祥的锅庄。青年男女歌舞飞扬,西番人
为了庆祝这对兄妹的悲欢离合沸腾起来|(音乐由玛达咪歌谣中《嘎拉红》
组成。此时灯全亮、侧光、背景光也亮,以红色为主要色调,营造欢乐热
烈的氛围,将节目推向高潮。)
尾声
音乐渐渐弱下来,人们一起缓缓的拥在兄妹俩的身边。(追光灯追逐
姑娘)姑娘似乎还在寻找什么缓缓走到舞台中央,对着舞台大声喊“阿波.
....”最后留下最灿烂的微笑......
收光
落幕
注:
“嘎杜达尔”是西番人用于宗教仪式的法器。
“阿波”西番人称呼哥哥的称为。
“拉谷咪”西番人称呼妹妹的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