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1|评论: 0

课本现广告,缘何一路畅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两日,天涯论坛上一篇叫做《广告太多了,初一女儿的课本让妈妈伤心哭了》的网帖火了。不到3天时间里,点击量达54万之多。据发帖者说,自己女儿在广东肇庆一所省级中学读书,她的英语教科书中竟然出现了多达十来页的“广告”内容。这些“广告”,基本上都是宣传教材编写机构——仁爱教育机构,或者是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学习机、录音带、教辅等材料。 
教科书内惊现广告,不仅是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不到位,极有可能还藏有权钱交易的猫腻。因此,按照广告这条线索,顺藤摸瓜,将幕后的失职者、腐败分子逐一揪出来,依法进行惩处问责,就显得势在必行。不然,如何给孩子一个说法?如何给公众一个交代?
  教科书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种类的图书,它的阅读主体是广大学生,而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生还分不清哪些是广告,哪些是教材上的内容,如果我们让广告这匹野马在教科书中尽情驰骋,那就不一定能保证教科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也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干扰。
  了解相关法律得知,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就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而今,夹杂着广告的教材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生手中。在三令五申之下,公众不禁感慨,这一连串的审查、印刷、发行到底是怎么一路畅行的?
  熟悉教材工作的人都知道,教材从编写到投入印刷,往往几易其稿,这中间也几经审查,然而从出版到正式发行,监管跑哪里去了?是无意间的默许?还是有意的失职?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得不叫人猜疑。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相关责任部门定要对此事严查到底,才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擦亮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