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39|评论: 0

所以就别发了?专家称发消费券拉动内需可能致物价上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0:10 | |阅读模式

所以就别发了?专家称发消费券拉动内需可能致物价上涨 
[ 今日关注 ] 于2009-01-15 09:10:55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标签: 今日关注  发放消费券  拉动内需  物价上涨 

毛寿龙

刘尚希

王志安

  央视《新闻会客厅》1月14日播出节目《发放消费券》:

  解说:为应对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即广东东莞等地给困难人群发放红包制度,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向低保对象等37.91万人发放了3791万元消费券,此举被看作是全国范围内的投石问路之举。此后学术界相关人士提出建议,给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的家庭每人发放千元补贴,或者无条件全民社会生活,这些建议引发热议。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的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了,给市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红包或者发放消费券,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各地发放红包、消费券的积极意义又该如何客观看待呢?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一个正在热议的话题,相信我们今天演播室也是一个热烈讨论的现场。我们先听听毛教授,为什么不同意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消费?

  毛寿龙:我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询问了一下我们家里的保姆,就那个黄丫头,她就跟我说,说我现在大家都在发消费券,根据你们家的情况,如果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可以得到三千块钱,我说这是个好事啊,那么多钱一下子拿到了。再一想,实际上觉得我一年挣几万块钱回家,但是一回家以后,发现了所有东西都涨了,一下会发现券拿到以后,都回到市场去买东西,因为涨了以后她就会担心,我辛辛苦苦挣的钱不是摊薄了嘛,可能隔壁邻居家,或者说她所看到的有些人并没有出来打工,或者没有去工作,也没有辛苦去挣钱,他拿到了三千块钱可以消费,等于是她给的分了,分了勤快的人,她说你要没钱去挣不就行了吗,干嘛要等着别人来发呢。

  李小萌:你身边做的这一个调查,你就把人说服了。

  毛寿龙:不是说服,实际上从道理上来进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大约是两三万亿的消费量假定,可能没那么多,一下子1.2万亿的钱加进去,的确会摊薄的。

  李小萌:你又怕摊薄又会怕引起物价的上涨,我们听听刘教授的观点。

  刘尚希:毛教授说的摊薄,我不是太理解。他是做了一个个案的调查,实际上发这个消费券我觉得从整体来讲,还是能够刺激消费的,尤其是针对低收入阶层发放这个消费券能够刺激消费,至于他刚才讲的那种情况,我不知道是什么含义。

  李小萌:那我们毛教授再把这个讲清楚一点。

  毛寿龙:相当于比如说我们有一杯牛奶,更多的人喝,倒点水牛奶不就稀了嘛。

  李小萌:好,志安笑了,听听志安的看法?

  王志安:我觉得毛教授刚才说就这个钱给低收入的家庭发了钱物价就会上涨,这样就等于每个人赚到的钱就给摊薄了,是这个意思吧。

  毛寿龙:对。

  王志安:但是实际上从经济角度来讲,就说这一块钱的价值是不是能够被摊薄,其实主要取决于我们整个社会的货币发行量,而不是取决于我们是不是在财政分配上,对某一部分进行特定的补贴或者分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是给低收入家庭发的这个钱,是通过增发货币给他们的,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货币贬值,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财政分配手段来发这个钱,就是把政府原准备,比如说用来投资的钱,拿过来分给这些低收入家庭,我觉得是不会导致货币稀释的。

  刘尚希:现在消费券是短期的一种权宜之计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会说带来整个物价的上涨。因为现在这种情况下,说物价下落,通货紧缩,这根本就不用担心。

  李小萌:好,我们现在是在讨论如果发放了消费券会不会带来物价上涨,我觉得这还是属于一个后续的问题,我们先来理清一下,发放消费券本身的目的和效果能不能一致?比如说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效果会不会仅仅起到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渡过暂时的困难,而不见得起到能够刺激消费的作用。我们先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毛寿龙:如果是从市场营销战略角度来讲,我本可以看到,发消费券不仅是政府在发,实际上很多餐馆也在发,像香港的那个餐馆说是要发两千万,或者现在要发一个亿港币的消费券。谁在网上登了,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像北京实际上也有,比如说我昨天去一个西餐厅吃点东西,最后给我两张消费券,这两张消费券是两杯咖啡,但实际上它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如果他给我一个消费券,现在商家经常做,买100返回40或者60,现在不返回了,你拿着消费券是一样的。所以实际上发消费券的效果跟市场策略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刘尚希:因为中国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以下的人,现在有1.3个人。按照中国的这种标准来衡量贫困人口,目前来讲也有两千多万,要按照新的标准是要增加三千万。这些人是低收入人群,他消费不起,他的消费是严重不足的。他想买东西,想消费没有钱。这个时候你发消费券给他,等于是消费补贴,这个本身发的钱实际上就扩大了消费的总量,而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消费的差距。另外你不管他们,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甚至他们的日子都没法过,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也是不利的。

  李小萌:本来没钱花的人有了消费券,有的花了,所以消费了,刺激了消费了,毛教授?

  毛寿龙:这个我觉得不是为了刺激消费,主要是为了一种慈善行为。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人口,给予针对性的发放一些货币我觉得是可以的,尤其是像比较偏远的农村。我记得过去我去贵州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官员,他当地没钱,他私铸钱币,但是他制定了假铜钱以后,还繁荣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什么呢?后来皇上知道这个事了,把他叫到北京要杀他的头,后来他一说,皇上觉得对,他做得对,所以就赦免了他。这一点实际上对贫困地区是个非货币化的经济提供一些货币,我觉得这是货币能力。尤其对我们下层人员,低收入者来讲,你会看到,比如说我花五毛钱,一块钱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花?但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我5分钱我都知道怎么花?所以对于这样的,非正规的经济加点货币我觉得是有利的,当然对于实在是消费能力有限,工作能力有限的,我们哪怕是发放给工作券可能都有好处。

  刘尚希:你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实际上你讲的那个贫困山区是缺少流通的手段,这个缺少收入是两个东西。这个交换的手段,流通手段缺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毫无疑问把货币加进去,但是现在他是缺收入了,当然在货币这一块表示的流通手段,同时它是表示收入。

  李小萌:好,我找一个例子来推进一下我们的话题,但这个例子貌似是支持了毛教授的观点,是这样说的,在1999年可能你们都了解,像日本碰到了泡沫经济之后,发放了地域债信券,发放了大概价值170亿美元这样的债信券,结果造成是32%刺激了消费,68%转换成了储蓄,当年刺激GDP增长只是0.1%。

  刘尚希:这个我觉得首先不要讲这个作用大小的问题,有一句俗话,物以涨价而不为,我觉得物以消费作用的大价而去判断,能有作用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措施。只要它有助于扩大消费,有助于刺激消费,我们就可以采取。我们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能指望找到一个措施、灵丹妙药,把所有问题解决了。我们从方方面面来采取这些措施,小步的再来改进。

  李小萌:那毛教授同不同意至少能够起到一点点作用,甭管起多少?

  毛寿龙:起作用肯定会起。

  刘尚希:那是,有作用就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