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茶岭经验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致富引路人 宁南县茶岭村党组织两次抓住历史机遇,带领全村群众转变思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历届党组织的不懈努力,茶岭已经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到2014年,全村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0%,依托林业产业,该村已实现人均纯收入2.1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茶岭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上已成为全县的标杆,创造出了成功的茶岭经验。 一 、放开眼界,谋“变”。1998年,茶岭村党组织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尝试推广茶叶、杉树种植,谋求从传统粮食种植业向林业转变。 二、 党员示范,谋“动”。刚开始新思维受到群众传统思想强烈抵制,茶叶、杉树的推广遇到强大阻力无法开展。村党组织动员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将荒山种满林木。随着效益逐渐显现,群众积极性高涨,实现了茶岭蜕变第一步。 三 、组织引领,谋“合”。在茶叶、核桃等林产品效益凸显后,为增强产品整体竞争力。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茶岭村采取“村委牵头、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幸福乡茶岭村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大凉山幸福茶品牌。并先后成立起茶叶专业合作社、核桃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合作社等专合组织,实现了整合目标。 四 、勇于探索,谋“强”。2009年,茶岭村又一次抓住宁南“三百万”工程机遇,积极探索核桃、板栗加茶叶套种模式,并发展起林下生态养殖产业。 几年来,茶岭村共种植茶园1.6万亩、核桃46万株、杉树5.6万株、板栗1.6万亩,使林业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