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说起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草案规定,每年9月30日为国家烈士纪念日。
抗日战争中,巴中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拥跃参军参战。三万多巴山儿女于1935年随红军北上抗日,数以千计的青年加入川军出川作战,大批青年学生参加远征军奔赴太平战场,他们同仇敌忾,舍身忘死,为国捐躯。1938年巴中县政府为纪念抗战一周年,在岩梁公园建立《抗战阵亡纪念碑》。它是巴县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可惜原碑于1960年因建房被折。《抗战阵亡纪念碑》序是爱国民生人士叶良一书法家留迹,还好已留存博物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四周之际,经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舘倡议下才修复《抗战阵亡纪念碑》于南龛山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当我们看到巴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英烈已经沉睡,忠魂昭示后人不要忘记巴中爱国爱民族的抗日英雄。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祭奠先烈,为了继承传统,滋养忠诚,我们更应学会敬仰英烈、学会感恩,寄托哀思。
祭奠不要忘记在《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放个花圈。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内容本身,因为这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导向,对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是一次灵魂的触动和拷问,以共和国烈士精神为动力,荡涤着一股强劲的民族精神,弘扬烈士精神。
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想到民国巴中政府能修建这样光照千秋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难道今天巴中市委,市政府就不能修一个《红军抗日记念碑》吗?巴中市是川陕省首府,外地人到巴中第一映像是看不到老区的形象,城市城市特点应特别体现苏区红军的历史形象。如今的城市面临着“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大跨步前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必将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后劲。
在巴中,岁月已覆了厚厚的尘土。除却尘土,让人们仍能看到那些闪耀于历史的光芒。
空山巴人 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