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63|评论: 10

[交流共享] 【今日特荐】孙娟的川剧梦 (重庆晨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0:21 | |阅读模式
                    孙  娟  的  川  剧  梦
                                                                          2014-11-02 02:28来源:重庆晨报


  “我喜欢唱戏,虽然累,但是很快乐。”孙娟说,当自己融入角色,便忘了生活中的烦心事。最近,杨坤玖在西南大学学生拍的电影《川剧往事》中担纲男主角,还获得了首届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是不是可借此出名?夫妻二人从来没多想,只想着“要是能给川剧带来些观众,就最好了”。

  孙娟戏服都来不及换就背着孩子煮饭。
  
  老戏迷义务帮忙写水牌、报剧目。
  
  晚上,孙娟骑着电动车去“走穴”。
  
  孙娟在火锅馆表演川剧绝技喷火。
  
  只要一上台,孙娟就入戏,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从不马虎。重庆晨报记者杨新宇摄
  
  现在,每天来群艺川剧场看戏的观众只有十多位老人,但孙娟和她的小剧团依然一丝不苟地演出。

                                                                                                                                重庆晨报记者王寒露报道

  10月24日下午1点半,江北区五里店茶园车站旁的群艺川剧场里,观众席还没开始上人,演员们在后台最后一遍确认上台顺序和剧中内容。剧场外偶尔能听到锣鼓胡琴的调音和一两个演员吊嗓子的腔调。
  10来年,孙娟先后组建了两个川剧团,现在她和十几个人守着这个不得不说有些破烂的小剧场,日复一日地演出,“挣钱?能把剧团维持走就算不错了。”
  一年365天,每天下午2点到4点半,这里都必有剧目演出,而且剧目几乎不重复,这一坚持就是近5年。
  团长孙娟说,每天换戏也算是一个传统,这样做才留得住观众。演出内容一部分来源于自己年轻时老师教的,另外一部分就得靠自己找了。尽管坚守,但观众越来越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今天天气不好,观众估计也就十来个吧。”孙娟说。果不其然,临到开场前1分钟,观众也不足二十人,稀稀拉拉地坐着喝茶等候,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
  孙娟的丈夫、剧团演员杨坤玖说,剧团刚成立时,可容纳几百人的剧场内,还常是座无虚席。不过,几年后辉煌不再。“不是我们唱得不好,而是观众断代。过去5年,100多位老观众相继去世了,年轻的又不喜欢听……”
  “但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也会用心去表演。”孙娟是四川德阳人,5岁开始学戏,后接受科班训练,并进入德阳川剧团工作,“观众少,为了生活,只得四处‘走穴’,后来一路漂泊到重庆。”
  作为川剧传承人,孙娟和演员们不得不为川剧的现状和未来担忧。而另一方面,作为民营剧团,没有观众,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现在,剧团门票15元一张,一个月演出收入顶多12000~15000元,可剧团整体花销要超过2万元。
  为了保住这份理想和事业,每天下午演出结束后,孙娟就骑着电动车赶往沙坪坝的几家火锅馆和餐馆,在那里唱上几段,表演一下变脸、喷火等绝活。收入不定,但总算能让剧团维持下去了。
  “我喜欢唱戏,虽然累,但是很快乐。”孙娟说,当自己融入角色,便忘了生活中的烦心事。最近,杨坤玖在西南大学学生拍的电影《川剧往事》中担纲男主角,还获得了首届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是不是可借此出名?夫妻二人从来没多想,只想着“要是能给川剧带来些观众,就最好了”。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

相关链接

                        重庆群艺川剧团的困惑引起官方关注
                       2011-01-20 15:03:01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报道:在江北区五里店茶园车站旁,有一个群业川剧团,大门很小,房子除了舞台,其他都显破烂。“为了节约开支,只有找这样的场地。”孙娟无奈地说。
  孙娟是这个川剧团的团长,四川德阳人,31岁。漂亮时尚的她,按说很难跟这个“老掉牙”的行当联系起来。她说,父母都是唱川戏的,母亲怀她的时候正在剧团工作,天天唱川剧。出生之后,孙娟对什么都不感冒,除了川剧。别人要学两三年的戏,她听几遍就会了,在她六七岁时,就会唱40多分钟的《拷红》。见女儿如此爱好,父母只好把她送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川剧。
  可毕业后的现实并不是爱好能解决的,孙娟起初在德阳川剧团工作,发现受众很小。为了生计,孙娟在社会上闯荡数年,但她表演的不是川剧,而是“变脸”、“吐火”,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杂耍演员,离川剧这个经典行业越来越远,她很无奈和迷茫。
  为了还有人唱川剧,为了极少的戏迷还有地方看戏,2005年,孙娟在重庆成立了自己的川剧团,在渝中区中兴路那里演出。后来因为场地问题,她只好搬迁到现在的地方,戏迷从渝中区追到江北区,看戏的一直是那些人,10元一张票,每天一场,戏迷最年轻的也都50多岁了,其他大都为七八十岁。
  “搬过来后,场地费、水电费每月大约增加了5000元的支出。”孙娟说,她现在根本支持不下去了,每天演出收入不到500元,每月下来,发了26个成员的工资后,她要亏1万多元。去年下半年,她就动了要解散川剧团的念头,可老戏迷们听说后,都不愿意。为了保住川剧团,他们开始自发捐款,川剧团的墙上还贴着一张2010年10月的自发捐款倡议书,落款是“热心戏迷”。孙娟说,那月戏迷们捐了1000多元,这让她很感动,所以她想努力坚持下去。
  有一个青岛来渝读大学的学生,听说过川剧后就加入了川剧QQ群,他是学环境规划的,也听不懂川剧,可他被孙娟感动了。去年9月,他来到剧团,看到一身戏服的孙娟美得像神仙,于是就叫她“神仙姐姐”。虽然看不懂,但他还是希望川剧能“流芳百世”,于是常常去,有时还把其他同学带去看。
  88岁的尹华辉也是从渝中区追到江北区的老戏迷,恰好家也搬到五里店附近,“天天有戏看”几乎成了他老年生活的全部。为了资助川剧团继续办下去,除了捐钱,他有时还会一人买几张票。
  为了维持川剧团,孙娟还常常去走穴,“他们请我去都是表演变脸、吐火之类的,但我每次都说我是唱川戏的,我可以给你唱,不加钱都可以。”孙娟说,这样做,就是想不放过任何宣传川剧的机会,它毕竟是国粹,毕竟还有一帮人爱它。
重庆晚报报刊登了“神仙姐姐”的川剧团办不下去了,88岁粉丝一人买几张门票扎场子”一文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日,美心集团表示,将长期邀请神仙姐姐的川剧团在洋人街演出,本周末就可开唱。
  1月15日上午,美心集团工作人员看到报道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川剧是重庆一大特色,有许多中老年朋友喜欢,他们愿免费给孙娟的川剧团提供场地。
  昨日,美心集团工作人员带孙娟去洋人街看了场地,双方确定,在长城下面的螺丝舞台上演出,本周末开唱,每天上下午各1场。美心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周末的演出费也由他们出。也就是说,本周末,喜欢看川剧的市民就可免费观看。
  至于能不能在洋人街长期演出,孙娟表示还要考虑。她说,因为是露天场地,没有座位,看戏的多是老年人,站着看,她怕他们吃不消。江北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也表示,将支持孙娟将川剧团办下去。家住大坪的刘女士打来电话,详细询问了孙娟川剧团演出的时间、地点后说,有一大群戏迷决定,以后去捧孙娟的场。
“神仙姐姐”川剧团有困难(本报1月15日曾做详细报道),区政府来救助。昨日下午,江北区领导来到该川剧团,送来5万元慰问金。
  昨日下午4时,江北区副区长高洪波、江北区文广新局局长王海虎、副局长刘波等,来到孙娟位于江北区雨花村的演出场地,和孙娟等演员及众多戏迷聊天,了解情况。高洪波称,川剧是国粹,政府一定会扶持帮助。并当场以区政府的名义,捐助5万元现金给该剧团。
  王海虎表示,区里会安排人,帮忙解决剧团的场地,每年以文化补贴的形式资助川剧团,还将带他们到社区、广场演出,让更多人喜欢川剧。
  “真是雪中送炭。”孙娟激动地表示,以后一定加强训练,提高剧团素质。“不管多困难,都要把川剧团办下去。”


视频: 群艺川剧团团长“变脸吐火”孙娟



民间川剧团亏不起,停演 老戏迷出资想帮一把

2011年01月17日 09:48:51  来源: 重庆晨报

“群艺川剧团停演了,团里有什么难处,我们这些老戏迷想帮他们一把。”近日,江北的喜剧爱好者们,遗憾地发现,原来每天下午都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的群艺川剧艺术团门口,挂出了醒目的停演通知。艺术团停演后,每天已经习惯来此听戏的老年观众们不答应了,许多戏迷希望剧团尽快恢复演出。

    因天气寒冷观众少

    剧团挂出停演通知

    昨日,记者在一位老戏迷的引导下,来到江北区雨花村,群艺川剧艺术团的小院就在马路边。在一块平常用来写剧目的牌子上,此时已经换成了停演通知。由于已经停演,剧场内黑漆漆的,偶尔有无事可干的演员在场地里走来走去。

    通知称艺术团暂时停演,新年大年初一恢复演出。“天气冷了,来听戏的观众少了,我们多演一天,亏本得厉害。”该艺术团团长、青年川剧演员孙娟告诉记者,这个20多人的艺术团是她自己创办的民营川剧团,加上场地费用和演员薪水等开支,艺术团运营成本每天超过700元。

    但艺术团开业以来,每天14点至16点半的演出时间,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剧场,上座率仅20多人到50多人,每人票价10元。“艺术团每天净亏损好几百元,我们确实很难支撑下去。”孙娟说,截至一月初,偌大的剧场里,经常只有十几名观众,因为场内没有暖气,许多老年观众冻得受不了。

  团长走穴补贴费用

    演员改行做小买卖

    记者了解到,剧团长期亏损,孙娟不得以在演出之余,跑红白喜事的演出,补贴剧团开支。既然剧团不挣钱,为什么还要咬牙负担着二十多名演员的吃住和薪水,艰难支撑?

    孙娟说,主要是因为爱川剧,另外也心疼团里许多有天资的演员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就不得不转行。孙娟出生在川剧世家,父亲孙崇文,原在唐昌川剧团,母亲刘碧群原在德阳川剧团,她的姐姐孙小勤原在双流县娃娃班川剧团。

    孙娟从小深受川剧世家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五岁就学习川剧,六岁就开始登台演出。2005年在重庆渝中区南纪门茶楼创办“娟娟川剧团”,一年多前创办群艺川剧艺术团。“娟娟艺术团的许多演员,现在改行卖小菜、烧烤,还有人在卖猪肉。”孙娟心痛地谈到,许多有天赋和才华的川剧专业演员,都放弃了戏剧,改行做小买卖。她说自己不管再难,只要能将剧团支撑一天,团里20多个演员就能有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

    “团里有困难,我们可以帮一帮。”剧团老戏迷李先生等人,听说群艺经营有困难,主动筹资表示要帮剧团渡过难关。“我们力量不大,每人能给几十、一百元,只希望群艺能一直在。”老戏迷们说,孙娟在川剧不景气情况下,还毅然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维持剧团每天的演出。他们呼吁广大川剧迷们,能在新年剧团恢复演出后,支持剧团票房,让这个民间的小剧团能继续发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1-3 11:59 |
235939maxx20pe0gq9t9dr.gif 群艺川团! 要得吗.gif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3 15:31 |
:D:D:D:D:D: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4-11-3 17:06 |
063430dcwqder0cc8c4hk0[1].gif 160255muqfdfgln1erjjww[1].jpg
发表于 2014-11-3 19:08 |
现在,每天来群艺川剧场看戏的观众只有十多位老人


这是多么严峻的现实。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3 19:30 |
孙娟女强人也,赞,

发表于 2014-11-3 20:51 |
:):):):):)

发表于 2014-11-3 22:13 |

RE: 【今日特荐】孙娟的川剧梦 (重庆晨报)

民间川剧团政府确实应,扶持邦助,每年应补贴一些资金才行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发表于 2014-11-4 14:47 |
看了这篇报导,令人感慨万千。川剧的不景气,坚守川剧的民营团体的演员生活无着,令人悲怜。孙娟团长好样的,为了维护剧团的生存,不顾个人疲劳到处演出找钱。一个普通的民营剧团团长又有多大的能耐来维持剧团几十号演员的生活呢!?在这里本人呼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给予财经支持,不让川剧这株奇葩凋谢!

发表于 2014-11-4 22:20 |
看到此,说点啥好呢?!心堵,难过。回头看,专业院团未必好多少。川剧川剧川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8-13 11:32
才来看过一场,再来看已经没有了。很伤心。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