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农具、家具,我都认识。现之说一楼的图片内容,其余的让大家来辨认。
第一排:最前面挡了一半的两样器物,左边是播种时装干土杂肥泥的粪篓,右边是老人烤火用的烘笼,外用竹篾编成,内固定有一个仰着的土陶坛盖,用来盛装烧红的木炭,上面覆盖草木灰保温。(以下均从左到右辨认)
第二排:油篓(高矮各一个)、担泥土的鸳篼(一担)、渔罩(用于在浅水域捕鱼)及渔罩口插放的划鱼竿(划动水面惊动鱼儿,看准鱼的位置用渔罩去罩鱼,只在冬天实用)。
第三排:围蓆(下面用拌桶或斗箕<像簸箕但较大,直径在两米以上,用来盛装后晾晒粮食>盛装物品,再在上面用围蓆绕边沿螺旋状围绕逐渐加高,以期装更多的物品)、篾篓子(有盖,装衣物或杂物)、竹椅(幼儿坐的)、篾背篼(背幼儿用)。
第四排:熏篮(冬天熏腌腊物用,农村人将要熏的食品放在篮内,挂在柴灶们上用煮饭时的烟火熏烤)、夹背(外面用竹篾编成外形骨架,里面编织密实的篾席衬里,可装粉末状物品)、篾背篼(背柴禾、青草、蔬菜等物)、菜篮、笆篓(竹篾编成的盛鱼的容器,小口肚大)、虾扒(捕鱼的工具。冬天站在浅水的田埂上,双手分前后执虾扒上绑着的长竹竿,用力将虾扒平口朝下抛向田中,用力按压并向回拉至岸上,可捕捞小型鱼虾)。
最后一排:簸箕(晾晒、盛装物品的竹编制品)
墙上:米筛(用来分离碎米及泥沙,大米及中米在米筛内,碎米及泥沙漏于米筛下面)、筲箕(煮干饭时,将米煮胀,俗称撑腰,倒入筲箕内,米汤流入容器中,米粒再放锅中蒸熟)、竹篾锅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