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双11”)即将来到。从许多商家积极备战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光棍节”延续过往几年的消费热度,应该问题不大。 人造节日“光棍节”常常也是年轻人消费的狂欢日。精明的商家借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制造出巨额的消费量。有人曾戏言,在这个节日里,“光棍们忙着抢人,电商们忙着抢钱”;也有人开玩笑说,在这个节日里,消费比“脱光”更重要。 高层近日提出,要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改善消费环境。这些都是必要的举措——可持续的消费,需要不断清除各种人为障碍。 有媒体认为:民众消费的意义,当然不只是关乎个体消费欲望的满足,也关系到一个未来经济体的未来成长。众所周知,拉动经济要靠“三驾马车”,而消费便是其中的“一驾”。就中国经济而言,当前整体消费率偏低,未来经济需要通过提升消费率来夯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消费不能只在“光棍节”火。 网友认为:当前许多领域的改革在推进中。很多的改革措施都在努力去除人们不能消费和不敢消费的问题。于当下而言,一个更具现实操作意义的任务是,要让人们想消费。这里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人消费无障碍,消费起来称心、舒心;二是要有好的产品与服务,激起人们的消费意愿或欲望。 还有网友表示: “光棍节”的火,主要火在电商。拿电商环境来说,目前就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网站上的产品质量还难以保证,且监管不到位。物流、支付等环节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乱象与陷阱。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电商的消费环境。同时,好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与服务,于提升民众消费意愿有直接的作用。一方面,传统的产品与服务要重视质量、重视创意,追求极致;另一方面,在这个技术高速变迁的时代,创新性产品的出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便捷、更迅猛。诸多带有“破坏性创新”特征的产品,极具颠覆意义,也往往具有很强的诱惑性,是带动消费的新增长点。 “光棍节”成为消费狂欢节,是商家的成功。倘若整体消费率不断上升,则是中国经济的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