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在观赏川剧这一绚烂的民族瑰宝,欣赏演员婉转动听的行腔之时。我们丰富的川剧锣鼓也在戏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下面就川剧文场锣鼓“小欺头”在戏中人物登场之区别谈谈: 文场锣鼓“小欺头”主要由川剧打击乐的“二鼓”和“小锣”组成,二鼓将打“铰子”,小锣将打“小锣”。由于剧中人物身份的不同,在锣鼓上有所区分,其关健在于加铰子与不加铰子。 老生、袍带盔头小生、净、男角这些人物登场需加铰子。原因是此类人物身居高位,加铰子有提高加重此类人物的身份之意,以增强人物的个性。 女角、文小生、小丑,着软折子者出场小打,不加铰子。原因是此类人物在戏中比较斯文,与前者形成身份上之强弱对比。 如:“渡兰关”一戏上韩愈必加铰子,讲引子、入坐、讲诗,都加铰子。 上张千、李万时就不加铰子。因张千、李万是家院属下人,从身份上和韩愈不同,加与不加就体现了“小欺头”在人物表达情感上的奥妙。 不加铰子的打法: 如:出场时
“另
另
另
太 乃太 另
另
另
太 乃太 另
另
另
太 乃太 乃太” 引子,或对子后入厅内时“另
另
另
太 乃太 另
另
另
太 乃太 乃太” 入座时“另
另
另
太 乃太 乃太” 懂得了文场锣鼓“小欺头”在戏中的区分后,我想大家对戏中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让我们在观戏的同时也了解了独具特色的川剧锣鼓,可谓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