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62|评论: 45

蓬安龙角山发现唐朝的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9-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蓬安龙角山发现唐朝的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

                                     
   

                                     
   

                                     
   

        2009年2月4中午1209分,笔者接到蓬安县农机局高级工程师成能友打来的电话,76岁高龄的成老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在蓬安龙角山上发现了唐朝的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

笔者闻讯迅速赶到了位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蓬安龙角山景区,在高大巍峨的龙角寺后面峻峭的悬崖石壁上,笔者看见了两幅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由于先前修建龙角寺庙堆放挖地基的泥巴砂石,陡峭的悬崖石壁上如今已只能看见一左一右相距三米左右的两幅精美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头像,石刻壁画上的樊梨花头像比真人头像略大,各长40余厘米,宽20余厘米,最右边的石壁上镌刻有“樊梨花”的名字,由于土石掩埋,至今只能清晰看见露出土外的“樊梨”二字,“花”字掩埋于土下。同时笔者在壁画现场看见,两幅石刻壁画头像,尤其是最左边的一幅雕刻得极为精美,线条明快流畅,人物形象圆润丰满,瑶鼻樱嘴,杏目丹唇,眉目传神,乌发如云,顶戴富贵牡丹,发间插有玉簪,英姿飒爽,气宇轩昂。两幅樊梨花的头像颈部以下的石刻部分虽掩埋在泥土砂石之下,现只可见露出地面的壁画部分,但依然清晰可见壁画人物裙带飘然若飞,灵动传神,仿佛从峻峭石壁中呼之即出,彰显出典型的盛唐风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欣赏价值。

为此,笔者专门向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进行了咨询,据文管所长汤跃明告诉笔者:这位于龙角山寺庙后的巾帼英雄樊梨花石刻壁画,从其雕刻艺术及其笔法来看,应为唐以后的当地人民为纪念巾帼英雄樊梨花所雕凿刻。

如今,在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龙角山景区里发现的唐朝的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又为千年古县蓬安厚重的人文底蕴增加了崭新而神奇的内容,同时更为山水秀美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相关背景资料:

据史载: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据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传说: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关于樊梨花的身世,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的传说多数认为和她的出生有关。据说她出生之时就因有算命先生预言她会弑父杀兄,因此樊梨花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扔在了野河滩上。后来,据说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径此地将她带到了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和习练武艺。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古时,蓬安龙角山并不叫龙角山,而叫“五虎闹羊山”。得道高人梨山老母在抚养樊梨花长大的同时,也教会了她移山倒海的法术。后来,长期在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的18岁的樊梨花在一次游历中偶然遇见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帅薛仁贵的公子,两人一见倾心。从此之后,她便开始了对理想爱情的苦苦追求与守候。为了爱情,她将薛丁山抓了三次又放了三次;为了爱情,她在劝说自己的父兄归顺唐王朝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义灭亲忍痛杀死了自己的父兄。可即使这样,满脑子正统思想并抱有偏见的薛丁山对她却依然不冷不热。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她结了婚,也还要将樊梨花一休再休。只是后来战事吃紧,所以才又有了“三请樊梨花”的故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下圣旨,由程咬金做媒,最终促成了他们两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后来因为反唐而被人们记住名字的反唐的薛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古时,蓬安龙角山并不叫龙角山,而叫“五虎闹羊山”。得道高人梨山老母在抚养樊梨花长大的同时,也教会了她移山倒海的法术。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角山景区里发现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又为千年古县蓬安厚重的人文底蕴增加了崭新而神奇的内容,同时更为山水秀美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载: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发表于 2009-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可以吸引游客去朝拜!

发表于 2009-2-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角山的各种文物,千万要保护好!

发表于 2009-2-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要保护好!

发表于 2009-2-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文物,要好好保护。

发表于 2009-2-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重大发现,

发表于 2009-2-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9-2-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雕刻的痕迹,不是1000多年前的哟!

发表于 2009-2-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

发表于 2009-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将那些泥巴沙子清理出来,为景区新增加一个参观游览新去处!

发表于 2009-2-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龙角山发现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图)

                       http://nc.newssc.org/system/2009/02/05/011540174.shtml

                    新闻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  发布日期:2009-02-05 14:58:22  [文字大小: ] 

                                                         四川新闻网南充2月5日电 特约记者 邓四平

  2009年2月4日中午,笔者接到蓬安县农机局高级工程师成能友打来的电话,76岁高龄的成老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在蓬安龙角山上发现了两幅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

  笔者闻讯迅速赶到了位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蓬安龙角山景区,在高大巍峨的龙角寺后面峻峭的悬崖石壁上,笔者看见了两幅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由于先前修建龙角寺庙堆放挖地基的泥巴砂石,陡峭的悬崖石壁上如今已只能看见一左一右相距三米左右的两幅精美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头像,石刻壁画上的樊梨花头像比真人头像略大,各长40余厘米,宽20余厘米,最右边的石壁上镌刻有“樊梨花”的名字,由于土石掩埋,至今只能清晰看见露出土外的“樊梨”二字,“花”字掩埋于土下。同时笔者在壁画现场看见,两幅石刻壁画头像,尤其是最左边的一幅雕刻得极为精美,线条明快流畅,人物形象圆润丰满,瑶鼻樱嘴,杏目丹唇,眉目传神,乌发如云,顶戴富贵牡丹,发间插有玉簪,英姿飒爽,气宇轩昂。两幅樊梨花的头像颈部以下的石刻部分虽掩埋在泥土砂石之下,现只可见露出地面的壁画部分,但依然清晰可见壁画人物裙带飘然若飞,灵动传神,仿佛从峻峭石壁中呼之即出,彰显出典型的盛唐风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文物考古价值。

  如今,在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龙角山景区里发现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又为千年古县蓬安厚重的人文底蕴增加了崭新而神奇的内容,同时更为山水秀美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相关背景资料:

  据史载: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据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传说: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关于樊梨花的身世,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的传说多数认为和她的出生有关。据说她出生之时就因有算命先生预言她会弑父杀兄,因此樊梨花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扔在了野河滩上。后来,据说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径此地将她带到了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和习练武艺。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古时,蓬安龙角山并不叫龙角山,而叫“五虎闹羊山”。得道高人梨山老母在抚养樊梨花长大的同时,也教会了她移山倒海的法术。后来,长期在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的18岁的樊梨花在一次游历中偶然遇见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帅薛仁贵的公子,两人一见倾心。从此之后,她便开始了对理想爱情的苦苦追求与守候。为了爱情,她将薛丁山抓了三次又放了三次;为了爱情,她在劝说自己的父兄归顺唐王朝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义灭亲忍痛杀死了自己的父兄。可即使这样,满脑子正统思想并抱有偏见的薛丁山对她却依然不冷不热。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她结了婚,也还要将樊梨花一休再休。只是后来战事吃紧,所以才又有了“三请樊梨花”的故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下圣旨,由程咬金做媒,最终促成了他们两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后来因为反唐而被人们记住名字的薛刚。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故乡。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龙角山发现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图)

新闻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  发布日期:2009-02-05 14:58:22  [文字大小: ] 

  四川新闻网南充2月5日电 特约记者 邓四平

  2009年2月4日中午,笔者接到蓬安县农机局高级工程师成能友打来的电话,76岁高龄的成老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在蓬安龙角山上发现了两幅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

  笔者闻讯迅速赶到了位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蓬安龙角山景区,在高大巍峨的龙角寺后面峻峭的悬崖石壁上,笔者看见了两幅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精美石刻壁画。由于先前修建龙角寺庙堆放挖地基的泥巴砂石,陡峭的悬崖石壁上如今已只能看见一左一右相距三米左右的两幅精美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的头像,石刻壁画上的樊梨花头像比真人头像略大,各长40余厘米,宽20余厘米,最右边的石壁上镌刻有“樊梨花”的名字,由于土石掩埋,至今只能清晰看见露出土外的“樊梨”二字,“花”字掩埋于土下。同时笔者在壁画现场看见,两幅石刻壁画头像,尤其是最左边的一幅雕刻得极为精美,线条明快流畅,人物形象圆润丰满,瑶鼻樱嘴,杏目丹唇,眉目传神,乌发如云,顶戴富贵牡丹,发间插有玉簪,英姿飒爽,气宇轩昂。两幅樊梨花的头像颈部以下的石刻部分虽掩埋在泥土砂石之下,现只可见露出地面的壁画部分,但依然清晰可见壁画人物裙带飘然若飞,灵动传神,仿佛从峻峭石壁中呼之即出,彰显出典型的盛唐风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文物考古价值。

  如今,在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龙角山景区里发现的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精美石刻壁画,又为千年古县蓬安厚重的人文底蕴增加了崭新而神奇的内容,同时更为山水秀美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相关背景资料:

  据史载: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据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传说: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关于樊梨花的身世,流传于蓬安当地的民间的传说多数认为和她的出生有关。据说她出生之时就因有算命先生预言她会弑父杀兄,因此樊梨花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西凉国寒江关守将樊洪扔在了野河滩上。后来,据说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径此地将她带到了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和习练武艺。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古时,蓬安龙角山并不叫龙角山,而叫“五虎闹羊山”。得道高人梨山老母在抚养樊梨花长大的同时,也教会了她移山倒海的法术。后来,长期在蓬安龙角山中修炼道法的18岁的樊梨花在一次游历中偶然遇见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帅薛仁贵的公子,两人一见倾心。从此之后,她便开始了对理想爱情的苦苦追求与守候。为了爱情,她将薛丁山抓了三次又放了三次;为了爱情,她在劝说自己的父兄归顺唐王朝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义灭亲忍痛杀死了自己的父兄。可即使这样,满脑子正统思想并抱有偏见的薛丁山对她却依然不冷不热。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她结了婚,也还要将樊梨花一休再休。只是后来战事吃紧,所以才又有了“三请樊梨花”的故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下圣旨,由程咬金做媒,最终促成了他们两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后来因为反唐而被人们记住名字的薛刚。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原市委宣传部老部长费德明担任主编的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作为全国六大地方新闻媒体,每天的访问量为6万人次,欢迎大家常常光临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http://nc.newssc.org/system/2009/02/05/011540174.shtml

发表于 2009-2-6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这个事情早一点报告文化局和文物管理所!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