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通江县开展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
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树好通江形象,凝聚发展合力,确保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和县委战略部署实现,根据市、县委要求,县委宣传部将牵头深入开展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展“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时 间:2009年2月9日—3月10日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组织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讨论(2月9日—2月18日)
各乡镇召开三级干部会、村组群众会、院户会,县级部门召开职工会、专题学习会,中心场镇及城区召开社区会,全县各中小学利用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队会,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及在校师生,精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在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会上所做的《我们怎样做好巴中人》讲话原文,精读县委书记范申华在县十一届二次党代会上所做的《正人品、正风气、正形象》讲话原文。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要召集党员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退休干部职工代表、师生代表等各界人士,围绕“如何做朴实、吃苦、感恩的通江人”和“怎样正人品、正风气、正形象”展开大讨论。全县党员和县、乡、村、组干部(含企、事业单位职工),各中小学教师、小学五年级以上学生,要人人谈体会、写心得。要积极开展领导宣讲、教师示范讲、典型现身讲、群众代表讲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深入剖析(2月19日—2月28日)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含企事业各单位)、各学校领导班子,要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照“朴实、吃苦、感恩”的要求,认真查找出本地、本部门、本学校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形成自查报告,形成书面剖析材料,并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评议。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3月1日—3月10日)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公布整改结果;
(2)做好解决突出问题和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的测评;
(3)建立健全巩固和延伸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
(4)总结提炼出做“朴实、吃苦、感恩巴中人”的“九要九不要”的具体标准。
二、发出“从我做起,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倡议书
时 间:2009年2月
牵头单位:县委直工委 县委统战部 县教文局 县卫生局县总工会 团县委 县妇联
组织形式: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在校师生发出倡议,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
三、开展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的理论研讨时 间:2009年6月
牵头单位:县委党校 县委政研室
组织形式:结合大讨论,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组织理论和社科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评选出优秀理论文章并参加全市评选,将理论文章汇编成书。
四、开展“从我做起”的课堂教育
时 间:2009年春季开学第一课
牵头单位:县教文局
组织形式: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朴实、吃苦、感恩”学习教育作为2009年春季入学第一课。结合开展“争做红军好后代”、“小手牵大手”等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学生畅谈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学习感言,撰写学习读后感,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朴实品质、吃苦精神和感恩意识,并将学习成果带入家庭,感化大人,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整体效果。
五、举行“我要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演讲赛
时 间:2009年4月
牵头单位:团县委 县教文局
组织形式: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可在本地、本单位预赛后,推荐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县决赛;县教文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的预决赛。
六、开展“爱我通江,共建美好家园”征文赛
时 间:2009年9月
牵头单位:县教文局
组织形式:动员全县各界人士和全体师生,以“爱我通江,共建美好家园”为题材,举办全县有奖征文赛,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有奖征文赛。
七、举办“朴实、吃苦、感恩”文艺汇演
时 间:2009年10月
牵头单位:县教文局
组织形式:围绕“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这一主题,精心创作编排文艺节目,积极参加全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调演,举办专场文艺晚会,开展下乡巡回演出。
八、开展“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感恩活动
时 间:2009年5月
牵头单位:县委直工委 县教文局
组织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到重点建设工地和敬老院、孤寡老人家中开展慰问活动、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捐助活动和义务植树活动,培养其感恩情怀。
九、举行“大爱无疆”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时 间:2009年4月—5月,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县文明办 县教文局 县环保局
组织形式:组织报告团赴全县巡回宣讲王瑛、屈建刚、苟晓超、第三届市县孝星及县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
十、开展“寻找身边的典型”活动
时 间:2009年12月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 县新闻中心 县电视台
组织形式: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各中小学校采取群众评议、组织审定、社会公示的办法,评选出一批“朴实、吃苦、感恩”的先进典型人物,予以表彰奖励,将其事迹汇编成书作为中小学生德育教材,并积极推荐典型参加2009年度感动巴中人物评选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