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朗池、回龙、增产、丰产等地唐氏庚郎一脉概况 郡 号:晋阳郡 始 祖:庚郎公 徒迁概况:吾族始自晋平阳(平阳,今为山西临汾、运城两地级市辖境,解放初称晋南专区),后南迁西徏至金陵(金陵即今南京市)形成旺族。明之前居上海县。远祖唐庚郎明朝洪武年间由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马泉浦庐墓田里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进言乡忠心里矮子渡龙芽园,即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凼底乡高桥村七组龙皇塘。为响应康熙33年岁次甲戌正月诏,公元1697年,庚郎嗣孙唐付越郎的四个儿子:应奎、应崖、应銮、应美,四胞弟的第三代及第四代其中的21户子孙举家全移,顺萧水、湘江,溯长江、嘉陵江而上到达川北,置业于今四川省仪陇县、蓬安县、营山县、巴中市巴州区等地。 明洪武期间,我族始祖唐庚郎公移湖南零陵矮子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庚郎公之曾孙共有五大房(因湘、川老谱记载有异,故按湘谱结合川谱资料整理),长孙荣洪、次孙荣浩、三孙荣滨、四孙荣法、五孙荣沛。居矮子渡的龙皇塘,即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凼底乡高桥村七组,当地查明现有人口100人左右。约300年前(清康熙1695年左右)一支移居到潇水河对面,距离矮子渡龙皇塘几里路,今属零陵区富家桥镇何家坪村,查明当今100人不足。另一支清初移居道县有智乡双锦堂,今双牌县江村镇和平村,当今人口300人左右。包括到外地工作的,零陵三地当今庚郎公后裔一共600人左右。
长房唐荣洪,其后裔集中居住矮子渡高桥村。其脉先祖墓地在零陵满姑脑山、东瓜田、大花山、生花岭、琇球塘、杨梅山、周家上手窖、毛竹山、横岭、蔡家巷桐子坪、岭上山一带。
次房唐荣浩,其后裔集中居住在矮子渡高桥村。另一支清初移居道县有智乡双锦堂,今双牌县江村镇和平村。其脉先祖墓地在零陵矮子渡及江村镇和平村凉水井横冲口、长冲口、黑累方免子塘、陈皮洞十家塘、黑累方白虎沟。岳庙、蜈蚣岭、索子坝、竹山、茶山、虎岭铺、阻水坪、黄心岭、何家祠、有头山、河家坪、虎岩辅一带。
三房唐荣滨,其后裔集中居住矮子渡高桥村,1697年荣滨后裔应奎、应崖、应銮、应美胞弟四人的部分孙子及曾孙共计21户,三代同堂奉旨迁入四川,分别定居在仪陇、蓬安、营山一带。
大房应奎后裔共十户移川,分别是:唐希逵、唐希逸、唐希美、唐希浩、唐希贤、唐希官、唐希舜、唐希洪、唐希敏、唐希通。其后裔集中居住今仪陇观紫镇长虹玉皇冠唐家湾,三道坎帽合山下泉水村三队唐家湾,丁石寨坎下泉水四队长虹水库岩,泉水五队袁家嘴,观紫镇长春六社黄连脚,观紫镇中学母家井周围一带, 观紫镇阳光村梨树垭附近、仪陇老木大兴村4、7社,老木乡香炉寨坎下、老木乡民生村、老木乡陵水村新桥河、老木乡苏坪村奄子湾、(大仪镇民乐村,小地名:唐家桥。群力村一社,小地名:唐家湾。群策村二社,小地名:芳家湾。四社,小地名:唐家桥。奋斗村四社,小地名:石咀子。老木乡长远村三社、五、六社,小地名:裤裆田,京都村三社、五社。张公镇百锁村一社。三蚊镇三台村—社。先锋镇燕山村五社。龙门村四社。观紫镇长春九社。上述宗亲分别属于大房哪位移川祖后裔待考)、广元,仪陇县歧山乡海井坝村、仪陇双庆乡踏水桥;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高塘村大部,魏城镇文昌宫村、群益村、石桩垭,江油厚坝金银湾,仪陇三蛟乡范家垭侯里坝、巴中市观音井观音桥、巴中乐丰,仪陇日兴镇马路乡白庙村、峨山村,苍溪县运山镇文庙村和双龙村3组(烂田湾),还有的迁到苍溪县岳东镇、文昌镇等地。
二房应崖后裔共六户移川,分别是:唐廷福、唐廷寿、唐廷益、唐廷星、唐廷严、唐廷书。其后裔集中居住今仪陇县银山乡清明桥村七社、仪陇县双胜乡火井村、蓬安县鲜店乡鲁班石村一至七社、蓬安县金甲乡定顺村七社〔尧溪桥松树沟〕。营山县回龙镇幸福团山村以及回龙镇翻身村(水观音)、增产乡等地。
三房应銮后裔共二户移川,分别是:唐廷元,唐廷仁。其后裔集中居住今蓬安县骑龙乡白石包村8、9社。今仪陇县张公乡金垭村一社。乐安村、长坪村、百锁村一带。
幺房应美后裔共三户移川,分别是:唐廷羲、唐廷时、唐廷?。其后裔集中居住今营山县回龙镇天台村五社和六社(小地名马家沟)、大磨村二组(小地名:马家大磨);营山县郎池镇天平村十二组、十一组、八组;营山县朗池镇兴云村三组、五组;丰产乡打石湾村;仪陇新丰里九龙山凤凰埧,今仪陇县老木乡民生村一带,观紫镇长乐村八社、九社,小地名:苦竹林。其脉先祖墓地在矮子渡及移川后各脉定居地一带。
四房唐荣法,其后裔集中居住矮子渡高桥村。其脉先祖墓地在零陵粟山坪、蚌壳冲、枫木冲、老祖山、井冲、半边岭、西瓜田一带。
五房唐荣沛,其后裔集中居住矮子渡高桥村。其脉先祖墓地在矮子渡高桥村一带。一支迁今零陵富家桥镇何家坪村下霸洞属哪房待考。 唐氏庚郎族字辈: 明代至入川前字辈:……衡贵荣华,付应兴廷,啟(希)、正(宗)、仁(大、承) 大房字辈:一朝肇建,尚克以时,昌明鸿序,世学遵之。礼道为宪,信义是师,太上宜恕,其进在慈。 二房字辈:一朝肇蔚,尚克以光,昌明鸿盛,世学遵扬。礼道为则,信义是方,太上宜慎,其进在祥。 三房字辈:一朝肇治,尚克以平,昌明鸿继,世学遵经。礼道为重,信义是敦,太上宜和,其进在纯。 幺房字辈:一朝肇显,尚克以先,昌明鸿有,世学遵元。礼道为贵,信义是贤,太上宜孚,其进在天。 最早修谱年代:最早修谱年代无详细记载,后有明初续谱、1804年续谱、2002年和2013年续谱(2002年仪陇部分续谱、2013年营山幺房续谱,均只收录了部分宗亲)。现存最老谱年代:1804年续谱。最近一次修谱年代:2013年续谱(即营山境内幺房续谱)。 人口数量:本支营、蓬、仪三县主要聚居地人口总数: 约 21000人。居住在营山县境内人口数:1300余人。 营山境内主要分布:朗池镇天平村、兴云村(系幺房后裔);回龙镇团山村、翻身村(系二房后裔),回龙镇大磨村、天台村、瑶坪村(系幺房后裔);增产乡野马村、三清村(系幺房后裔);丰产乡打石湾村(系幺房后裔)。另有各房系宗亲散居于其他乡镇、村,其资料尚在进一步收集整理中。 欢迎我族宗亲积极提供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联系QQ:498528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