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主编《水寨茶乡夹门关》第24期第2版(2014年11月15日)
说说咱们的《水寨茶乡夹门关》报
一、历史性的作用 夹门关政府主办的刊物《水寨茶乡夹门关》报,开创了夹门关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尽管夹门关历史上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刊物。《水寨茶乡夹门关》报的出现,在夹门关地区的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这是时代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将是夹门关文化发展史上磨灭不了的一笔。它将载入夹门关文化历史的史册,为后人了解研究夹门关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弥补一部分夹门关历史遗漏的文化资料。 《水寨茶乡夹门关》报刊出的资料,如:“民间故事、历史名人轶事、历史政治事件”等等,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记载遗漏历史的补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重要工作。因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历史文化是帮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成分。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
三、反应时代的社会现实,给后人留下历史依据。 《水寨茶乡夹门关》报作为媒体,通过民间故事、民间传闻、历史或名人轶事、地名的起源等,把夹门关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的状况、人文社会历史变迁、夹关地区的独特民俗风貌、夹门关劳动人民的创造史、固有的传统民俗习惯等,在夹门关史上留存下来。特别是从19世纪到21世纪,从落后的夹门关到今天的繁荣盛世,在此过程中的故事、政治事件、民间文化、近年的两次大地震、灾后重建等资料,都是我们要留在历史上的重要科目。
四、建议。 本报的供稿人士有点少,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人多了,知识面就广了,社会接触面就宽了。刊登内容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但是“人多”必须靠领导者去组织动员,把人员武装起来,定期安排培训学习、鼓励、安排任务等,定期供稿,只要供稿的人多了,内容就会更丰富,尽量增大社会影响力。
愿本报越办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