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主编《水寨茶乡夹门关》第6期第3版(2014年2月19日)夹门关纪事
王文才邓大忠杨开忠
约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凿通郑咀,劈开观音崖,流干姊妹湖,笮氏族部落入住,在观音崖修建禹王宫纪念大禹。后又多人治水,最著名的当数鳖灵、李冰。李冰见观音崖“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夹门关水况才成今貌。
观音崖是五尺道的要峡,南丝绸水路的终点码头,各地诸侯向京进贡的驿站,唤着笮门洞街、长顺街、清河场。官府设关,名叫笮关、笮门关、峡门关,设立政府称为夹门关。夏朝时属梁州之域,商、周时领于雍州,秦时属临邛治地。
河流在大蒙山(又叫东蒙山)下,被人称为蒙水。大禹治水后,大蒙山被人叫着天台山。人民生活主要靠砍竹伐木,靠水运到山外。河里终年漂流着白花花的木头,被人叫着和写作白木江。二十世纪六、七年代,曾经有人叫白木江为白沫江,但不见经传。一九九三年十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邛崃县志》,仍书白沫江为白木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笔名为白沫江的人,在新疆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白沫江水弯弯流》。此后,官方和老百姓就都把白木江写作了白沫江。
公元前三一六年,常頞在长川乡麻柳树的王家祠堂设立大将军府,在观音崖修筑城墙,在夹门洞东一千米设兵营。公元前三一三年,蜀侯公子通置办盐铁业,打造兵器,禁止夷人习武,对夹门关实行了洞里一土地,十户一把刀的管制。公元前二零九年,灵关道之都尉府,迁麻柳树王家祠堂,设立“严道府衙”,竖剑南道成都府谕碑,在观音崖绝壁书写“西川严道”(该字为隶书,每个字约1米五大)。废苛政实施安抚,个人通商不收赋税。发展蚕桑、开垦农田、屯积军粮、招收壮丁,煮盐、冶铜、炼铁、造兵器。夹门关的月圆弯刀、钩形关刀和人面竹杖,倍受西域及西、南亚各国人民的青睐。
公元前一四零年,青海、西藏佛教徒以密宗传教方式进入中原,摩诃在成都及蜀西各地占庙、设堂、建佛院。公元前一二八年,司马相如和王然带领夹门关人民,在观音崖修建竹索桥,在双土地修建桥凳子和平桥。笮门洞人家户增加到三百多户,街长达到了半里。公元三六六年香严寺开始造佛像。公元四八六年香崖寺便正名为香严寺。公元五八一年香严寺刻石接引佛,观音崖造12龛摩崖像。每龛造像都是相对独立的故事。12龛摩崖造像总长29米,从观音崖中部起一直到滴水崖。道、佛、儒共存共荣,夹门关被人称为“洞天福地”。
公元一一三年,羌人造反进入夹门关。公元一四七年,殷熲率军数次进入夹门关,夹门关划归芦山汉嘉治理。公元二二零年,马超在麻柳树设大将军行署。公元二二二年二月,黄元在香严寺设大本营,陈曶坐镇将军衙门,夹门关复归临邛郡治理。公元四七一年,达舍耶到香严寺、铁碑寺设台颂经。宋朝时,五龙台是天台山的沙门,夹门关的道观、佛寺达二百余处。公元五五三年,修葺笮门洞老街驿店,新修长川乡水码头长顺街、大南乡南水码头新街。即兴顺号盐商码头和南丝路终点码头。一四六五年以前的巡检司衙门和一七三六年以后火井县移来的巡检司衙门,计二百七十一年的时间,均设在长川乡李巷子。
唐时南诏、土番、氐羌多次侵犯争战,王建起兵进攻夹门关。北宋初年李顺、杨琼等攻陷夹门关,明朝洪武起兵灭元又杀到夹门关。一六四五年冬张献忠部将冯一鸣、狄三品、邛州府正堂王复臣下令烧了长顺街、炸毁香严寺藏经楼和舍利塔,在香严寺戒律院焚烧和屠杀了千余名和尚。
一七八二至一八五零年间,《刘十氏打叉》问世,夹门关被人叫作“菩萨镇”。
一八六零年三月至九月,李永和、蓝朝鼎、何崇政、邓云肖、郑子明等,在香严寺设立指挥部。
一九一一年六月至九月,杨吉庵、郑显显、高炳清组织三百多人的同志军,在夹门关等地同清政府武装势力展开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清朝同治、咸丰两朝,相继修起了庆元桥和永寿桥,南北两岸街开始相通。
一九零九年,杨生始建万福桥, 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八完工。“岸阔二十二丈,为洞有七,高二丈,宽一丈,上建桥楼二十三间”,蒙崧生题名,戴纶哲写序。
一九一二年,王全亨任上川南道夹门关第一任区团总。
一九二七年三月一日拂晓,夹门关(三角、天台、太和、王店、郑店、夹关、三和)七乡几千农民武装抗烟厘金。
一九三三年一月国民党在夹门关组织别动队,敖杰生旅大势拉夫修筑碉堡、战壕、掩体、工事。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孟光远任上川南抗捐军总司令在王店起义。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日,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率领二万余名红军,与顾祝同、薛岳、刘湘等二十万名国民党军展开决战。红军在夹门关设立中纵队指挥部、红三十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设立后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成立红军大学;指挥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中,红军“共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自身伤亡近万人”,红军在夹门关普写了气壮山河又可歌可泣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杨德顺、王修之等五一七名夹门关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
一九四零年八月,新场、观音场、中峰场、朱场、秦场等地方划归名山县设中峰乡,观音崖内西部划归太和乡,观音崖内中部划归天台乡,观音崖内东北部划归三和乡,夹门关东部设立龙安乡,剩下部分设夹关乡。
一九四九年夏,夹门关水库崩塌,万福桥被冲毁。秋,夹门关解放。一九五零年二月二十四日,金绍山、刑天仁、苗丕一指挥解放军二野十八军五十三师一五九团冉团长和张政委,到夹门关地区剿灭吴福成、郑显武、谢嵩高、戴圣、李贞浦、骆天仁、陈大贵、李现荣、王旭夫、周临溪、吴逸俊、陈鹤田、徐成高、陈芷渊、王洪明、杨万和等匪首。一五九团二营六连毕玉华、张自成两位战士,在夹门关张湾剿匪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九五五年龙安乡并入夹关乡,一九八五年八月撤乡建镇,夹关乡更名为夹关镇,总面积约四十八平方公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熊文川为团长的“文川剧团”成立;九十年代初,高登浦主编的高氏油印家庭小报《小荷尖尖角》问世。
二零零六年被命名为“成都市灯舞之乡”。
二零零八年二月夹关杨氏族谱——《西蜀杨世安族谱》出版,二零零八年八月夹关高跷申报成都市“非遗”成功。
一九九八年王德军任书记,在拴马、龚店、韩坪、熊营、鱼坝种茶,二零零八年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一万五千亩。
二零一三年芦山发生4·20大地震,吴成武任书记,启动打造“水寨茶乡”方案;十一月二十四日,周河扁“小组生”、郭坝聚居点、熊营湖、千子坎湖、夹门关水码头……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十二月一日,王文才主编《水寨茶乡夹门关》铅印报纸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