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鹜在2009-3-2 16:03:00的发言: 那个捂鼻子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怎么被您的老师安到武则天头上去了哦,骆宾王当过中书令?(唐朝宰相叫中书令,诗人中有张说、张九龄等做过这官)。徐敬业事败后好像骆宾王死于狱中或说被杀了。我不是拘泥于讨论野史,个人认为封建时代再怎么开明的君主都不会放过参与造反的人。 瞎议论几句,顶先生帖子,问好! 首先谢谢点拨,敝先生驾鹤已四十有余年,无法与他对质了,呵呵,只好由我来承担传讹的责任。 也许他当时以故事讲解“掩袖工谗”也只是随便聊聊,我等中学生也只是随便听听,没想到一直记到了今天。 陆贾《新书 劝学》也说“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南朝人作《怨歌行》亦有“蛾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的句子。看来用“掩鼻”“掩袖”喻嫉妒是无疑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典出《战国策》,遗憾的是苦李“闲话”时没想到要作更多推敲,见笑了,罪不在师,在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