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苦李

[原创]从凤凰楼到无字丰碑——闲话武则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7860658在2009-2-8 13:13:00的发言:

佩服骆宾王的胆气.

在盛唐时候,朝廷对文学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开明的.

谢谢先生读帖顶帖,你说的,我赞成。

问好先生,苦李很爱读你的作品。

发表于 2009-2-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发表于 2009-2-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09-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读苦李老师文,再增历史知识!

我个人倒是很赞同武则天的,一个女人能做的如此,应该说很好了……

问好李老师!

发表于 2009-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苦李在2009-2-9 1:49:00的发言:

谢谢碧玉水先生,过奖了,苦李不好意思。

问声你好,又是好久不见了,待春暖花开时再聚吧。

许久未谋先生面,只因冬寒没有缘,待到春暖花开日,茶园文友相聚欢。

发表于 2009-3-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发表于 2009-3-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捂鼻子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怎么被您的老师安到武则天头上去了哦,骆宾王当过中书令?(唐朝宰相叫中书令,诗人中有张说、张九龄等做过这官)。徐敬业事败后好像骆宾王死于狱中或说被杀了。我不是拘泥于讨论野史,个人认为封建时代再怎么开明的君主都不会放过参与造反的人。

    瞎议论几句,顶先生帖子,问好!

发表于 2009-3-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同“照” [sunlight]

     则天皇后 氏,讳 。——《旧唐书》

     《字彙》同照。○按《正字通》:唐武后自制十九字,以曌爲名,與照音義同,从明,非从二目也。後譌爲瞾。《略記字始》譌爲𣎡。《字彙》改作瞾,《字彙補》又作𥋫𠀤非。𣎡字原作朋下空。

                 先生的文章博古通今,在下佩服!

 

                                   [em03]

发表于 2009-3-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读古,总喜欢截取部分而观全部,结果是让先人不安……

再读李老师贴,更觉武则天是个刚强的女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9-3-2 16:03:00的发言:

    那个捂鼻子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怎么被您的老师安到武则天头上去了哦,骆宾王当过中书令?(唐朝宰相叫中书令,诗人中有张说、张九龄等做过这官)。徐敬业事败后好像骆宾王死于狱中或说被杀了。我不是拘泥于讨论野史,个人认为封建时代再怎么开明的君主都不会放过参与造反的人。

    瞎议论几句,顶先生帖子,问好!

首先谢谢点拨,敝先生驾鹤已四十有余年,无法与他对质了,呵呵,只好由我来承担传讹的责任。

也许他当时以故事讲解“掩袖工谗”也只是随便聊聊,我等中学生也只是随便听听,没想到一直记到了今天。

陆贾《新书 劝学》也说“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南朝人作《怨歌行》亦有“蛾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的句子。看来用“掩鼻”“掩袖”喻嫉妒是无疑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典出《战国策》,遗憾的是苦李“闲话”时没想到要作更多推敲,见笑了,罪不在师,在俺。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萍水在2009-3-2 21:08:00的发言:

后人读古,总喜欢截取部分而观全部,结果是让先人不安……

再读李老师贴,更觉武则天是个刚强的女人!

谢谢萍水先生,大家闲聊,先人肯定是不知道了,她会永远安息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乡布衣在2009-3-2 0:22:00的发言:

    

       唐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同“照” [sunlight]

     则天皇后 氏,讳 。——《旧唐书》

     《字彙》同照。○按《正字通》:唐武后自制十九字,以曌爲名,與照音義同,从明,非从二目也。後譌爲瞾。《略記字始》譌爲𣎡。《字彙》改作瞾,《字彙補》又作𥋫𠀤非。𣎡字原作朋下空。

                 先生的文章博古通今,在下佩服!

                                   [em03]

相信先生所言,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是“日月临空”,中华书局1959年版刊印的又是“双目临空”,写作时就从后者了。今天读先生帖子后又查《词海》,两字均有收入,只是在相关词条后都有说明,原是日月临空,后“误从双目”。

谢谢点拨,欢迎常来沙龙交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