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94|评论: 4

[转帖] 一个小故事:带你了解农村人畸形的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11:39 | |阅读模式
我的高中同学老董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十多年后,今年年初决定辞职回山东老家搞生态农业。老董是缜密、慎重之人,为了避免无准备之仗,他投入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在前期考察中。
上个礼拜,他到我们这里考察,几个同学聚在一起,问他的感受。已经明显变黑的他,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只有不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就是如何跟农民打交道。他在山东某县考察时候听说的一件事情,体现了农村问题典型的复杂性。

该县某村一位杨姓老板,在外面开电子厂发达了,想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善事。考虑到该村地处山区,平时雨水稀少,他想为乡亲们挖一个水塘,一来干旱的时候可以浇浇地,二来小孩子们也可以进去游泳洗澡什么的。

项目想好之后开始选址。村里最大的那个派系——其实就是村里姓杨的那个群体——坚持挖在A地,因为A地离他们的田地比较近,这样浇水灌溉什么的比较方便。但村里的少数派们坚决反对,他们理想中的地方是更靠近自家一亩三分地的B地。两派争执不下,几乎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最后,村支书——村里最大派系的领头人 ——出面平衡,他暂时说服了自己的群体,决定将水塘挖在稍微靠近B地的C地。

钱本来就不是问题,农村也不缺劳动力,没几天,水塘就挖好了。又过了一阵子,下了几场雨之后,水塘里蓄满了水。有一户杨姓人家发现,这么大一个水 塘,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放些鱼苗进去,养大了可以多盘菜。杨家人想到做到,水塘里就多了很多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杨家人勤快,还经常去喂喂鱼食什么的,慢慢 水塘就变成他们家的鱼塘了。

碍于一个杨家,其他姓杨的憋着没说什么。可姓黄的姓刘的不干了, 这又不是你们家的水塘,凭什么你能在这里养鱼?于是姓黄的姓刘的纷纷买了鱼竿鱼饵渔网,到水塘里捞鱼去了。杨家人一看,这还了得,明明自家养的鱼,变成了 全村人的菜,凭什么呀?这户杨家人就跟姓黄的姓刘的在水塘边干起架来。其他杨姓人家虽然不满养鱼的这户杨家人,但好歹也是同一本族谱上的人,于是或主动或被动卷入了混战,最终演变为全村人的群殴,披头散发的、满脸鲜血的、一瘸一拐的…

第二天,水塘里的鱼——无论大的小的、不管青的红的——全部鱼肚朝上,静静漂在水面上:有人往水塘里倒入了大量农药。

水塘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那户养鱼的杨家人哭天喊地绕着村子骂了三天三夜,累得发了五天烧,也没有找到投毒者,这事情也就慢慢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了了之。几个月后,水塘恢复了平静,孩子们有事没事又去洗澡游泳了,胆子大一些的,可以蹬着腿跳进水塘里。

一个懒洋洋的中午,树上的知了无精打采地叫着,猫猫狗狗们热得趴在树荫下耷拉着脑袋。忽然,一声凄厉的哭喊划过整个村庄,接着便是泣不成声的“我可怜的孩子呀”的嚎叫。躺在凉席上睡午觉的人们光着膀子跑出来,看到徐妈妈拖着那被淹死的六岁孩子的尸体,哭得不像人样。

村民邻居们很自觉地帮忙料理后事,一些神神叨叨的老人则负责出谋划策。正当大家以为事情都过去了的时候,徐妈妈跑到村支书的家门口,和出钱赞助挖水 塘的杨姓老板的家门口,理直气壮地要求赔偿:“你说,要不是你们挖这个水塘,我家孩子会去那里玩吗?不去那里玩的话,会出事吗?出了事,不找你们,找谁 呢?”

徐妈妈每天颠来倒去就这几句话,村支书和杨姓老板的爹妈——杨老板仍然在外面开厂——不堪其扰,后来大家实在没办法,由杨姓老板出钱,赔偿了徐妈妈一万块钱。

经过了一连串的事情之后,杨姓老板觉得挖水塘这事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出了一份工钱,雇人将那个水塘填平。从此,村民们聊天的时候总有这么一句:“唉,要是那个水塘还在就好了。”

老董说,他从这件事情中,至少明白了三点:

第一,跟农民打交道,需要让农民尝到甜头,要让他们有利可图,并且必须是实实在在、近在眼前的利益,这是前提,否则任何事情都难以推进。

第二,擒贼先擒王固然没错,但随着广大农民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只靠一个村支书去说服一个宗族的人,太勉为其难,更不用指望靠村支 书说服全村人了,必须考虑到每家每户的具体利益和多元诉求。

第三,在城市白领中,鱼死网破这种事情并不多见,大家会考虑做事的成本和规则,但在农村,一切都是简单直接以及混乱复杂的——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我死了你也不能活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1-24 12:23
农村的确有鱼死网破的思想农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6:40 |
手机用户 119.7.129.x 发表于 2014-11-24 12:23
农村的确有鱼死网破的思想农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种思想其实要不得

发表于 2014-12-18 14:10 |
人性向善,人性有饿,我是农村的,我是我伯父和叔叔抚养大的,在我的脑海里,依稀记得伯父语重心长的教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小来偷针,大来偷金,在外面不要惹是生非,”简单朴素的道理伯父叔叔做到了,我他们为荣,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我在乡下建房,家家户户送来蔬菜,出力帮工,朴素的乡民并非唯利是图,在这显现的是舍己为人,尽点绵薄之力,这是我们村的留下传统风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叔叔们之间为我留下不少的抚养分歧,国家之间有斗争,人民之间有纠纷,家庭之间有家庭矛盾,观点之间有分歧,合情合理,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但结果还是把我拉扯大,家庭矛盾,乡民纠纷,不争名,不争利,发表个人不同观点,算不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农村到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四季耕耘,和老天打交道,农村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何来农民只有尝到甜头,有利可图,坐等秋天收割,没有耕耘之说,农民要的确实是实实在在,实在的耕耘,实在的收获,没有异想天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之说,不否认乡下的人最响应政府内号召,文化水平的和信息有限让他们来不及思考,认为国家的政策都是扶贫帮困的,没有能力私心杂念打自己的小算盘,从不把自己的能力和主意去端详政府和公众的政策方向,做出以小博大的举动,何来很难推进之说。
” 擒贼擒王”,谁是贼谁是王,一个损失你所说所有”贼”的利益的制度或举动,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策略,制度实行的结果是有利于民,好的方针策略不需要你逐个逐个去说服村民,你可以扪心自问,换位思考这制度若是实行你自己且你的环境和村民一样,在看能不能过得去,若把你自己能说服,制度就基本没问题,策略的利弊不是掌握村名的话语权多少作为考核的。
一屯子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觉得鱼死网破的事件在城市和农村那个概率高,有较大的利益冲突才会出现鱼死网破,人的常识都知道犯不上芝麻小事去你死我活,大动干戈,在资源配置,利益输送,一个小农村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何来大利益冲突,何来鱼死网破之多,我不是在调侃城市,我表现的是事实,同样城市有着更多的机会或陷阱,数量决定概率高低,而不是地理位置。

一个农村人背井离乡,长度跋涉,到一个自己从未呆过的 环境,没有人际关系,资源,和可以坑的爹,从一个一切归零的地方开始,就是最大的勇气和魄力,何来
胆小,不敢冒险之说,难道要全村七老八十的所有人都楞头青似得跑到城市追求你们的”创业”精神,农村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贫穷的必然结果,上帝都束手无策,不要屎盆子乱扣,sb!

我们老一辈的人灌输给我的,像你这样的有钱无道的渣子,若不起还躲不起,谁会去巴结你。
所有的思想,文化的宣传,道德的建设,都是发源地掌握都在城市的媒体,报刊,印刷书本,以及我们读的课本,单项输出,只有城市带动影响农村各方面建设,农村影响不了城市,不要搬石头砸你自己的脚,就砸sb,其他城市人无关!

我记得印象中最深的一次人格”侮辱”都是上海中国最大城市有钱人。
最让记忆犹新感动的是绍兴的老辈们。


,人际关系发在哪里都复杂,没有那个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就不要把农村人抹黑,都赖在农村人头上,而且这么片面的发表地域攻击的观点,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对自己的缺点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就你这思维方式我想也没那个能力做好这农村工作和其他相关的事宜。

发表于 2014-12-18 14:10 |
人性向善,人性有饿,我是农村的,我是我伯父和叔叔抚养大的,在我的脑海里,依稀记得伯父语重心长的教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小来偷针,大来偷金,在外面不要惹是生非,”简单朴素的道理伯父叔叔做到了,我他们为荣,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我在乡下建房,家家户户送来蔬菜,出力帮工,朴素的乡民并非唯利是图,在这显现的是舍己为人,尽点绵薄之力,这是我们村的留下传统风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叔叔们之间为我留下不少的抚养分歧,国家之间有斗争,人民之间有纠纷,家庭之间有家庭矛盾,观点之间有分歧,合情合理,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但结果还是把我拉扯大,家庭矛盾,乡民纠纷,不争名,不争利,发表个人不同观点,算不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农村到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四季耕耘,和老天打交道,农村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何来农民只有尝到甜头,有利可图,坐等秋天收割,没有耕耘之说,农民要的确实是实实在在,实在的耕耘,实在的收获,没有异想天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之说,不否认乡下的人最响应政府内号召,文化水平的和信息有限让他们来不及思考,认为国家的政策都是扶贫帮困的,没有能力私心杂念打自己的小算盘,从不把自己的能力和主意去端详政府和公众的政策方向,做出以小博大的举动,何来很难推进之说。
” 擒贼擒王”,谁是贼谁是王,一个损失你所说所有”贼”的利益的制度或举动,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策略,制度实行的结果是有利于民,好的方针策略不需要你逐个逐个去说服村民,你可以扪心自问,换位思考这制度若是实行你自己且你的环境和村民一样,在看能不能过得去,若把你自己能说服,制度就基本没问题,策略的利弊不是掌握村名的话语权多少作为考核的。
一屯子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觉得鱼死网破的事件在城市和农村那个概率高,有较大的利益冲突才会出现鱼死网破,人的常识都知道犯不上芝麻小事去你死我活,大动干戈,在资源配置,利益输送,一个小农村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何来大利益冲突,何来鱼死网破之多,我不是在调侃城市,我表现的是事实,同样城市有着更多的机会或陷阱,数量决定概率高低,而不是地理位置。

一个农村人背井离乡,长度跋涉,到一个自己从未呆过的 环境,没有人际关系,资源,和可以坑的爹,从一个一切归零的地方开始,就是最大的勇气和魄力,何来
胆小,不敢冒险之说,难道要全村七老八十的所有人都楞头青似得跑到城市追求你们的”创业”精神,农村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贫穷的必然结果,上帝都束手无策,不要屎盆子乱扣,sb!

我们老一辈的人灌输给我的,像你这样的有钱无道的渣子,若不起还躲不起,谁会去巴结你。
所有的思想,文化的宣传,道德的建设,都是发源地掌握都在城市的媒体,报刊,印刷书本,以及我们读的课本,单项输出,只有城市带动影响农村各方面建设,农村影响不了城市,不要搬石头砸你自己的脚,就砸sb,其他城市人无关!

我记得印象中最深的一次人格”侮辱”都是上海中国最大城市有钱人。
最让记忆犹新感动的是绍兴的老辈们。


,人际关系发在哪里都复杂,没有那个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就不要把农村人抹黑,都赖在农村人头上,而且这么片面的发表地域攻击的观点,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对自己的缺点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就你这思维方式我想也没那个能力做好这农村工作和其他相关的事宜。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