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279|评论: 49

武胜中学的择学费为什么这么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9 15:19 | |阅读模式
 这几天,我哥想把我侄儿从南充某学校转到武胜中学,武胜中学要择校费10000元,人民币壹万元,为什么贵啊,现在经济经济危机,钱不好挣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5:30 |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们也无必要争论高中择校费存在的合理性。高中择校现象出现之后,相关的政策规定也随之而生:公办高中择校实行“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国家发改委3月19日明确了各阶段教育收费,其中要求,公办高中在按规定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还有的地方尝试对择校费征税等……这些政策与规定,让我们感觉高中择校费不仅被“默认”,而且已经公开化甚至合法化。

    但是政策似乎并没有具体规定高中择校费的用途,于是,择校费用于何处便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有说“择校费都要上缴财政”的;有说“择校费主要用于学校硬件建设”的;还有的说“部分用于学校建设,部分上缴财政或教育主管部门”……当然,如果以政策性规定来明确择校费的用途,肯定又会遭到择校费合法化的质疑,因此,只能含糊,不能明确。这一回发改委很巧妙地道出高中择校费存废的前提条件———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这才是关键,因为无论择校费用于何处,都暴露出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阶段投入不足的现实。

    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教育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教育责任是法定的,而高中阶段似乎有点模糊,正是由于这一“模糊”的责任,才给了择校费生存的空间与成长的土壤。这一点可以从“一个没有择校的城市———安徽铜陵市”的经验得到佐证。铜陵市的经验关键来源于三方面,一是要有责任心,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局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执行公平公正的教育方针;同时明确政府是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要统筹协调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确保教育附加费征收到位并投入教育使用;另外,坚持改造薄弱学校的决心不动摇,加大对薄弱学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所有这些正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责任心”、“责任主体”、“教育均衡发展”等,哪一样离开过政府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铜陵不算是一个富裕城市,完全可以随波逐流,用择校费来“弥补”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政府投入,但他们并没有那样做。

    高中择校费是政府教育责任的“试纸”,可以检验出政府在承担教育责任上的“酸碱度”。只有政府的责任感和物质投入都到位了,才有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才有望消除择校现象。惟如此,择校费这一困惑教育事业、影响教育公平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王旭东)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5:26 |
近一段时间以来,是否取
消择校费的问题在全国各地炒得沸沸扬扬,揭开大辩论的面纱,政府官员、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教师的利益若隐若现。一边是大众渴求的社会公平,一边是利益集团的身影,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认为择校费反而体现公平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联系宋海副省长在今年2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择校费’取消的前提主要是看教育资源是否公平。在当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否则,单纯宣布取消‘择校费’,还不到时候。”笔者不禁要问,那些没权、没钱、没势的人家的孩子,因为“择校费”无法入读心仪的学校的又有多少?这对他们来说难道就是公平的吗?

    众所周知,教育和考试是一种实现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公平的途径。但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同时,由于高质量学校是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个人日后经济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质量学校的教育需求也有增无减,所以“钱择校”、“权择校”的现象日益严重。“择校费”究其根源,就在于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接受优质教育机会;而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明显拉大,则使择校成为可能和必然。

    要有效解决“择校费”,就要切实落实政府职责。导致择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供需矛盾。解决择校问题,首先就是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供需矛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达到4%比例的做法,正是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择校产生的重要原因。各级政府必须用法律规范中小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和办学条件标准,规范学校办学条件;并实现省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管理的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化。

    最后,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缩小校际间的过大差距。如,实行重点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与一般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定期交流和聘用制度;将重点学校收取的择校费的80%,由地级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改造薄弱学校;取缔公办重点学校举办的各种“校中校”;禁止公办重点学校举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各种“重点班”、“尖子班”;对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招生实行名额分配制,做到不同学校生源相对均衡。(张晨悦)

发表于 2009-2-9 15:54 |
人心不足蛇吞象,连教育系统都在挖空心思、削尖脑壳赚钱,也难怪学校出来的尽是一个又一个怪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发表于 2009-2-9 17:27 |

教育系统的人还没有深刻领会到"和谐社会"是个啥玩意儿

钱\钱\钱

几千年了

别个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些龟孙子为一斗米哈腰\磕头都行.

娘西皮

发表于 2009-2-9 17:33 |
到我们南充一中来读吧,我们收得比较低.

发表于 2009-2-9 23:15 |
   老子不都书,行不行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10:47 |
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发表于 2009-2-13 12:41 |

楼主也应该改变一哈观念:哪点读书不是读嘛?再瞥的学校也一样出人才.莫切求那些舅子

发表于 2009-2-18 20:23 |

不收这么多钱,老师们怎么发钱嘛?

真是的,你也不想想。

发表于 2009-3-9 11:32 |

我支持高额的择校费。为什么呢?本来在别的学校读的好好的 为什么要转校啊?想玩高级就该掏钱出来

发表于 2009-3-14 13:27 |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9-4-7 22:46 |
不要这么高的话,那他们学校要遭挤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0:08 |

现在广东取消择校费了

发表于 2009-5-18 13:22 |

现在什么不用钱啊 ?很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2:10 |
广州市越秀区检察院25日透露,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刘燕文涉嫌挪用巨额择校费一案,已侦查终结,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

  东风东路小学创建于1948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刘燕文任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多年,衣着低调,2008年被评为广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

  刘燕文的问题最先是由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发现的。当时,审计署广东特派办的审计并非专门针对东风东路小学,而是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的抽检。因涉及数千万元的经济问题,刘燕文在去年10月被“双规”,其“落马”的消息在教育系统内部通报。

  关于刘燕文案的详细信息,越秀区检察院表示,因该案刚刚送到检察院,相关办案人员刚开始着手办理,不便作具体的透露。据悉,刘燕文案涉嫌的罪名有可能不止挪用公款罪一项。

  有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说,刘燕文因挪用择校费等腐败问题,已被举报多年。除了挪用择校费问题,房地产商为了将楼盘划入学区,提高楼盘价格,刘燕文成了重要的“公关”对象,其案还涉及多套“赠送”房产。

  2004年,广州市八旗二马路小学校长张斌因贪污择校费7万多元而被判两年有期徒刑。

  并入名校择校费马上涨

  “要问哪里有永远的牛市?到学校来吧,择校费永远是只涨不跌。”此话最近在广州的家长间颇为流行。

  今年越秀区新合并的10所小学,其中原本市一级学校经合并后,择校费均达到了“名校价”;而其他区位于大型社区内的学校,不管学校等级有否提高,其择校费也年年见涨,楼盘小学广受热捧。以海印苑小学为例,去年非地段生的择校价格为3万元左右,今年普涨至5万-8万元,若学生家长没有任何背景想入读该校的,需“捐资助学”10万。

  海印苑小学之所以身价暴涨,是因为它被并入了广东省名校培正小学。目前,广州共有12所中小学相互合并。政策制定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扶持弱校,分享名校资源,均衡教育,给多年难治的“择校”热降温。

  “择校费”利益格局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一利益格局中,被公众诟病的不只是择校费之高,还有择校费之乱。

  “6、7、8”潜规则

  目前,择校费按照学校的省、市、区等不同的级别有不同标准,如市一级学校一般是3万元,省一级学校一般是4万元。不过,这也只是“底线价”,有的学校因为久负盛名,青睐的家长较多,择校费自然也水涨船高。有的辖区就根据户籍情况还有“6、7、8”的潜规则:具有本区户籍的6万元,没有本区户籍但具有广州市户籍的7万元,广州市户籍之外的则高达8万元。此外,按照与介绍人关系的亲疏,择校费也相应减少或提高。

  在朝天小学,非地段生报名被安排在2楼会议室进行,所有家长均被要求填写两张表格——一张《越秀区小学新生转学申请表》和一张《越秀区朝天小学一年级新生转学申请表(补充)》。其中,第二张表的最后一栏注有“自愿捐资助学说明”。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非地段生的“捐资助学”金额由家长自愿填写数额,学校不作规定。不少家长说,他们是参照去年标准进行填写的,据说去年的标准是6万。

  一所学校的资产比不上邻校一间课室

  2008年,全国人大代表曾庆洪估算,2005-2008年这3年,广州高中择校费的收取超过1亿元。

  目前,广州市的择校费属于预算外资金,市财政局、教育局等经过调配后会下拨一部分给学校,只能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能用于改善职工的工资待遇。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学校负责人说,“赞助费”是提高学校老师福利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赞助费”,学校维持下去都很困难。另外,学校待遇好,自然会吸引来优秀教师,良好的师资又会带来较高的升学率,高升学率正是学生家长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择校费”给广州教育系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镇中小学校校际差距拉大,一所学校全校的资产比不上邻校一间课室的情况比比皆是。

  曾庆洪说,名校由于政府资源过度倾斜形成稀缺资源,由教育部门遴选后成为名校更使择校费征收名正言顺,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原则,加剧了择校风潮,使得教育支出成为普通家庭的沉重负担。

  此外,“择校费”促使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为了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学校就必须提高升学率,要提高升学率,就只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了回报父母给予高额择校费所付出的关爱,孩子也不得不背负着无形的压力,在成绩榜上向上爬。

  择校费暂时取消不了

  “一些学校认为收取择校费是防止腐败、体现教育公平的一种方式,这是不对的,择校费的出现不仅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更是破坏教育公平原则的最直接体现,应该尽快取消公办学校收择校费这一做法。”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这一建议。

  对广州何时取消择校费,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回应称,择校费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优质学校没有满足需求,《教育法》明确是可以捐资助学的。因此,取消择校费不能用“堵”,而应该加大投资来发展优质教育。“何时取消择校费,在本届政府的任期结束时,即2012年会有所交代。”

  今年4月3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文件称,广东将力争经过3至4年全面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禁止公办小学、初中学校“择校”行为和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

  从今年开始,广州市天河区已不允许本市户籍学生择校,一律按就近入学原则分配。只对非本市户籍学生收取借读费。

发表于 2009-6-3 22:37 |

哎好久没读书了!!连这些都不晓还要这些!!

 

  如果真要那么多钱为什么不选择友谊中学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23:05 |
看来武胜中学还差钱哦!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22:55 |
今年武胜中学校只收1050个高中生 ,450个选校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9:39 |
一个学生15000,又有几百万进帐了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